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觉得房价上涨给刚需一重拳,殊不知,受其影响的还有制造业。中国制造基本是模仿,打败人家只能靠价格,由于大基建,抬高了工人工资,倒逼制造业成本上涨,现在失去价格优势,就是自动放弃市场。
李宁运动服、三一重工、光伏企业,都是同质化价格竞争,非技术原创。有钱的房产商不搞技术创新,实体经济没钱搞技术创新,大学是靠扩招赚钱,靠论文评职称,无所谓技术创新。相比美国,中国劳动力成本还有少许优势,但税和费、国内运输费、天然气电汽油成本、贷款利息、土地成本,远高于美国,再加上远洋运输的时间成本和运输成本,到2018年,中国制造成本超过美国了。结果是:高端回流美国,中低端去东南亚。
现在外贸只能接到小单和急单(价格略高),但都是小客户。大客户,例如宜家、NIKE,自己去开拓东南亚市场了。另外,中国企业拿到单子也很难做,由于平时没有稳定订单,企业养不起稳定的工人队伍,突然来个单子,又找不到工人,找来的临时工价高技术差,企业越做越萎缩。
东南亚由于成本低,大批量的订单都给东南亚做了。所以,目前中国制造在全球面临很尴尬的处境,需要原创技术的,做不了;不需要技术的,价格比东南亚的贵。
很多小产品报价,东南亚的报价只有国内的一半(他们人工便宜),吸引了大量的生产商。而中国的农妇现在都做月嫂或者基建工地后勤了,工资高。
中国一般制造业,最初发家是靠衣帽鞋,现在衣帽鞋的产品加工已经慢慢流向东南亚,但是衣帽鞋原料还是由中国供应商出口,同时订单集中在行业内的大企业。这种态势估计还可以保持几年,一旦东南亚衣帽鞋生产成熟后,再遇到原材料生产设备更新换代,那么新的设备投资也将离开中国,然后慢慢扩大到各种高富帅的领域。东南亚的劳动力价格也就是我们的五分之一,土地价格几乎没有。
今后先走一步的是最高端的研发中心,最低端的衣帽鞋厂。中间状态的企业暂时不会走,例如有一定技术含量、需要高度组织性的富士康,在中国建厂的速度还是正常的。在高端制造业,印度和中国比不了。比如芯片,生产中最要命的就是电压不稳,生产后需要配套发达的航空运输,印度的基础工业和中国比不了,暂时不必担心。
只要看两类企业,一是富士康,二是芯片厂,如果这两家走人了,那是灭顶之灾。衣帽鞋的相关制造厂商走了一部分,释放劳动力去做基建盖房子,也挺好的。
产业更新换代是发展过程中必要的转折,如今由基建牵头,激活市场,成本、价格、收入全面上升,倒逼制造业也在发生转变,相信用不了几年,我们的生活和就业又是另一个样子了,这时候不应该只关注柴米油盐、房价而已。
不要指望当下的工作是金饭碗或者福利好,就高枕无忧了,更不要追求安逸,如今我们生活在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的时代中,只能不断激励自己多看多想,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挖掘机会,360行都可以有一番作为的,如今在巨变之中能抓住机会的人,才是人生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