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新闻 >

被多个地方政府拖欠6个亿 这家公司股价暴跌八成

时间:2020-02-20 15:48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内蒙古的蒙草生态是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一家以“草”为主业的生态企业,它的主营业务是草原、荒漠、沙地的生态修复,客户主要是各地的政府机构。这家

内蒙古的蒙草生态是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一家以“草”为主业的生态企业,它的主营业务是草原、荒漠、沙地的生态修复,客户主要是各地的政府机构。这家企业反映,内蒙古的12个盟市政府都欠了他们钱。

政府欠账还房产 “快乐小草”烦恼多


这是位于内蒙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的白泉山,尽管已经入冬,但山上仍旧能够看到绿色。而就在几年前,“飞沙走砾,黄土满天”是白泉山的真实写照。2010年,蒙草生态开始对这里进行生态修复。

蒙草公司乌兰察布事业部项目经理钮乾坤:这里以前是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从2010年施工,一直到2017年完工,现在已经建设成有山、有水、有绿植的地方,已经到了后期养护阶段了。

记者了解到,包括白泉山生态修复在内,蒙草生态和乌兰察布市市政府有多项合作,目前已全部进入养护阶段,但工程款仍未结清。临近年底,对于拖欠的债务,工作人员打算再次上门去要个说法。

蒙草公司乌兰察布事业部工作人员马月林:正好年底了,想问问回款的事,看有没有啥解决方法。

内蒙古乌兰察布集宁区住建局局长王立军:大数应该是3080万元。去年年底到今年债务化解还是比较好,蒙草总共是做了14个项目,总的价值是7.6亿元,现在为止,已经仅剩3000多万元。

本着资金优先的原则,地方政府在今年7月已经用现金的方式偿还了蒙草1.5亿元的债务,目前还剩余3086万元仍未解决。对此,乌兰察布集宁区政府提出,想用政府持有的房地产来做债务置换。

内蒙古乌兰察布集宁区住建局局长王立军:政府持有一些优质的资产,就是国有公司持有的房地产这些东西,数码大厦七楼和八楼,资产可能是要大于3000万元。过去是城投公司,现在腾出来,赶紧集中办公,要是定下来,看完了以后,资产就可以划过去了。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当地政府清欠的力度明显加大。但对于欠账,企业最想拿到的还是现金。对于政府提出的解决方案,工作人员打算去现场实地考察一下。

蒙草公司乌兰察布事业部工作人员马月林:这块是乌兰察布市集宁的新区,是比较中心的一个位置,这个楼是数码大厦。

记者看到,原本的城投公司办公地已经全部腾退完毕,目前处于空置状态。尽管对大楼的位置比较满意,但这笔债务置换的买卖,企业还是显得比较谨慎。工作人员也一再强调,用资产偿还债务,还是需要仔细评估才能做出决定。

“纸上富贵”影响业绩 欠账带来连锁反应


事实上,乌兰察布市政府和蒙草生态的欠账,只是这些年蒙草被拖欠账款的一个缩影。这些欠账不仅困扰着企业经营,也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股价表现。

蒙草生态的董事会秘书安旭涛告诉记者,今年年初,蒙草到期的应收账款余额高达19亿元。今年以来,政府清偿欠款的进度在明显加快,尽管如此,目前他们还是有超过6亿元的逾期账款没有收回来。

蒙草生态副总经理 董事会秘书安旭涛:我们很多的旗县,它的财政每年的收入只有一两个亿甚至更低,但是它要做和它财政不相匹配的这样的一个生态修复项目,就会给它带来很大的财政压力。

政府还不了钱,给企业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公开资料显示,蒙草集团财务费用快速上升,2018年仅利息费用就高达2.79亿元,而2019年前三季度,利息费用已经达去年全年的近95%。

蒙草生态副总经理 董事会秘书安旭涛: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是需要垫资来施工的。比如说我们垫了三年,项目可能净利润(率)只有十几,那么三年,我们的财务费用就和项目的利润差不多了,这样就导致这个项目不挣钱,甚至可能会亏损。

应收账款和财务费用的持续上升,也给公司的经营带来压力,今年前三季度蒙草净利润下滑到1.22亿元,同比减少62.5%,公司信用评级从AA下调至AA-,目前,公司股价已较最高点跌去了近八成。

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一些地区面临财政收入压力非常大,传导到中小民营企业,有的企业可能盈利了,但是都收不回来,实际上都是纸上富贵,都是泡沫利润。

债权人变失信人 企业倒闭在讨债路上


蒙草生态遇到的困境并不是个例。许多案例均表明,一旦信用传导链条过长,信用风险就呈几何倍数增长。资质、流程、手续、合同等层层复杂隐患,让链条末端的小微、民营企业与个人都面临着更大的风险。

