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档名叫《最强大脑》的节目刷爆网络。
一个个像拥有“特异功能”的选手层出不穷,让观众大呼“神人”。
而随着节目的热播,节目组的官方媒体号下收到了一条“挑衅”留言,引起了导演的
“你们节目也太简单了。”
于是,节目组联系到这名“网友”一探虚实,这一了解才发现对方身怀绝技。
第二年,这个人登上了《最强大脑》第二季的舞台,一场“微观辨水”让他一战成名。
他就是王昱珩,人送外号“水哥”。
王昱珩凭借着一双“鬼才之眼”和洒脱从容的性格迅速走红,是《最强大脑》唯一承认的“天才”。
虽然经历退赛风波后,王昱珩就好似退出了“江湖”,但江湖上从不缺少他的传说。
如今,王昱珩过得怎样呢?
2015年,王昱珩的首次亮相,就让人记忆深刻。
他身穿夹克,肩扛鹦鹉,表情严肃,话不多,但句句都透露着“个性”。
主持人介绍完王昱珩后,作为评委的高晓松调侃道:“大肠杆菌能看出来吗?”
孟非笑称:“这哥们儿(高晓松)是来抬杠的。”
王昱珩马上回问:“你怎么让我看呢?”
脑补这个画面后,一向能言善辩的高晓松语塞了,王昱珩笑了,现场观众掌声一片。
果然,来者不善。
光说不练假把式,在接下来的“微观辨水”挑战中,王昱珩的表现震惊四座。
他要在520杯水中辨别出随机观察过的1杯水,这520杯水不仅同质同量,连水杯都是同一批次生产和采购的。
所有人都大呼“不可能”,王昱珩却淡然地放下鹦鹉,准备开始迎战。
他只用了15秒的时间,观察随机选出的水杯,就在大家猜测他会如何观察520个水杯时,王昱珩竟然以扫视的速度迅速察看每一杯水。
每一杯水平均观察的时间不到一秒钟,惊人的速度,让在场的人瞠目结舌。
而在观察过程中,他没有标注出任何一杯“疑似水”,直到看到那杯“正确水”,再次确认后,王昱珩指着383号水杯说:“我看到它了”。
主持人再三向他确认:还有一部分水没有辨识,确认不用再看了嘛?
王昱珩笃定地说:“不用再看了,我确认是这杯。”
选择正确!
现场一片沸腾,所有人都惊讶于他那双极具天赋的眼睛,当嘉宾问他是如何辨别的,王昱珩的答案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想象力!”
后来,他在两次中日对抗赛中的表现,更是圈粉无数。每次在中国队落后一分的情况下,王昱珩总能把比分追平。
在“扇面之谜”的比赛中,选手需要观察随机抽选出的3把合拢折扇的扇褶信息,然后从200把扇子中找出与之对应的扇面。
比赛前,选手有2个小时的观察扇面时间,但王昱珩一句“我放弃观察”,让现场所有的观众为之一颤。
连一向沉稳的Dr魏都坐不住了,试探着询问道:“你要不再考虑一下,我们现在不容有失。”
而水哥一副“相信我,老铁”的表情看着他,让Dr魏也不好再坚持了。
毕竟天才是需要互相尊重的,他懂这么浅显的道理。
就在日本选手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200个扇面时,王昱珩却在选手席闭目养神。
2小时过后,比赛正式开始,王昱珩就像猎豹捕捉猎物一般,开始寻找目标。
最终,王昱珩用时14分54秒率先完成,日本选手用时21分11秒,而比赛的得分为3:1。
王昱珩完胜。
在“唇唇欲动”比赛中,现场共有31名女生,她们的唇印会被放入732个干扰唇印当中,评审会随即挑选出4个女生,选手需要从732个唇印当中辨别出这4个女生的唇印。
这一次,王昱珩再次选择了放弃提前观察的机会,而是选择在比赛时,直接观看4个女生的嘴唇,进而想象出她们的唇印来进行选择。
比赛中,王昱珩依然保持一目十行的速度快速寻找目标,他强大的气场和惊人的速度,一度让日本选手慌了手脚。
最终,王昱珩用时9分钟率先完成,日本选手用时39分钟完成。
公布答案前,Dr魏问王昱珩有把握吗?
王昱珩平静地说:“我觉得我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就找不到,要么就不会错。”
结果如他所说,王昱珩以绝对的时间优势以及100%的正确率,再次战胜了日本选手。
一战成名,三战封神,王昱珩原本是抱着玩一玩的心态参加《最强大脑》的,却没想到,从此开启了他的传奇故事。
王昱珩有个“名言”,努力是给笨人准备的。
而他现实的人生,正好验证了这句话。
王昱珩出生在北京,父亲是高级工程师,母亲是大学老师。天之骄子,这个词似乎就是给他准备的。
在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中成长,王昱珩长成了个“特例”,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从小就是不务正业,玩物丧志的代表”。
小时候,他就跟个退休大爷一样,喜欢养花鸟虫鱼。
没有钱买小动物,他就去捡别人不要的、受伤的小鸡小鸭,再用心把它们医治好。那时别人上学都是骑车,王昱珩上学后面跟着一群鸡鸭。
小学时,父亲送给他一个小鱼缸,更是开启了他对养鱼一生的热爱。
沉浸在自己营造的花鸟虫鱼的世界里,王昱珩变得沉默寡言,而他的绘画天赋却渐渐初现。
你能相信,这是上小学的孩子画的画、写的毛笔字吗?
你能相信,这是王昱珩高一在床上,用三小时画的第一张油画吗?
