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新闻 >

山西南营村强制封炉禁煤 村民不满:天然气用不

时间:2020-02-20 15:54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新京报讯(记者张羽)冬日用柴草或者煤炭烧火取暖做饭的场景,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大槐树镇的南营村可能将不复存在了。自12月以来,南营村开始对

新京报讯(记者 张羽)冬日用柴草或者煤炭烧火取暖做饭的场景,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大槐树镇的南营村可能将不复存在了。自12月以来,南营村开始对村民家中的炉台统一封禁,用水泥堵住炉膛、没收村民家中的煤炭以杜绝燃煤炉灶的使用。记者了解到,南营村处在今年洪洞县划定的禁煤区内,于3年前开始用天然气替代烧煤、烧炭,以减少污染。但村民表示,天然气成本高,相比烧煤价钱贵了至少一倍。3年来,村民烧煤炭的情况一直存在。对于此次强制性封炉的工作,镇政府及村委会觉得是环保目标下的无奈之举。

 被堵上的炉台。受访者供图 被堵上的炉台。受访者供图

灶台被强制封禁

家住洪洞县大槐树镇南营村的村民李云告诉记者,大约一周前,村委会的人来到自己家中,用水泥、沙子将炉子的炉膛全部堵死,“不让烧火做饭了”。

但据李云描述,自家的炉子其实很长时间没有使用过,做饭主要靠电。虽然炉台被堵对自己的生活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在李云看来,这种统一的强制性措施并不能理解,“有的甚至翻墙进到村民家里,强制给炉子堵上”。

发现灶台使用,检查人员告知村民灭火。视频截图发现灶台使用,检查人员告知村民灭火。视频截图

南营村村委会负责会计工作的苏文平对记者表示,“封炉”工作是从12月初陆续开始的,对村内所有村民的炉台将采取统一的封闭措施,并没收村民家中存有的炭、煤,放到村委会办公室的仓库中,如何处理还尚未有方案。

而如此的做法,主要是为了杜绝村民对煤炭的使用。

目前,这项工作还没有全部完成。对于村民所反映的“家里没人,翻墙进院”行为,苏文平表示确有此事,但针对的是不配合工作的村民,“如果不在家,我们就下次再来,但是有些村民不开门配合工作,我们会采取强制方式。”

对此,南营村村主任滑云辉称,有不少村民是主动将自家的炉台进行了封堵。他表示,村内独自在家的老人以及五保户可以不封炉,但依然不允许使用煤炭、柴火等。

记者了解到,南营村于2017年开始了天然气管道“入村”的工作,到今年,天然气的使用已经是第三年。无论是取暖、做饭,均由烧煤炭改成了天然气。苏文平表示,刚开始天然气“进村”时并未采用类似封闭炉台的强制方式,以宣传、劝说为主,但还是出现了很多烧炭、烧煤的现象。

“主要是为了环保,从县到镇都很重视这块工作,但之前几次检查还是发现有烧柴草、烧煤炭的现象,就采取了这个方法。”

 没收村民存有的煤炭。视频截图 没收村民存有的煤炭。视频截图

记者了解到,洪洞县人民政府曾于今年9月30日发布通知,对今年县内的“禁煤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进行了划定,其中就包含大槐树镇。根据通知内容,对于禁燃区、禁煤区要求各级政府对居民用户的存煤进行“清零”以及依法处置高污染燃料。

煤改气后成本高了一倍

同样家住南营村的村民董跃民觉得,许多村民偷偷烧煤,主要原因是天然气使用的成本较高。由于当地村民普遍以种粮、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天然气的使用造成了不小的开销压力。

“现在做饭用天然气,取暖用壁挂炉,也是靠天然气,我觉得这个确实更卫生了,只不过用起来花的钱也更多了。”董跃民告诉记者,当地天然气的收费标准为,“每个气2.7元,一个冬天按四个月计算,花费在4000到5000元。”

“和每家的面积、温度都有关,像我们家就是把壁挂炉稳定在40℃,这样整个屋子就不冷也不热,有些家里有老人、小孩的,会把温度开得更高一点,这样一个冬天能到6000块。”

董跃民记得,去年一个冬天,他一共花了4600元,除去当地有关部门发放的天然气补贴900元,自己一共支付了3700元。据他透露,若一个冬天天然气花费在3000元以下,则根据具体燃气的使用量进行补贴,超过3000元的,则是统一按照9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过去烧煤,一个冬天的花销大约在1500元左右,最高不超过2000元,相比之下,天然气还是贵很多。”

据李云透露,自己在南营村的房子大约140平方米,去年用了一年的天然气,感觉用不起,今年便没再使用,而是用空调取暖。“去年是天然气和空调一起用,没敢开特别高温度,还交了将近4000块的天然气钱,要是全程开天然气取暖,估计更贵。”

在李云看来,虽然通过天然气减少污染是好事,但价格确实比较高,而且强制堵炉子的方式也有些不能接受。

针对此事,记者致电大槐树镇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和南营村一样属于禁煤区的村子约有30余个,占大槐树镇辖区村的60%。各村对于煤炭的禁止燃放属于劝说、鼓励为主,具体如何做到禁煤目标,并未对各村进行规定。“村民可以主动将家中的煤炭处理,但有些村民不配合,只能通过这种方式,不然我们一直在做的环保工作也就白费了。”

对于镇内其他村是否存在类似强制“封炉”工作,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并不清楚。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云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张羽


()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