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新闻 >

父亲回微信致4岁儿子身亡,遭网友怒骂:菜鸟看

时间:2020-01-18 15:27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288天 01 临近过年之际,微博上却出现了这样一条令人痛心的热搜:父亲忙着回微信,4岁儿子失踪后不幸身亡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288天

01

临近过年之际,微博上却出现了这样一条令人痛心的热搜:父亲忙着回微信,4岁儿子失踪后不幸身亡。

事发当天,这位爸爸带着儿子去酒店吃饭,突然收到朋友发来的几条微信,正在他回复朋友信息的一瞬间,孩子就悄悄从眼底消失了。

儿子失踪后,爸爸开始在酒店附近寻找,始终没有发现孩子的踪影,随后他便报了警。

10天后,警方在一个建筑工地的桩孔中发现了孩子的尸体。

孩子爸爸称:“我就是低头回了朋友几条微信,时间并不算长。”

但就是那分神的几秒钟,要了孩子的命。

网友对这条新闻的评论,也几乎是一边倒地批评父亲的失职。

其实,这样的新闻并不新鲜,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过无数起了。

还记得2018年8月牵动无数人心的“8岁双胞胎姐妹在青岛海边失踪”的事件吗?

事发时,母亲也是坐在沙滩上边看手机边看孩子,等她再看了两眼手机,发个朋友圈的功夫,孩子就不见了……

最后,真的永远不见了。

2017年1月,一位母亲带着4岁的男童在游泳中心儿童戏水池玩耍。距离孩子仅有三四米的母亲,因为正在看手机,没有发现儿子溺水后的异常。

最后,孩子挣扎了3分钟后死去。

2015年4月,一位母亲带着孩子逛商场,当她在电梯口看手机时,孩子不慎失足从2楼的手扶梯坠下,头部受重创致死。

一个闪神,一个不注意,一辈子无法挽回的意外就发生了。

在这一众儿童安全事故中,家长的失职是板上钉钉的事。

但最不愿意看到这类悲剧发生的,一定也是孩子的家长。

我们与其谴责家长的粗心,不如从本质上分析一下导致悲剧发生的原因。

02

精读君在终身成长词典的词条《172:盲点》中提到:

大多数人之所以做了在别人眼中看来愚蠢的事,往往是因为没有发现自身的盲点,因为盲点是我们每个人身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不容易被发现。

比如,“孔融让梨”一直作为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而广为流传,故事中传递出的是谦让精神,却偏偏有人看到了故事中“无关紧要”的一面:

孔融这样分梨不公平,所有兄弟都得根据孔融的喜好得到梨,他们的选择机会被剥夺了,或许分到最大梨的兄弟,恰巧就不喜欢吃梨呢?

这时候你可能会发现,原来还有这样一个言之有理的思考方向,为什么自己之前就没想到?

这是因为,我们身上的盲点阻碍了我们的思维。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不幸,大多都和我们身上的盲点有关。

作家刘轩在《不要成为一只面对车灯的鹿》一书中说到:

许多失误往往不是出现在精神紧绷的状态下,而是紧绷之余,当我们的脑袋为了“省电”,而自动切换到“惯性回路”的时候。
……
大脑省电的方式,就是建立“习惯”。一件事只要重复几次,开始熟练后,许多动作就会被自动化,而较不需要花脑筋思考。

那些自动进入“习惯回路”的行为,往往就来自于环境中的一个指令。

比如,听到了铃声,我们就会四处找手机;

早上走进洗手间,我们就开始刷牙;

到了办公室,就会开始打卡,泡咖啡,开电脑查邮件……

一旦大脑察觉到了指令,就会唤起相对应的惯性。

无法意识到大脑的这种“省电模式”,就是许多家长的盲点。

比如那位回微信的父亲,起初,可能只是看了一眼手机。

就这几秒钟的时间,让他看到了微信上的小红点:有新消息。

这个小红点,或许就是唤起他开始陷入惯性回路“看到红点——回复信息”的指令。

而这种惯性回路的效果往往很强,一不注意就会盖过其他的思绪。

这种因为大脑“省电模式”而进入“惯性回路”导致的悲剧,在“热车婴儿”事件中最为突出。

03

刘轩在他的书中提到这样一个案例:

