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一场疫情让我们看清很多,看淡很多,也让我们悟透了一些生活道理。
发现
关闭了外界的联系,却发现了生活。
疫情到来前,人们在城市里的生活,可能就是机械重复、日复一日靠着巨大的惯性在生活。
而疫情,带来了一种破坏性,打断了我们以往漫不经心的流程。
隔离,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但它带着“未知和无常”的不确定感。
如何与巨大的焦虑和不确定相处?便是当下生活对我们的考验。
生命是有界限的。
绝对的控制感和安全感是一种假象。
真正的人生意义,是要回到自身的体验之中。
过去我们对平常的日子厌倦,但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却是好好珍惜它。
关于职业
尊重
学会尊重,多数普通人的平凡力量。
在一场极端的灾难中,人们往往将获得足够的信息和材料,新闻故事就发生在每一刻,它们都是反思我们内心的材料。
人们呼唤英雄,英雄是那关键的一抹光亮;但能真正改变社会的,是普通人的选择。
英雄也是普通人,是那些选择去挺身而出、保持善意的普通人。
英雄并不复杂,是审时度势,看清本质,明知有风险,但却选择尊重事实的人。
这个社会的英雄,是专业的人。他们用清晰的语言、明确的行为,作出了善意的选择和担当。
而更多的普通人,警察、医护人员、公务员、快递员、志愿者……他们,和英雄一起构成了我们普通人的保护伞。
在灾难时分,普通人要有所选择,能懂得:逃避无法获得安宁,只有谨慎地完成自己的角色,才能最终认同自己。
关于感情
凝聚
不动的是身体,心却在以各种方式集结。
世界在一个整体之中,高度发达的交通、社会化大生产、全球化的经济体进一步把人们事实上连在一起。
虽然个人肉体被隔离了,但你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团体变得更凝聚了——
在前线,
医疗团体,源源不断的医疗支援救助来了;
民族团体,海外的华人也在转运物资了;
志愿者,慈善者,公民发声的团体……
在普通人的家里,虽然家家户户不再来往,但我们的心却在以各种方式集结,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懂得“惺惺相惜”、“守望相助”。
之前你在城市的奔走,车子、房子、票子……你在操心的都是个人生活的圆满。
但现在,你身处一个巨大的背景之下,感受到共同体的悲欢。
熬日子?
不是。
我们不仅是在斗争,也是在以抽象的方式感受集体之爱。
关于家庭
和睦
家人和睦,不争执对错。
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都在不断问自己: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
其实,人生不需要大富大贵,一家人,和和气气,健健康康,就是最大的幸福。
在《在人间》节目中,一个女孩的妈妈不幸染病,突然离世,让女孩身陷愧疚。
去世前,妈妈给她留下的字条写着:“你做蛋糕的面粉过期了,我给拿走了,食品都是有保质期的,你一个人生活,日子要精打细算的过……”
可就在一个月前,她还因为生活琐事和妈妈大吵一架。如今,看着熟悉的字条,只剩孤独的泪目。
人生,有太多遗憾。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还有很多时间陪伴亲人。可是,时光渐行渐远,我们才知道能够陪伴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
家,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
家人,是我们最坚实的依靠。
总有一天,我们会放下那些无畏的执拗,学会不争对错。
一家人,最重要的就是齐齐整整。
关于自己
理性
保持理性,从否认到承认,我们更加客观、实事求是。
灾难刚发生时,人的第一反应,通常都是“否认”:坚信灾难一定不会降临在自己身上。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拒绝戴口罩,继续串门,轻视危险。直到更严重的事情发生,才被迫接受,仓促应战。
我们的担心和信心在摇摆不定,总想找一个确定性的依据。
然而,我们得到的答案却是:人不是无所不能的,科学也不是。
每日不断翻查推送的新闻、信息,我们渐渐更维护专业人士的专业意见,我们也更实事求是地面对死亡的数据——尽管它们残酷,但真相可以缓解恐慌。
冷静的武汉街道,有一种沉默的张力,经过无数的呐喊挣扎后,人们理智地回到了真实的境地。
自从封城的那一天起,我们就跟灾难一起被关在了静默中。
向外探索的探照灯,关了,内心的眼睛,却开了。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唐·杜甫《客至》
“如约而至”是个很美的词,等得辛苦,却从不辜负。
让我们在自己的时区,从容地活着,等待所有的美好开花结果。
愿在朝阳初升时,静候春暖花开,与你共赴一场春天的盛宴。
来源:人民网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