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战场装甲兵该如何摆位
●“陆战之王”有过攻城拔寨所向披靡的辉煌,也有过“坦克无用论”带来的黯然沉寂。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多元化安全威胁,面对陆军转型的战略要求,在智能科技强劲推动下装甲兵不会过时,必将成为一支新型装甲兵
纵观世界近百年战争史,装甲兵因融进攻与防御于一体,汇机动、火力、防护、信息、智能优势于一身,集高新兵器技术于一体,且装备具有灵活加改装等优长,赢得了“陆战之王”的美誉。在历史的管窥中,装甲兵既有过一路攻城拔寨所向披靡的辉煌,也有过“坦克无用论”带来的黯然沉寂。在智能化战争形态呼之欲出,在战场加速向极地、深海、太空、电磁、网络、认知等多域空间拓展的今天,装甲兵何去何从,明天在哪里?需要我们拨开层层迷雾,深刻认识和辩证看待装甲兵的时代方位。
认准战略地位。一是在保障国家安全中发挥战略威慑作用。边境失守的结果往往是疆土分裂甚至主权沦丧,是任何国家不可承受之重。装甲兵在解决领土争端、抵御外侵、稳边控边、守疆卫土等作战任务中肩负重要使命,将始终作为一国战略威慑力量的有机组成部分,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提供重要战略支撑。二是在陆战力量中发挥“正兵”作用。何良臣在《阵纪·奇正虚实》中讲:“有正无奇,虽整不烈,无以致胜也;有奇无正,虽锐无恃,难以控御也。”这道出了当前“信火特”等新型作战力量与装甲兵等传统作战力量之间的辩证关系。装甲兵在一战中发挥了“奇兵”作用,在二战及以后的世界局部战争中则以“正兵”的地位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伊拉克战争地面作战阶段,美军装甲部队曾打出了一记强力的“左勾拳”,让伊拉克防御陷于绝地。进入智能时代,传统装甲兵必须在融入智能化要素基础上突出质量效能建设,以提高对作战体系的贡献率。三是在海外维和中发挥骨干作用。装甲兵可在联合国框架下遂行强制建立安全区,人道主义救援,打击恐怖势力,维护海外重要通道、战略支点、保障基地和人员财产安全等任务,参加力量快速投送、前沿部署、战略破袭、反恐维稳等多样化军事行动。
判准战场战位。一是联合作战体系陆域突击力量。随着联合作战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多种作战样式中,装甲兵均能全程融入联合作战,在投送与机动、侦察与引导、评估与打击、冲击与突破、支援与保障等行动中能发挥独特作用,特别是其能够经受快节奏、远距离机动的严酷考验,出敌不意地在敌方组织起新的防御之前实施突击,进而在扩张战果和追歼逃敌中呈现出强大的战场生存力、适应力和战斗力。二是核生化威胁下作战优势力量。核武器在二战后期出现,曾一度使得常规兵器和作战理论发展缓慢甚至停滞。装甲装备因具有三防装置和存有密闭空间,可在核生化威胁下在沾染区进行机动作战,较其他兵种优势更加显著,这也是装甲兵经受质疑后重受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三是战场制胜决定性终极力量。决定战争结局最终要靠陆战力量的占领控制,装甲兵是战场制胜“最后一公里”的决定要素,对作战体系的贡献率往往以战场终极力量形式体现。较其他军兵种而言,装甲兵在占领控制战场、巩固其他军兵种战果,以及将战果转化为战略和政治上的胜利等方面,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优势。
找准建设定位。一是代表无人化智能化装备发展方向。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核心、以智能化为方向,是世界范围内武器装备发展的基本趋势。装甲装备强大的机械化优势曾使其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平台得到飞速发展,而因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智能芯片等技术成果更容易嫁接在高度信息化的装甲装备上,使得装甲装备成为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最佳平台。应用于实战的美军“角斗士”地面战术无人平台,俄军“平台-M”履带式战斗机器人和“阿尔戈”轮式战斗机器人,无论是装备外观还是作战功能、运用理念都代表了装甲装备今后的发展方向。二是牵引新型陆军现代化发展方向。正如航空母舰发展之于海军建设、大型飞机发展之于空军建设,装甲兵的发展对于新型陆军现代化建设亦有重要牵引作用。“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兵部队”。曾几何时,坦克优势技术移植到其他各种平台上,诞生了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自行火炮等新型武器装备,催生了两栖、空降装甲车族,推动了海军、空军等相关作战力量的发展,丰富了装甲兵的合成内涵。进入智能时代,装甲兵必将继续以“母体”地位在陆军现代化建设上发挥先锋和孵化作用。三是引领新兴突击力量发展方向。适应信息化智能化作战要求,遵循智能主导、人机协同、速度制胜、防护制能等制胜机理,装甲兵将改变过去以平台和数量功能叠加的战斗力生成模式,向综合式作战系统和合成化作战单元形态发展。可综合管理和系统集成车内外各种攻防武器,扩展电子对抗、火力压制、间瞄射击、垂直发射、综合防空等功能,甚至插上“钢铁翅膀”,在未来战争中以基本作战单元的模块形态,任务式组合成地面作战“狼群”,以超强的多域精确作战能力实现陆战形态的嬗变。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多元化安全威胁,面对陆军转型的战略要求,装甲兵必将成为一支智能化的新型装甲兵。
王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