然而,除了绘画和语文成绩不错,王昱珩的其他成绩一直不理想,也许是他不屑于学习其他学科,甚至在高三两次模拟考试时,交了白卷。
这次,老师怒了,当众让其他同学别跟他这个“学渣”一起玩。
王昱珩也怒了。
学渣?那是我不屑而已。
在距离高考还有2个月的时间,王昱珩开始临时突击学习,最终,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美院,比第二名专业分高出40分。
王昱珩用事实向人证明了:只要他出手,就没有做不到的。
但是,轻而易举得到的清华大学入场券,在他眼中并没有十足珍贵。
大学期间,他不是在球场打篮球,就是在宿舍摆弄花花草草,以至于四年过后,他最有收获的就是一个“最有价值球员”奖牌和一桌子花草。
毕业后,同学们不是考研,就是四处找工作,但王昱珩依然不紧不慢,我行我素。
父亲曾给他找了一份出版社的“铁饭碗”,他去遛了一圈,就一口回绝了。理由是在狭窄的“方格子”里,放不下他养的那些花。
其实,王昱珩早有另一番打算。
他就从未想过要去上班!
常人的想法是,有一份工作才能养活自己,但王昱珩坚信,除了上班,我干什么都能养活自己!
他的理念是,用百分之二十的精力养百分之八十的爱好。
于是,王昱珩在家做起了自由设计师,他啥都做,有活儿接活儿,没活儿的时候,也捡过瓶子、卖过破烂儿,自给自足,一路坎坎坷坷,自得其乐。
在别人眼中王昱珩依然是个“另类”,堂堂清华美院的高材生居然做“家里蹲”,简直是暴殄天物。
但是,王昱珩依然一副“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模样,独自沉浸在自己的花鸟虫鱼的世界。
直到参加了《最强大脑》,他也迎来了开挂的人生。
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鬼才之眼”火了。
而在台下,王昱珩的天赋也被付诸了更现实的意义。
当年,山东发生了一场肇事逃逸案,因为现场监控设备老旧,拍到的作案过程画面模糊,无法提供有效线索。
于是,警局通过《最强大脑》联系到王昱珩,希望能用他的“鬼眼”来帮助破案。
王昱珩义不容辞地答应了,最终,在他提供的有效信息下,加之民警夜以继日地蹲点侦察,案件被顺利侦破了。
王昱珩再次名声大噪。
然而,随着“退赛风波”的平息,王昱珩的生活也归于平静,但此时,才真正迎来他所向往的生活。
因为不喜欢太过耗费精力在外在事物,所以在朋友的协助下,王昱珩开了一家网店。
朋友负责网络经营,而他只一心负责产品,他所售卖的产品就是木板画、杯垫、香包、扇子......
这些都是王昱珩亲自制作和绘制的,但是售卖方式依然“佛系”,不接急活儿,全部手工制作。
即使如此,客户依然络绎不绝,大家都愿意等,只因为他们信任“水哥”。
在制作产品时,王昱珩秉承着一贯的完美主义,他总是会把自己不满意的产品扔掉,再重新制作直到完美无瑕,即使在别人眼中这些产品没有任何问题。
如果第一批产品客户不满意,可以寄回调换,费用由他承担,反正不挣钱,就为心里一乐。
而随着名气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王昱珩的精益求精和动手能力,很多人慕名前来只求他能出手。
录制节目、出书、翻译,每天他都过得不亦乐乎,而他最喜欢的事就是给人制作植物墙。
看着一片空墙变为布满花草绿叶的植物墙,王昱珩心中说不出的满足,这是他所热爱的事情,也是他的工作,人生在世还有比这更有幸福感的事吗?
但是王昱珩依然没有忘记初衷,工作再有满足感,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他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看看他的家,你就会惊叹于他的创造力。
王昱珩的新家位于北京,是一套有庭院和地下室的独栋别墅,其本身价值不说,加上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独具一格的设计,更让这个家身价倍增。
屋外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有枝繁叶茂的大片植物墙。
有简约的木桥栈道和雾气缭绕的生态湖,再加上一只小鸭子更是平添几分悠然。
屋内更是别有洞天,在绿叶环绕间冒出一个1:1比例的霸王龙,满足了每个男孩纸对于恐龙的热爱。
立体环绕的室内图书馆和水生物展览馆,更是满足了王昱珩对于阅读和养鱼的热爱。
除了在家的时间,王昱珩经常会去世界各地旅行,他还会专门拿出一段时间带女儿旅行,西藏、香港、南极、欧洲......
对于女儿,他从不要求做第一名,也不会给她报很多辅导班,他只希望女儿能喜爱阅读、对世界保持好奇和专注。
他自己就因此而受益良多。
他从未刻意去追求名利和金钱,在一花一草的世界中,安然做自己,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事情,但金钱却源源不断。
他不为现实而妥协,却活成了这个浮躁世界中的一股清流,即使是养花看鸟,也成就了一番天地,这才是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世人为碎银几两而疲劳奔走时,王昱珩却早已过上了让人钦羡的悠闲日子。
有时,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现实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现实,当理想与现实相违背时,到底该如何选择呢?
王昱珩曾说,生命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能随波逐流。
也许,答案就在其中。既然我们没有改变世界的能力,起码可以做到不被世界改变。
专注你所热爱的,坚持你所信仰的,无畏你所恐惧的。
行走在欲望的迷宫之中,即使孤独,也别忘记仰望星空。
. END .
【文| 多儿】
【编辑| 小龙】
湖北40岁农民画家一幅画卖130万,当初喊他“废物”的人都改口了 捐款160亿,子女都肉疼,他回:你们钱都够花了,要那么多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