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户籍,我女儿单位通知复工了,要出小区到单位开证明。”“好的好的,来量下体温,登个记就行了,对了,你女儿自己开车去吧,你就别出门了,要买什么生活必需品,她回来的时候带上就行。”这位跟群众谈话的“马户籍”穿着“黄桷社工”的红背心,横竖看都是参与防控工作的社区志愿者,而不是一名“户籍”。
可时间倒回十年以前,马世华可是如假包换的社区民警,疫情当前,这位老党员、退休民警挺身而出,来到社区防控一线,在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退而不休、协防疫情。
疫情来袭,老民警不退
65岁的马世华,在退休之前是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区分局黄桷坪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社区里的事,她最熟。
退休之后,她是社区里的文艺骨干,编排舞蹈、组织活动,马世华自己也不谦虚,至少在黄桷印象小区,她是“挺有影响力的”。
因此当疫情来临,需要党员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社区干部第一个就想到了马世华。
尽管有老党员的觉悟,但在接到邀请时,要说心里不打鼓是假的。马世华患有哮喘,协助值守进出卡点与人接触多,风险不小。当然对于一位老公安,比起自身的害怕,她更担心家人不同意。
于是马世华有意试探儿子,告知他自己呼吸不畅、咳嗽,“是不是得了新冠哦。”儿子让她不要担心,“你一直有哮喘,发病就像这样,难道你还不清楚吗?又没有发热,不要乱想。”这让马世华有点底了,然后才跟儿子说,自己身体没问题,要去为社区守卡。
儿子一开始是反对的,马世华却捡起了当社区民警时劝说群众的那套方法:“你从大年初二开始,就回单位上班了是不是?你对班的同事回不来,现在你要顶他的班,我们社区缺人,我该不该顶上去?你是党员,我也是党员,你坚守岗位,我是不是也该挺身而出?”
马世华让儿子最终妥协。从2月6日开始,马世华就成了黄桷印象小区出入口的党员志愿者,负责对进出车辆、人员进行登记、测温,至今20余天,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每日要排查车辆上百台。
退休十年,能力没退化
说服儿子“放行”,靠的是将心比心,这在社区民警与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可以说是必备能力。但要想把社区工作搞好,把握好“放行与不放行”,她必须要说服更多人。
邻居中有一位七旬老太,自己独居在该小区。一日,老太非要出门,马世华担心其外出有感染的风险,而且老太一只眼睛看不见,到处走动亦不安全,赶紧上前阻止。
可老太并不听劝,“现在外面有肺炎嘛,我晓得,我戴了口罩的,要登记身份证嘛,来,拿着。”
按照规定,只要体温正常、按程序登记,老人的确可以每两天外出一次,可马世华还是担心,看着老太攥着手机,便心生一计:“您会用这个手机吗?”老太一看,“哎呀,就是搞不太清楚啊。”“不会没关系,我来教你用,平时有什么事情也好打电话联系社区、派出所。”
教用手机时,马世华也在最近联系人里找到了老太儿子的电话,经过电话沟通,马世华了解到老太的儿子在深圳工作,因为疫情,过年没法回家,最怕的就是母亲不乖乖待在家。
马世华把电话递给老太,由其儿子做工作,总算让老太安了心回家,“我帮您存一个社区的电话吧,如果要买菜这些不方便的话,可以联系社区干部帮忙解决。”
在马世华看来,守卡看上去是个机械化的工作,但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具体的民生问题,所幸自己当社区民警的本领还没有退化,“以前我管的段有一千多户人,现在我们小区也就五六百户,以前这么多人都可以服务好,现在也没问题!”
她在社区,最有说服力
在社区微信群中发布信息,快捷、看的人多,是如今不少社区民警爱用的方式。而马世华尚在岗位时,可没有这么方便的联系手段。不过常学常新,马世华从来没被时代淘汰过,在小区微信群里,她也是积极分子。
每逢值守闲暇,马世华总会把当天遇到的问题发到业主群里,让邻居们注意,“每当夜色时分,是最忙的时候,进出车辆增多,人们都想早点回家休息,难免有点不耐烦的情绪,‘天天都在进出,还要登记?’疫情严峻,感谢配合!”
据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黄桷印象小区有近一半的住户都是从铁路一村迁来,而那里曾是马世华工作了几十年的地方。因此人人都认识的“马户籍”发话,群众都愿意配合。
甚至社区每天腾出50个口罩分发给居民这样的好事,社区干部在微信群里通知后,居民还以为是说着玩的,没人去领取,直到马世华证实后,大家才踊跃起来。
除了微信群,马世华也会将每一天的守卡经历发到朋友圈“打卡”,提醒朋友们注意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