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新闻 >

43斤女生吴花燕飞走了 留下一个“经典”慈善迷

时间:2020-02-26 13:44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来源:北京青年报学术圈近来热闹得反常。先是中科院寒旱所研究院徐中民,用30多页的论文赞美“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还以“生态经济学”

来源:北京青年报

学术圈近来热闹得反常。先是中科院寒旱所研究院徐中民,用30多页的论文赞美“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还以“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名目发在了核心期刊上。接着是湖南师范大学前校长张楚廷:万能的网友发现,他指导过的不少学生,学位论文研究的是“张楚廷的教育思想”。

这么热衷于研究自己的导师,难不成是要开拓全新学科“导师学”么?

学者当然不是没有感情的机器。以两位导师在各自领域的地位,学生敬仰,未必就是拍马屁。徐中民说的“真情实感”,我信。但“真情实感”洋溢到学术研究上,是不是失范得离谱了?《冰川冻土》的专职副主编透露,徐中民当年投稿之后,编辑部觉得有不妥的地方,但作者拒绝修改,于是稿子就这么发出来了。徐号称自己的文章“有深意”,但编辑部就没人看得出那就是篇文摘水平的人生感悟吗?张楚廷深受爱戴不假,但指导自己的学生研究自己,还给自己的学生做答辩委员,如此不规范,当真大家都没数?学术伦理底线一再被突破,背后无非是权威、人情这些所谓“常情”。如果“人之常情”优先,学术公信力情何以堪?

贵州43斤女生吴花燕去世后,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的公信力遭受到了严峻考验。

吴花燕的死去更像是命运悲剧。她异常的体重和各种病症,是因为罕见病“早老症”,而非之前一些自媒体所说的“营养不良”。她患病后,社会福利、政府救济都没有缺位,而且给了较大力度的保障。所有人都很努力、都没有懈怠,却挽不回吴花燕的生命,这无法不让人嗟叹。

9958儿童紧急救助中心是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下属的项目。吴花燕生前,“9958”曾经以救助吴花燕的名义,在两个网络众筹平台共筹得100余万元。但很快就有人发现,直到吴花燕去世,“9958”只支出了两万元,剩余的钱除去6%的管理费,也还剩90余万。用“9958”自己的回应说,钱还在账上,正和家属商量如何处置。

这些天,围绕这一事件,越来越多的信息被媒体挖掘出来,但并没有让人们离真相更近。关于为什么支付两万元后不再拨款,“9958”先后给出过“政府拒绝”、“与家属商议后用于手术后康复”两种说法。但有个细节,筹款时,“9958”列出过预算明细,其中术前治疗19.2万。即便没有手术,术前治疗阶段的拨款,为何只有两万呢?这边还没掰扯清楚,关于筹款一事家属是否知情,双方又各执一词,吴花燕的弟弟甚至称,筹了多少钱、钱去哪儿了,他一概不知。唯一还算确定的,是儿慈会出示的汇款回单,那两万块钱,转给了吴花燕最初就医的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我一向反感公益圈的一些“阴谋论”,即便“9958”可疑,至少从目前的信息很难断言“9958”是故意不拨款。但令人迷惑的不止“善款去哪儿了”。在12月17日确诊“早老症”之前,吴花燕确实一度准备实施心脏手术。但问题是,10月14日,吴花燕已经根据治疗需求,以个人名义在水滴筹发起了20万的众筹,她的老师同学、当地爱心人士也组织了捐款。仅仅隔了10天左右,“9958”又按照“心脏瓣膜手术及术后康复”等标准发起众筹,说未雨绸缪勉强过得去,但在初步治疗费用已在筹集、进一步治疗方案还没影儿的时候就“加码”一百万元,真有这么必要、这么急迫吗?

过度募捐并非孤例,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操作手法”。多出来的钱去了哪里,似乎没有答案。吴花燕的离世“意外”暴露了一笔“多出来的钱”,可是,它真那么“意外”么?

以我一个媒体人的视角看,“9958”把传播规律摸得很透。严格来讲,已经成年的吴花燕不在“9958”的资助对象范围内,她的确没有工作、贫困且病情危重,据称符合“特殊处理”情形,但她更特殊之处在于身上的“新闻点”。一个身材瘦弱到不忍直视的姑娘,身世凄苦,自身羸弱如草,还一心想要照顾弟弟。一个简单粗暴的“大项目”未必符合规范,却可能让捐助机构成为热点新闻的一部分,刷足存在感。

并非恶意揣测,这其实不过是人之常情,也算是一种“经典”慈善迷局。最受关注的,往往是最“触动人”的。爱心人士向着热点一拥而上时,免不了盲目,可好歹是真情实感。但专业公益机构,尤其是大规模的、具有公共性质的机构,本有引导慈善资金合理分配之责,却为了自己的算计放弃了专业标准与规范,反而去消费人们的真情实感,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这种过度募捐最引人担忧的,说到底还是剩余善款的去向。其实《慈善法》早就安排得明明白白:有协议则依协议,不然的话,“慈善组织应当将剩余财产用于目的相同或者相近的其他慈善项目,并向社会公开”。而“9958”的申请书上也做了规定,“如申请人在筹款期间或善款还有余款时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去世,善款应全部转捐给9958,用于救助其他患儿使用”。“9958”的负责人还特意补充了一句,这要先看吴花燕家属的意愿。

但公众好像还是不太放心的样子,而且真不能说他们是疑心病。“9958”的“迷惑行为”,还包括“忘记”关闭部分已故受助人的捐款通道。“无意”中多出来的钱去了哪儿,他们可不一定讲得清楚。大家还被2018年末儿慈会的账上4.09亿的理财产品惊到了。根据《慈善组织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慈善机构买理财还真不违规。不过,一面投资巨额理财,一面过度募捐,这等头脑,做公益是不是“屈才”了?再看规定下一句,“投资取得的收益应当全部用于慈善目的”。你看,又一笔“多出来的钱”,需要拷问去处。能叫人放心得下么?

局外人无法充分了解其运作,局中人总有空间上下其手,监督不足、透明度不够,信任如何建立得起来?说起来,这也是一种“经典”慈善迷局。

研究导师的“学术之风”几乎不涉及抄袭,不是常规学术不端,“9958事件”的操作也不是典型的“骗捐”。但不要小觑这些灰色地带的伎俩,任其野蛮生长的话,小心公信力。


()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