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新闻 >

从爱知到昆明:是时候重新审视“人与自然”这

时间:2020-04-01 15:20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2019年2月4日,阿根廷,一头南露脊鲸跃出海面©SantiagoSalimbeni/Greenpeace2019年,来自至少50
 2019年2月4日,阿根廷,一头南露脊鲸跃出海面 © Santiago Salimbeni / Greenpeace 2019年2月4日,阿根廷,一头南露脊鲸跃出海面 © Santiago Salimbeni / Greenpeace

2019年,来自至少50个国家的400多名科学家通过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发布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报告》,向我们展示了一连串数字:全球范围内,75%的陆地表面发生了巨大改变、66%的海域正经历越来越大的累积影响、85%以上的湿地已经丧失;热带地区在2010至2015年间丧失了3200万公顷原生林或次生林;珊瑚礁上的活珊瑚覆盖面积丧失了一半左右;在所评估的野生动植物中约有25%的物种受到威胁,意味着有大约100万种物种已经濒临灭绝;大多数重要的陆地生物群落中,本地物种的平均丰度至少下降了20%。

科学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呈现出全球生物多样性正在面临严重危机,而根据IPBES的说法,这危机“会影响生态系统进程,进而影响人类从自然获得的各种裨益”。生物圈在所有空间尺度上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生物多样性——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都正在以“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的速度”下降。

当说到生物多样性的时候,我们往往习惯用“人与生物多样性”这样的句式,虽然也是在强调生物多样性之于我们的重要意义,但却在无意中将人从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中区别出来了。

而实际上,人是生物多样性这个大系统中的组成部分,人得益于生物多样性提供的各种功能,也以强大的力量影响着这个系统。这个系统的破坏和失衡,也会给人带来直接影响。

体型仅次于非洲象的现存第二大陆生哺乳动物亚洲象,及其栖身的西双版纳地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在雨林中,亚洲象发挥着类似“土木工程师”的作用:它们在林中的活动天然地形成了象道和林窗,使阳光能够透过这些空隙,从而为雨林的健康、新陈代谢和林下植物的更新迭代,以及林中小型动物的活动创造了条件。

然而,随着农田、种植园、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扩张等人类行为的加剧,原本完整的雨林被割裂成小碎片,且碎片内的森林健康状况退化;再伴随着外来物种入侵,亚洲象的觅食和活动空间受到了严重的压缩和影响。

大象因此不得不与人类更频繁地互动,这种高智慧的动物学会了在农田甚至谷仓中觅食和休息,在人类聚居区附近游荡玩耍,最终导致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甚至连人身和财产安全也受到威胁。亚洲象栖息地的丧失,不仅直接导致了亚洲象种群数量的危机,更演变成 “人象冲突”这一生态和社会的双重问题。

因此,当我们说“2020年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一年”时,我想从这个角度来重新阐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以及我们在生物多样性这个系统中的位置。

我们与生物多样性“祸福与共”

简单来说,生物多样性是由地球上的各类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的基因),它们栖居其中的森林、海洋、湿地、草原等自然生境,以及与这些自然生境通过相互影响和制约所形成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一个整体。

人类也是生存于这个系统中的成员之一。尽管生物多样性是一个看起来与人颇有距离感的学术词语,但实际上,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和福祉紧密相关。

2019年以来,无论是亚马孙和澳洲的森林大火、越来越频繁的台风和极端天气、非洲蝗灾,还是现在仍在持续的新冠肺炎疫情——种种让我们感受到震惊、焦虑、困惑、悲伤、不解的事件,其实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以及因为这些破坏而导致的、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天灾人祸”。

健康的、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生存保障。作为一个动态的、相互影响和依存的系统,小到一棵树、一片珊瑚礁,大到一片森林、一片海洋……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和净化水源,净化空气,提供多样的食物,维持土壤的肥力,授粉和病虫害控制,提供能源、药物资源,甚至是健康屏障。

 2017年6月7日,印度尼西亚西巴布亚省梭隆的天堂鸟热带雨林栖息地。 © Jurnasyanto Sukarno / Greenpeace 2017年6月7日,印度尼西亚西巴布亚省梭隆的天堂鸟热带雨林栖息地。 © Jurnasyanto Sukarno / Greenpeace

以森林这一陆地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为例: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为很多地方直接提供了饮用水,并帮助人们应对干旱;完好的森林可以发挥水土保持作用,减少极端降雨、洪水和泥石流的破坏力,保护土壤不受侵蚀;2/3以上陆地生物物种以森林为家园,森林同时也是地球上的重要碳库。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上的森林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和退化。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2008-2017的十年间,全球天然林(原始森林和次生天然林)以平均每年57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在热带地区,2010-2015年丧失的原始林和次生林达到了3200万公顷。这使得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功能受到破坏,不仅带来了大量的碳排放,降低了森林从大气中吸收碳的长期能力,也更容易受到野火的侵袭。

