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景啸尘)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羊山窑村村委会主任张勇在网上发帖子,为村里近10万斤的滞销草莓宣传。3月13日,张勇告诉新京报记者,村内绿色种植的草莓大量滞销,希望有热心人能够帮助村民寻找到销路。目前,张勇发布的帖子已经得到回复,不少电商平台进棚进行直播,不到一个小时,就收到600多单。
大棚里新鲜的草莓。受访者供图
2月17日,新京报联合京东、淘宝、拼多多、苏宁易购等大型电商平台,开展“一起卖”公益行动,项目将依托媒体资源优势与电商平台优势,联手搭建绿色通道,在助农的同时惠民,帮助供需双方。
“草莓太金贵,容易烂,摘下来后几乎等不了几天就会坏掉,需要尽快卖出去”,张勇告诉新京报记者。羊山窑村一直以传统大田农业为主要产业,冬季土地闲置,村民年收入有限。为了帮助村民提高收入,村党支部、村委会干部经多方考察,认为建大棚种草莓是一个绿色且高效,非常适合村子实际情况的好项目。
草莓大棚。受访者供图
经过几年的探索,羊山窑村村民种上了十几个品种、近百亩的草莓,年产量在10万斤左右。同时,在2019年羊山窑村的草莓还被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村民的收入也变得多了起来。
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受访者供图
冬季原本是草莓热销的时节,但受到疫情影响,草莓的采摘和运输都受到了不小影响。张勇说,很多大棚的草莓该采摘了,但村外的工人进不来,没法及时采摘。摘下来的草莓则面临着储存难,销售难的问题。“村民的收入都受到了影响,尤其是今年刚开始种植草莓的新农户,没有回头客,销售很惨淡。”张勇说。
村民陈丽介绍,因为疫情原因,年前预定来地里采摘的客人都取消了订单。“往年春节都是草莓的销售旺季,是不会有草莓烂在地里的情况的。”她采摘下来的草莓也没有收购商大量购买,只能在朋友圈里发发广告,发动身边的人帮着卖。
张勇说,眼看着村民的草莓没有销路,他十分发愁。在积极寻找超市、生鲜市场的同时,已经发帖,将自己的电话发在网上,希望能有人联系他,帮助村里的农户销售草莓。
记者今日获悉,村内已经初步和电商平台达成协议,“电话被打爆了,已初步和包领鲜电商平台达成包销协议。”张勇介绍,根据初步协议,电商以每斤25元销售,原价销售不加价,零利润,每单只加3元配送费。为了更好地促销草莓,3月11日下午,电商工作人员进棚直播,为用户介绍草莓生长情况,并现场试吃,采摘。直播不到一个小时,平台下单600多单。
新京报记者 景啸尘
编辑 唐峥 校对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