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全面“封城”已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了。
这一个半月来,绝大多数武汉人只能呆在隶属各个社区的家里,邻里之间的关系从未像现在这么重要。
澎湃新闻开辟“武汉小事”专栏,讲述疫情期间武汉人的家长里短,讲述那些掩盖在大疫情背景下的日常生计。
武汉人民一定能够度过这段艰难的岁月。
3月18日,贺崇文作为志愿者深夜值守社区已经一个月。
贺崇文负责值守的道口位于武汉市硚口区韩家墩街道古四社区,辖区内多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社区人员复杂,管理难度较大、风险较高。
“负责值守的工作人员年龄较大、女性偏多,我就主动申请了值夜班,从下午五点半到第二天早上八点半,总共十五个小时。”贺崇文告诉澎湃新闻(),在这一个月里,他负责登记社区进出情况、测量体温、劝导解释,还帮运送物资的人送货上门,晚出早归,从傍晚到天明守护社区。
这段时间以来,贺崇文也见证了愈发紧密的邻里关系,“在一次次帮助别人和被人帮助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邻里守望相助。”
深夜在岗位值守的贺崇文。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他守在武汉的深夜
贺崇文是湖北交投集团鄂东公司第八党支部书记、应城西管理所所长。2月19日,他安排好家中事宜后,前往居住的社区报道,成为了一名社区值守志愿者。
贺崇文负责值守的道口位于硚口区韩家墩街道古四社区。
该社区内有六个老旧居民小区,1500多户住户,以老年居民为主,还有一些在抗疫一线的“战疫者”,如同济医院的医护人员、雷神山建筑工人、被统一征用出车的出租车司机、清洁工,还有在超市、物资公司、物业公司上班的后勤保障人员——这也给道口管控的志愿者们增加了工作难度。
疫情期间,持通行证的住户进出小区的核查和体温检测工作由志愿者完成,“白班夜班两班倒,值班两天,休息两天。除了严格排查人员外,面对从医院下班回家的医护,我在门口给他们最暖心的问候;面对从雷神山回家的工人,给他们鼓劲、加油!”
贺崇文深夜值守。“值守的工作人员年龄较大、女性偏多,我就主动申请了夜班的值守,从下午五点半到第二天早上八点半,总共十五个小时。”贺崇文告诉澎湃新闻,刚开始值守时,由于工作任务紧急,工作安排还没有理顺,排班时间、日期都不固定。
一开始,有时值守的人来多了,有时没人,接班时间也总是对不上。为此贺崇文的妻子主动为志愿者们做了一个详细排班表,让大家看得清晰明白。
贺崇文刚到值守岗位时,武汉的天气还很冷。
当时武汉气温在零度左右,值守路口只有一张桌子、几个板凳,没有帐篷,更无任何取暖设施,通宵露天值守,一坐就是十五个小时,条件异常艰苦。当时防护物资较为匮乏,志愿者们的防护装备只有一个口罩。
与贺崇文一起值守的同事让人送来了自家的取暖器和防护服,贺崇文的朋友在他值守的第二天又送来了一个取暖器,改善了社区志愿者们的工作环境。
贺崇文的朋友送来了取暖器。半夜帮老人紧急呼叫救护车
“小区进出必须测体温,出入要核对通行证。前来小区送菜、送药的人员,都要让他们电话联系居民到门口领取,如果是给老年人送米送油这些较重物品,我都会帮着运送。也遇到过有一些在家隔离久了,想出门买菜、遛狗、散步、买烟的居民,我都会耐心劝住他们。”贺崇文说。
2月21日,在贺崇文值晚班时,一对老年夫妻非要出去,还不配合测温。
他了解后得知,两位老人自己在家测量体温,发现婆婆发烧,因为不想传染给社区志愿者,老人准备自行去医院。得知内情,贺崇文立刻联系了救护车,将两位老人送到发热门诊。
老人上救护车的背影。经历一个月的值守,贺崇文发现,疫情发生之前几乎完全没有交流的邻里,现在不仅成立了以小区为单位的总微信群,还有单独的楼栋群,大家在群里互帮互助、共渡难关。
他居住的楼栋里,还住着一些儿女在外地的独居老人,邻居们都会帮助老人拿菜、买药。“真正体现了什么叫做邻里守望相助。”贺崇文感慨道。
“站出来”
对于贺崇文去值守,他的家人心里难免忐忑不安,他每一次值守,妻子几乎都是彻夜难眠。
尽管如此,他的家人还是默默支持,为他做好后勤保障。刚开始值守时,由于缺乏防护物资,贺崇文的家人想办法自行购买护目镜和口罩。
贺崇文的妻子也报名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协助小区买菜团购工作。小区的热心邻居联系了以前为幼儿园供应蔬菜的供应商,每周为小区供应两次蔬菜,一位志愿者负责收钱,贺崇文的妻子则协助制表下单、核对金额,菜到小区后,志愿者们和物业工作人员共同完成菜的分发。
就这样,贺崇文和妻子相守相伴,共同为抗击疫情奉献一份力量。
“‘站出来’三个字很平凡,我们所做的也很微不足道。”贺崇文说,但是多年后回想起这段时光,武汉抗疫战场上也有他曾出过的一份力,就不会后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