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升级,互联网经济也升级到了物联网,万物可联这种设想正在开始进入现实,虽然中国在通讯网络做了巨大投资,4G5G系统普及率世界第一,即使最偏远的地区,村村通电话已经成为现实,除了极其偏僻的沙漠和戈壁之外,都有无线信号可用,但是从全世界范围来看距离,却并非如此,距离完全覆盖还相差甚远,陆地覆盖率仅有20%,海洋覆盖率只有5%,如此巨大的差距如何弥补,中国传统狂修基站模式不再可行,科学家将目标转向太空!
2020年5月12日9时16分 ,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行云二号01/02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物联网技术的一次伟大突破,将基站从地面搬到太空!
快舟一号发射成功,中国物联网技术进步整整一代
这次发射成功的行云二号01/02星由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将在轨开展天基物联网通信技术、星间激光通信技术以及低成本商业卫星平台技术的验证,并初步开展物联网示范应用,通过多次试验之后,未来中国将展开史无前例的密集发射,在2023年前发射80颗低轨道通讯卫星,这将组成一个密集的世界级别物联网,任何进入网络的物品,不管是在空中的飞机,地面的车辆还是海上舰船都可以进行货物位置和状态的实时追踪,服务于全世界的民众,这就是中国航天著名的“行云工程”,将物联网铺到太空,将生意推广到全世界。
就目前位置,中国用户看到最多的,就是日常快递物品跟踪,可以看到物品从发送到运输,每一站的流程,快递物流后台则还可以实际监控运输车辆的实时位置,原因就是车辆采用了全新的信息技术,基于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和地面通讯网络,在未来,中国客户下单就不仅仅可以在国内,从国外购买,也可以看到货物的实时位置,不管它在天上,海上,还是任何国家的陆地上。
行云卫星尺寸不大,价格比较便宜
实际上,卫星设计师想得比我们更多,能提供极为丰富的功能,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后,除了可以进行智能集装箱监管,也可以提供极地环境监测、地质灾害监测、气象数据预报、海洋环境监测、海上运输通信等等多个行业的多种服务,这才是做到了一次下网,多种收获。
由于中国发射任务繁多,地面站数量有限,所以应对未来增加的80颗卫星采取了比较先进的策略,不再是地面站一颗颗独立指挥,而是首次采用了星间激光链路技术,在轨卫星之间可通过激光通信技术实现远距离通信,不再完全不依赖地面站的传输,从而提高通信服务的实时性,太空没有大气消耗和云层等的阻隔,所以激光通讯作用距离更远,保密性更强。
行云卫星在武汉制造
这一次发射,采用了航天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这是一款小型固体运载火箭,这款运载火箭基于大名鼎鼎的中国第一款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的东风-31战略导弹技术上改进,通过增加末级液体助推的串联式布局,对于运载火箭和卫星之间的接口,则采用国际通用接口设计,方便外国客户预定使用。
快舟1号甲运载火箭,可以提供低轨道300公斤发射能力,这一次成功发射双星,是快舟系列火箭第9次发射任务,迄今为止发射全部成功,可以说是中国新型运载火箭一个记录,原因在于采用成熟的导弹技术,可靠性非常高,而且准备时间也很短,发射成本也很低,无须占用庞大的发射台等设施,基本就是拉到发射场,无须麻烦的等待,经过快速检测就可以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