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偷袭珍珠港,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丘吉尔在得知珍珠港遇袭之后欣喜若狂,斯大林也十分开心,而希特勒则暴跳如雷,怒斥日本不自量力,惹了不该惹的对手。美国是当时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其工业产值是西欧多国的总和,而此时的日本虽然也是列强之一,但与美国一比那也是相形见绌。当时日本国内也有很多反对对美开战的声音,如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就深知美国的可怕,直言“对美开战将会唤醒一个巨人”。然而日军最终还是走上了这条不归路。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深究。
说日本并非认识不到美国的强大,相反,日本队美国非常了解。第一个打开日本国门的西方列强就是美国,明治维新日本在政治上学习德国,在经济上则是学习美国,从明治时期一直到大正时期,日本一直向美国派遣留学生,学习美国的科学技术和历史文化。那么是什么促使日本铤而走险呢?这就不得不从日本畸形的军国主义说起了。
与德国不同,日本没有经历过彻底的资本主义改造,留下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所建立地军国主义是畸形地军国主义。这些封建残余集中体现在日本的军队中。现代军队主张“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在战斗中,如果一名军官违抗了命令,即使取得胜利也会遭到处罚。然而日本军队沿袭了封建时期的很多观念,如“获取胜利是军人的使命”,翻看一下旧日军的史料我们就会发现,不管是军规还是军歌,都在强调忠于天皇、勇猛杀敌、勇夺胜利,就是不提服从命令。
这就使得日军把日本战国时期武士们“下克上”的劣习保存了下来:中下级军官不顾上级命令,擅自对敌人发动进攻,一旦胜利了不但不用负抗命的责任,还会被奉为英雄。如1928年关东军炸死张作霖、1931年九一八事变,都是日军的少佐、中佐们无视将军甚至政府的再三阻止而擅自发动的。直到七七事变,日军再次擅自行动,九一八事变的策划者、时任参谋本部作战部长的石原莞尔曾怒斥手下擅自发动进攻,不料一位中佐却理直气壮地反驳他“我们只不过做了前辈您当年做过的事而已。”
这就使得军队根本不能为国家战略所服务,反而会拖累国家战略。日本也被他们绑架,一步步走向战争的泥潭。根据有关史料我们可以看出,日本本来只是打算和平殖民东北,却因九一八事变而占领了东北全境,搞得自己在国际是声名狼藉;日本缺乏煤炭、石油和橡胶用于发展工业,这些东西当时的中国华北是没有的。
可是日本又因为自身畸形的军国主义而导致他们在根本没有自己想要的资源的土地上投入大量的资源,这给了日本巨大的经济压力:1936年,日本平民尚可以自由的购买任何商品,到了1938年初,所有油料都采取了配给制,限制平民购买。同年年底,肉蛋奶和鞋子也开始实行配给制,以保证前线日军的食物和橡胶的需要。到了1941年,为了保证士兵的口粮,日本政府甚至将大米和面粉也加入了配给之列,可见日本的物资已经因侵华战争而捉襟见肘。
虽然占领了大片土地,但日本无法从这些土地上获得急需的东西,反而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维持占领
时任首相近卫文麿也看出了日本经济已危如累卵,曾试图与中国媾和,虽然重庆当局和日本展开了数次和谈,但是双方的底线都超出了对方的上限,和谈最终无果。而日本也动过北上西伯利亚,夺取当地的石油和煤炭,却在诺门罕被苏军痛击。在这种北上无路、和谈无门的被动情况下,日本只能选择南下东南亚,以掠夺急需的各类资源。然而当时的东南亚处于欧美的殖民控制之下,如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菲律宾是美国的殖民地。日本若想控制这些地方必须与欧美发生摩擦。更何况日本早已将欧美深耕多年的中国东南沿海糟蹋的一片狼藉,大大损害了英美的利益,如今英美自然更不允许日军染指东南亚了。
美国早已看出日本的狼子野心,因此在1940到1941年之间冻结了巨量的日本在美资产,发动对日本的禁运。这无疑是扼住了日本的命门。在这种十分被动的情况下,日本只能选择铤而走险,希望通过偷袭珍珠港一举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实力,并趁机占领东南亚地区,然后逼迫美国和谈。
虽然日本的算盘打的精明,而且偷袭珍珠港一役在战术上也达成了既定目标,但是日本还是低估了美国的决心和能力。只能说,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就像癌症,只能通过不断扩张来维持生命,他们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真如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