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七个“一号文件”。今年的“一号文件”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对我们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年度脱贫任务全面完成,农业发展总体实现稳中有进,农村民生进一步改善,农村改革持续深化,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高。“三农”发展持续向好的形势,稳住了经济社会大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脱贫攻坚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今年“三农”工作成效。要深刻认识做好2020年“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明确目标任务,拿出过硬举措,狠抓工作落实,毫不松懈,持续加力,坚决夺取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面胜利。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脱贫,现在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阶段。要一鼓作气、乘势而上,集中力量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严格把好贫困县退出关。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坚持贫困县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要瞄准农民群众最直接、最迫切的期盼,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当前,要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对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着力强化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环境排查整治,健全农村应急管理体系,加快改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保供增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对于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粮食生产坚持稳字当头,着力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坚持补栏增养和疫病防控相结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做到保供稳价。农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收入。要着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把产业增值收益和就业创业机会尽量留在农村、留给农民。稳定农民工就业,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党。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政策,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坚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积极调处化解乡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当务之急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
今年“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已定,让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0年02月06日 04 版) (责编: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