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二战初期的1942年要说战场什么会让德军士兵感到恐惧的东西,只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重型坦克,苏联的KVI坦克了,苏联的KV1型坦克,其研制的时间是非常早的,早在1937年苏联就造出了试验型车辆,1939年第一次出现在了苏芬战争的正面战场上一战成名一举突破了芬兰当时著名的国境防线曼纳海姆防线,几乎就要把芬兰给灭了,但当时尽管苏联已经突破了芬兰的曼纳海姆防线,但也暴露出苏联经过大清洗之后,指挥官的指挥能力还不如战场苏联老兵指挥得优秀,其短板显而易见,极大的伤亡最终导致苏联停止下了一步进攻,芬兰战役堂堂东欧第一大国居然比芬兰打1比3的战绩,苏芬战争累计苏联伤亡35万人左右,而芬兰只伤亡10万人左右,这仅仅是开战半年才导致的伤亡,这也为什么德国当时敢入侵苏联原因,希特勒看到苏芬战役结果后,就准备支援芬兰进攻苏联了。
1941年到1942年,德军前线各大据点村庄经常受到苏联KV1坦克屠杀,往往一个村子德军,遇到苏联的KV1坦克除了快速撤退别它法,当时德军50毫米60倍径反坦克火炮,根本无法击穿苏联的KV1型坦克正面装甲,而四号坦克装备24倍径75毫米炮,就更别提了,四号坦克对苏联KV1坦克正面攻击根本就像是浪费炮弹,苏联KV1型坦克正面装甲车体装甲80毫米,炮塔和局部正面装甲就基本达到101毫米到110毫米之间,尽管装甲如此厚重但 苏联KV1坦克采用V-2型柴油发动机其时速可以达到35公里到40公里之间。KV1最大缺点就装备一门跟T34一样的76毫米41倍径坦克炮,威力与KV1整体装甲根本不相衬。
经过一场又一场正面对决后,德军终于在战场缴获到一辆完整的KV1坦克,根据德军技术人员研究,最终发现了,KV1型坦克在车体上的设计是几乎完美无缺的,KV1型坦克并不是采用,完全车体垂直装甲设计,而是采用半倾斜车体装甲设计,主要是考虑到,德军反坦克炮在远距离时开火时,其炮弹飞行距离较远后出现了动能不足的下坠,刚好打中KV1坦克正面车体倾斜装甲部位,正好是四两拨千斤,炮弹就会在一瞬间被弹开了,因此德军只能考虑一款炮弹打出初速极快,威力强大火炮的来对付苏联的KV1坦克,德军觉得研发新型火炮已经是不现实了,而德军刚好当时就有一种火炮满足炮弹打出初速极快,威力强大的火炮。
这就是当时德军序列装备中,负责二线防空任务的88毫米54倍径高射炮,但88毫米高射炮实在是太重,很难在前线战况激烈的地方,及时展开,就比如苏联KV1坦克正在冲击德军的据点,而这时一辆卡车牵引着火炮,快速进入战场,布置火炮阵地,这不是成了苏联的KV1坦克活靶子重点的攻击对象吗?而德军既然考虑到卡车牵引,就顺着这条思路想到了,利用12吨半履带装甲卡车来搭载88毫米54倍径炮,在战场上作为移动的自行火炮单位使用,这样一来德军手里就有一款标准意义上的88毫米54倍径战场自行歼击车。
二战德军经典Sd.kfz半履带自行88毫米火炮就是这样情况下被临时改装设计了出来在1942年投入到了战场使用。该88毫米18吨重自行火炮,妙就妙在本身88毫米高射炮就是具备360度主炮移动调整能力的,因此德军经典的Sd.kfz.8 FLAK18 半履带自行反坦克炮,定型后就具备战场全方位机动的打击能力,而不是必须通过驾驶员来调整主动移动的角度。
1942年东线战场的莫斯科方向德军在勒热夫防御战役中第一次将该型自行火炮部署在前线机动协助德军进行防御作战,成为了1942年德军在战场上唯一款具备打击苏联KV1坦克的战场歼击车,该神秘单位直接部署在各个德军步兵师的防空炮连中,每一个装甲防空炮兵连平均有5辆Sd.kfz.8 FLAK18 半履带自行反坦克炮,装甲师单位为10辆,但这个数量不是固定的,是按照前线战场要紧程度进行平均安排的。
这导致了1942年苏联尽管生产了将2000辆KV1坦克在前线投入进攻作战,仍旧被德军各个击破,还不知道德军炮弹是从哪里打过来了,这使得KV1坦克在1942年到1943年作战基本不理想,苏联人渐渐认为KV1坦克不具备大规模生产的意义,但其实不是KV1坦克不行,是苏联方面的想法出现了问题,KV1坦克的底盘是当时世界最优秀的坦克底盘之一,在装备一门76毫米41倍径火炮,火力较差作战半径较差的情况下,其坦克附属配套辅助装备几乎没有,装备一个非常落后的炮镜,就想让坦克兵打1000米以外目标是基本不现实的,而德军之所以能够经常性对苏联坦克发动打击,除了火炮自身威力强大外,其优秀的炮控系统,和先进高分辨率的火炮瞄准镜,也是德军坦克自行火炮能够做到远距离一击必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