2014年,国外有一位叫凯尔·赛思的年轻父亲,某天因为太太有事,于是答应先载一岁多的儿子去托儿所后,再上班。

出发前,凯尔把儿子小心翼翼地放进车后座的安全椅中,绑起安全带就开车出门了。

一路上,凯尔想着一天在公司要做的事、接下来要开的会……一闪神,就错过了前往托儿所的路口。

“没关系,先买杯咖啡再说吧!”凯尔心想。

于是,他转身去商店买了咖啡,然后继续开车去上班,停好车,锁上门,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到了下午5点多,他回托儿所接小孩。

托儿所的人告诉他,你的儿子今天没有来。

这时候,凯尔开始回想自己送儿子上托儿所的经过,这才发现,儿子被落在车里了。

但一切都太迟,等他以最快的速度跑回车内,儿子早就没了呼吸。

虽然当天户外只有27度,但在日晒下,车内的密闭空间却热到可以把蛋都蒸熟。

根据法医的检查报告,凯尔儿子的死亡,正是因为因身体过热,导致器官衰竭致死。

多么令人痛心的悲剧啊,而这样的意外却频频发生。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相关数据显示,在14岁及以下儿童由非撞击因素致死的事件中,这种被留车中而中暑最终导致死亡的占总人数的61%。

据报道,2018年是美国历史上儿童因“热车”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共有54名儿童死亡。2019年已有50人死亡,死亡人数已经非常接近这一纪录。

每次有这种新闻出现,网上的留言总是充满各种谩骂:“这种人不配当父母!”“我多糊涂也不可能犯这种错误!”

但警方历年的报告显示,其实任何人都可能会犯这种错,不分学历、智商、家庭收入。

明明放在心上的事,却还是会瞬间忘记,就是因为家长自动开启了大脑的省电模式,使一切行为进入“习惯回路”。

凯尔的不幸遭遇,也是如此。

他当天按照习惯开车,往去上班的路上走,所以一开始就错过了去托儿所的路口。

而当他下车买了一杯咖啡后,那杯咖啡又启动了另一个惯性:喝到那口咖啡,他的大脑便立刻产生了“开始工作”的指令。

凯尔也没有查看车后座的习惯,儿子或许在后座上睡着了,于是没有发出声音,他就锁上车门去上班了。

04

惯性行为就像一套写好的程序,能够一气呵成,让我们熟能生巧,还可以同时做很多事。

而在执行惯性的时候,也最可能心不在焉。

一旦大脑认定“这就是我应该做的事”时,其他的插曲就可能被忘得一干二净。

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我们可以做好这样的准备:

①保证充足的睡眠

很多“慌神”的时刻,都是在睡眠不足、压力大,或是喝了点酒,神志不清的情况下发生的。

因此,保证睡眠,放松心情,把重要的事安排在一天精神状态最好的时候处理,是避免悲剧的重要条件。

②开启清单思维

清单思维,是指运用清单进行管理的思维方式。

很多失误,都来自于人类的过度自信,以为自己熟练掌握某项技术,以为自己能把“看管孩子”的简单任务做好。

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就很容易犯下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错误。

这种情况下,把要做的事先写下来,照清单行事,并培养定时查看清单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③放只“虫”扰乱自己的惯性回路

有这样一个故事,1945年,哈佛大学的计算机系统出了问题。

当时一台计算机就占了一整个房间,密密麻麻都是电线。

工程师就爬进机房检查,终于找到了问题:一只飞蛾飞到了线路板上,造成短路。

从此以后,解决计算机程序的问题,就被工程师们称为“除虫”。

但扰乱惯性回路,需要“放虫”。

比如,你今天要带孩子去托儿所再上班,可以把公文包或者手机放在车后座的安全椅旁边,当你要下车时,发现手机不在身边时,就会扰乱你的惯性回路,终止自动状态。

再比如,你知道看手机容易忽略孩子,就提前牵住孩子的手,一旦孩子有什么动静,就会切断平常的自动模式,达到适时提醒的效果。

生活中的许多悲剧,都来自于一时的粗心大意。

但人人都有粗心大意的时候,如果你了解了背后的原因,也就有机会预防这种盲点所造成的不幸。

菜鸟看皮毛,高手看门道,只有洞悉了事物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悲剧的发生。

新年将至,希望每位家长在看护孩子的时候多长点心眼,也祝愿每个孩子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