生物多样性与流行病的传播和影响有着直接的关联。完好的自然生境是隔离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天然安全屏障;丰富的野生动物种类,也可以对流行病的传播产生“稀释效应“,因为物种丰富度越高,病毒宿主的密度和接触到特定易感染物种的几率就会相对更低,人被传染的可能性也会下降。 然而,随着人类对森林、草原等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已经使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安全屏障遭到了破坏。人与野生动物接触的机会和途径的改变,使得人类感染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和寄生虫,并导致流行病暴发的风险显著增加。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饮食健康和营养贡献巨大,以传粉动物为例:全球四分之三以上主要粮食作物种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动物传粉来保证产量和(或)质量,这些作物占了全球粮食产量的35%。绝大多数传粉物种是野生动物,包括超过2万种蜂类、蝇类、蝶类等其他昆虫、鸟类、蝙蝠以及其它脊椎动物。同时,在全球将近90%的开花植物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依靠动物传粉,而这些植物为其他多个物种提供食物、形成栖息地以及其他资源,对生态系统持续发挥功能起关键作用。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有直接影响。健康、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生态系统发挥调节气候、应对自然灾害、分解污染物等作用,帮助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环境污染、病虫害暴发等危机——这是所有生命体安全、健康生存的基础,更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以海洋为例,联合国等国际间组织、各国学者和NGO在近几年不断呼吁重视和加强对海洋的保护,这是因为各种证据已经显示,以过度捕捞为代表的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进而影响到海洋多项关乎地球和人类安危的重要功能。

截至2013年,被人类捕捞和商业化利用的鱼类种类中,有58.1%处于完全开发状态,有31.4%被过度捕捞,处于生物学不可持续状态。由于漏报、少报渔业捕捞量的情况普遍存在,过度捕捞的真实情况可能更为严峻。

 2017年3月8日,泰国Satuns海域富饶的珊瑚礁群孕育了超过800多种海洋生物。© Sirachai Arunrugstichai / Greenpeace 2017年3月8日,泰国Satuns海域富饶的珊瑚礁群孕育了超过800多种海洋生物。© Sirachai Arunrugstichai / Greenpeace

这种毫无节制的捕捞活动破坏了海洋生物间的食物网和能量传递,破坏性的捕捞工具更是给海洋哺乳动物、海龟、海鸟、珊瑚礁等生物直接带来伤害,并对海底生境造成严重破坏。这种破坏带来的后果,一方面是鱼群的崩溃直接威胁到数百万人的粮食安全和生计,另一方面,海洋生境的整体性破坏,会大大降低我们抵御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能力,甚至影响海洋的碳汇能力。

这其中,尤其受到影响的是对于大气中碳捕获具有重要意义的大型鲸类。鲸的排泄物中含有非常多浮游植物生长所需的物质,尤其是铁和氮元素,鲸从水底到水面的垂直运动也有助于将营养元素带到海水表面。这些营养元素能使海水表层浮游植物的产量增加,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被磷虾等生物所食用,然后磷虾等生物又被须鲸等更高级的捕食者所捕食。

每一只大型鲸类平均能够储存33吨二氧化碳,这大约是1500棵树一年碳吸收量的总和。而人类对鲸的直接捕杀、以及渔业过度捕捞使鲸的食物资源减少,从而导致鲸类数量大幅度减少,很多种类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以上这些,只是生物多样性丧失后果的冰山一角,人类活动导致的生物多样性严重丧失,已经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制造了复杂的系统性风险,这是对所有生命体的威胁,并将最终动摇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

2020年:扭转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历史机遇

2020年,被视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一年。一系列专注于生物多样性或者与其相关议题的国际会议和活动已经排上了日程次第召开,中国将于10月份作为主席国,承办今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最重要的会议——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协调众多国家一起为之后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蓝图。

距离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还有8个月的时间,一系列对于“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谈判和文本撰写已经在紧张地进行中。届时,各国政府代表团将齐聚中国昆明,为之后10年人类如何扭转生物多样性危机展示各自的决心、雄心和行动力。

希望我们已经经历的这一切“困难模式”的事件,能让这个达成国际共识的进程不那么艰难,也让更多人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还需要更快、更努力。绿色和平将密切跟进这一进程的进展。

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也是维护人类的生存空间,为人类和其他生命体建立共同的生存与安全屏障。

2020年,修复已破碎的自然,从现在开始。

(作者潘文婧系绿色和平东亚分部森林与海洋项目经理)


()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