202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70周年纪念日。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在朝鲜战场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了长达2年零9个月的艰苦战斗,付出了重大牺牲,最终赢来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纪念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抗美援朝战争,我们不定期推出系列文章,介绍有关于志愿军和抗美援朝的方方面面。
上一次我们介绍的重机枪分别是国产的马克沁和日本造的九二式,本次我们为大家介绍志愿军在朝鲜使用的美国造重机枪。提到美国重机枪,就必须要提到著名轻武器设计师约翰·摩西·勃朗宁,他所研究的众多轻武器作为美国军队制式武器参加了一战和二战,像经典的勃朗宁M2 0.50重机枪至今仍在美军使用。
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军从国民党军队手中缴获的美国造重机枪确实不少(有些是高射机枪,也参加过抗美援朝),其中比较多的有两个型号,一个是研制时间比较早的M1917重机枪,这是一种水冷式重机枪;另一个是研制较晚的M1919A4重机枪,它实际上是从M1917改进而来,改成了气冷式。两种重机枪都是0.30英寸口径。
M1917重机枪研制于一战期间,虽然也是水冷式机枪,但是属于勃朗宁自己的专利。M1917及改进型M1917A1,口径为0.30英寸(7.62毫米),发射0.30英寸M1式重尖弹和M2式尖弹,采用100或250发弹带供弹。旧中国曾经引进过M1917重机枪,并仿制出了卅节式重机枪,不过口径是7.92毫米。在朝鲜战争时期,中美军队都使用过M1917重机枪。
M1917重机枪是水冷式重机枪,全枪重量大,但是轻于马克沁和九二式,不过仍不利于山区机动。M1917的性能是不错,但由于是水冷,缺水地区和冬季并不方便使用。在抗美援朝初期,先期入朝的志愿军各个军里,装备有一定数量的M1917重机枪,常见于装备较好的部队,在运动战阶段参加了很多战斗。
由于M1917的重量大,美国军械局对该枪进行改进,将水冷改为气冷,形成了M1919系列机枪,其中比较著名的是M1919A4重机枪。M1919A4的显著特点是枪管换上了散热筒,散热筒上有散热孔。由于去掉了注水套筒,重量较M1917减少了很多,机动时较为轻便。M1919A4在其他方面和M1917相同,口径和子弹是一样的。
志愿军装备的M1919A4重机枪,一部分来自国内解放战争缴获,另一部分是在朝鲜缴获自美军或南朝鲜军队的。M1919A4重机枪的精度不错,在朝鲜的冬天也可以使用,而且重量较为轻便,应该说是运动战阶段志愿军携带最方便的重机枪。而且子弹与美军通用,可以使用缴获的弹药。可以说,在苏制SG-43重机枪来到志愿军之前,M1919A4是最好用的。
在朝鲜,志愿军也曾缴获过另一种M1919系列机枪,即M1919A6机枪。该枪改进自M1919A4,装上了双脚架和鱼尾形枪托,变成了通用机枪,但它仍然很重,采用轻型枪管导致连续射击后枪管会过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