一份对全国3600多家中小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65%以上的样本企业反映被拖欠工程款,其中被拖欠期在1年以上的企业占36%,有的企业甚至被拖欠长达10年之久。此外,4%的被调查企业已因此停止运营或濒临破产。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罗俊章:有些企业由于被上游企业拖欠,导致被下游企业告到了法院,被列入到了失信名单,账户被冻结,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受到了严重影响,还有些企业就在讨债的路上就倒闭了。

此外,不少企业也担心,今后,欠账的情况还会“反弹”,更担心会被“甲方”变相报复。

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甲乙双方不具备议价条件,你只有干,要不然别人做了。我们老在说这个要平等对待,要竞争中性,实际上可能要有更多的法制化、市场化手段。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账款拖欠问题,国家正在建立长效机制。今年7月1日实施的《政府投资条例》明确规定,政府投资项目不得由施工单位垫资,对未明确资金来源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明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提出,地方不得以换届、机构调整等为由违约毁约,避免“新官不理旧账”。

中国企业联合会维权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张文涛:防范投资决策的风险,通过强化任期、投资和举债情况的考核,进一步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我们会同国务院相关部门起草了《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条例》,起草阶段和征求意见目前已经结束了,正按程序上报国务院。

“清欠”背后的故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款项,今年年底前要清偿一半以上。12月18日,工信部公布了最新情况:截至今年11月底,全国各级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共偿还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5800多亿元,中央层面清偿进度为91%,地方层面清偿进度为61%。央视财经调查记者陈昊冰分享了“清欠”背后的故事。

在调查过程当中,民营企业都有哪些困境?

用两个字来总结民营企业的困境,一个是怕,一个是难。

第一个很真实的困境是害怕,甲方是地方政府,相对来说,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处于弱势的一方,而拿到的这些案例都是当地难啃的硬骨头。比如欠债时间长、欠债金额巨大,而就是这样的案例,民营企业在接受采访时,往往还是有顾虑,担心如果跟当地政府产生摩擦和矛盾,未来是否还能接到生意,是否还能做到项目,所以,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真实困境。

第二个是难。要钱难有很多的故事可说,经营确实也造成了困难。比如,宁夏永宁县的一个案例,为了资金周转,其中一个合伙人每年光是利息的支出就有八千万元,巨额的负债也是拖累了企业。其实资金都是有成本的,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本来就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而如今背上了巨额的债务,原本是赚钱的生意,如今都成了赔钱的买卖。

被欠款的也有一些是上市公司,比如蒙草生态,而公司很多项目都是跟政府合作的,所以,能不能收回来钱取决于当地政府讲不讲信用。很多专家也提到,企业像一个人体一样,如果只有脂肪,那就是虚胖,必须要有血液,这就是现金流,才能够健康。

地方政府不还钱,中小民营企业债台高筑,“清欠”工作的难点究竟在哪?

有的是当地财政真的没钱。比如调研过程中宁夏永宁县的案例,其实这个项目不是到现在才没钱的,是立项时就没钱,可以说从开始就注定了这个故事的结局。地方财力和项目工程严重不匹配,这是很典型的盲目决策。

一些地方政府也提出债务化解的办法。最常见的,就是用土地和房地产化解,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往往是不接受、或者有较大的顾虑这样的一个态度。

比如说,宁夏永宁县的案例和蒙草生态,他们都表示,其实他们需要这个现金流现金来还供应商,来还农民工的工资,而只给房产对他们来说非常鸡肋。

其实今年可以看到,清欠工作在加速进行中,有关部门也明确提到了,即使今年没有还的钱,也要让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有预期、有盼头,如果地方政府不能够完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到的完成一半清欠的要求,那就得要过紧日子,比如:要缩减三公经费,缩减当地的财政支出,当地的领导无论是出行还是出国都要受到限制。总之一句话,欠钱不还就得勒紧裤腰带来过日子。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民营企业、中小企业都很关注的一点是,这次被欠的钱能拿回来,但更关注的是以后也能不被欠钱,政府能够说话算话。长效机制如何建立?

一些专家和官员也纷纷表示,其实更重要的是建设一个法制化的环境。比如,我们国家推出了《政府投资条例》。比如垫资施工,在《政府投资条例》里明确禁止,而且提到,必须有财政预算才能立项,杜绝拍脑袋决定。

此外,行政法规《及时支付中小企业款项管理办法》也已经结束了征求意见。未来,这个管理办法的落地,可以说能给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吃下一颗定心丸,因为里面明确规定,“付款期限”应当是30天内。

同时,诚信也很重要。可以说,一个负责任的地方政府才能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也能够给民营企业信心。


()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