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自卫反击战,上世纪60年代那场两大文明古国之间的较量。虽然印军在战前是气势如虹,但在战斗中却被我军打得一败涂地,然而印度却拍摄了一部以中印自卫反击战为原型的电影,该片最大的看点,就是那些“穷凶极恶的中国解放军”。
以中印自卫反击战为原型:《严峻的现实》。
1964年,也就是在中印自卫反击战的一年之后,印度就拍摄了一部“抗中战争”的电影,该片的中文译名为《严峻的现实》。在《严峻的现实》之中,印度导演从印度国内请来了一些群众演员,来扮演那些“英勇无畏的印度官兵”。
然后这位著名的导演,又从当时反对中国的南越请来了一些群众演员,来扮演那些“穷凶极恶的中国解放军”,而在《严峻的现实》之中,所有的台词对白都为印度语和越南语。
片如其名,印军的现实的确是非常严峻。
《严峻的现实》 以1962年的中印战争为背景,影片情节为一个排的印度士兵,在抵抗“穷凶极恶的中国解放军”,但却遭遇到了残酷的现实。《严峻的现实》虽然是印度承认战败了,但并不是“英勇善战”的印军无能,而是因为解放军的人数太多了。
“英勇善战”的印军已经给予了中国解放军重创,中国军队伤亡惨重。无奈此时“英勇善战”的印军弹尽粮绝,最终还是心有不甘地失败了,因此,印军面对的现实的确是非常之严峻。
这是一场严峻的战争,需要面对严峻的现实。
中印自卫反击战,是在号称“世界屋脊”的喀剌昆仑山和喜马拉雅山之脉南侧地区进行的。这次作战的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交通不便,东段作战地区山高谷窄,路险林密,气候多变。而西段作战地区平均海拔都在4500米以上,这里终年积雪,严重缺氧,其难度可想而知。
中印自卫反击战:中印两军各有所长。
从整体上看,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大于印度,中国军队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均高于印度军队,而且具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和组织纪律。不利之处在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严重影响了作战部队的集结,容易发生非战斗减员,武器性能难以正常发挥,后勤补给也非常困难。
印度军队原属英国殖民主义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与德、意、日法西斯军队都交过手,号称是“打遍欧、亚的劲旅”。此次参战的部队为印军的“王牌部队”,而且印军的运输线短,后备兵团机动快,补给便利。不利之处在于印军沿袭了英军的制度,官兵的等级森严,内部矛盾重重,且战术保守,害怕近战、夜战。
印军战前气势如虹,开战后一败涂地。
在整个自卫反击作战之中,中国军队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击毙印军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以下4885人,俘印军第7旅旅长季·普·达尔维准将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中国边防部队阵亡722人(其中军官82名、士兵640名),负伤697人(其中军官173名、士兵524名)。
活着的“黄继光”,战后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陈代富,四川省安岳人,在战斗之中,陈代富奉命摧毁印军占据的地堡。当陈代富将爆破筒塞进了地堡之后时,却又被印军推了出来,于是他扒开地堡顶部的积土,将爆破筒从地堡的顶部塞了进去,并用胸膛顶住了爆破筒。
就在爆破筒即将爆炸的一瞬间,陈代富迅速地跳下地堡。印军的地堡被摧毁了,部队前进的道路打开了,战后,陈代富被国防部授予了“战斗英雄”的称号。
滚雷烈士,用生命为我军开辟进攻之路。
罗光燮(1941年—1962年) ,四川乐至人,牺牲后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年仅21岁。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开始后,工兵战士罗光燮在排长排雷负伤的情况下,奋勇冲进雷区排雷。
在排雷的过程之中,罗光燮的左腿、右臂相继被地雷炸断,而排雷器材也已用完。眼看部队无法前进,罗光燮用身体向雷区滚进,在他的身后是一条1.6米宽的安全之路,是罗光燮用生命为部队开辟的了冲锋之路,战后,罗光燮被国防部授予了“战斗英雄”的称号。
战争史上史无先例之举,却并未令敌人感恩戴德。
发生于1962年的中印自卫反击战,中国称这次战役为自卫反击作战,而印度则称之为瓦弄之战。此战为中国在中印边境赢来50多年的和平,同时也让印度做了50多年噩梦,虽然印军在战前是气势如虹,但在战斗中却被打得一败涂地,完全成了一边倒的战斗。
战斗结束之后,中国出于美好的愿望,将印军俘虏和缴获的武器,都打包交还给了印度。然而在一年之后,一部“英勇善战”的印军,抗击“穷凶极恶的中国解放军”之《严峻的现实》,就在印度上映了。
后续我军是如何回应的呢?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后续内容更精彩,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