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新闻 >

新京报:论“导师崇高感”的背后 是这些套路

时间:2020-01-14 15:51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徐中民论文《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截图,图片来自新京报网。出来写“神论文”,迟早是要成爆款的。论“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
 ▲徐中民论文《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截图,图片来自新京报网。 ▲徐中民论文《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截图,图片来自新京报网。

出来写“神论文”,迟早是要成爆款的。

论“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神论文引爆全网后,这两天,作为当事人的作者本人和相关机构接连做出回应。

论文刊发期刊《冰川冻土》编辑部决定撤稿,期刊主编、涉事导师程国栋引咎辞职,期刊所属单位中科院决定尽快成立调查组,认真调查相关问题,做好处理、整改工作。

而最引人关注的,当然还是作者徐中民本人的回应。他的回应,也与神论文本身的气质颇为相符——

他否认“刻意吹捧”,认为“自然科学家需要情感注入”。而对于他为什么吹捧,则搬出“导师和师娘是一种互补的正反馈环关系”这种高大上的辞藻,让人有些不知所云。

当记者问及其研究思路,徐中民更是答曰:站在现在,设计未来。他还反问记者“我表达清楚没”。

看得出来,徐中民言辞之中并无多少歉意悔意,对外界的批评与质疑也有些不以为然。

而如果看下徐中民更多的论文和论断,会发现他不仅对论文写作有着极强的自信,好为人师,而且对自己的论文写作有着一整套理论做基础,能为自己“自圆其说”。

 ▲徐中民对自己研究成果的总结,图片来自徐中民个人微信公众号。 ▲徐中民对自己研究成果的总结,图片来自徐中民个人微信公众号。

与徐老师商榷“论文写作方法论”

徐中民是个“论文高手”,他靠着猛发论文,实现了学术飞跃。有数据显示,徐博导发表论文的引用率在地理学科位居第一已有数年之久。

靠着高超的论文写作水平,2000年尚为博士生的徐中民,在10年之间,已经实现了学生-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及博导的跨越。这等速度,称其为“学术爆发户”亦不为过。

徐中民身为博导,对于写论文,自有一身“屠龙之术”。从徐中民的“神论文”思路与论文写作经验中,我总结出了他写出神论文的几点技巧:

1。胡扯

都说风马牛不相及,但在徐中民笔下,导师师娘品行居然跟“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沾上了边,还扯上了“互补的正反馈环关系”等术语,这样将哲学、玄学跟自然科学强行关联解读的方式,也算是“独成一派”。

犹记得,前些年,国内某求职节目上出现了“民科达人”郭英森,他首先提到了“悬浮汽车”、“长生不老”等想法,后来又扯到引力波、粒子实体等高精尖概念,并开始解释自己的“新科学理论”。

起初听着很厉害,但之后被学者指出这只是“民科”。

徐中民的论文写作路数与此相仿,算是“民哲”,各种附会与硬扯——即便其理论框架与逻辑方法大不一样。

徐中民有个专教论文写作的公号平台“书味香”,在公号文章中,他自诉道,想要搞出成果,“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开发符合自己国情和实际的研究工作”“引入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提倡生态经济研究应采用整体性的研究视角并重点研究人”。

他是这么说的,也的确这么做了。他笔下的导师和师娘,已然有了金庸笔下“神仙眷侣”才有的形象和风骨。

将传统文化、思想注入科学研究中,这点可以探讨,毕竟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项目也同传统道家典籍有关。

但他的论文或者科学研究中,运用传统文化得出什么重大成果了吗?我们未见实证,目前只是看到了被吹捧成“侠”与“仙”的导师和师娘。

2。乱抄

公众号“学术财经”2018年一篇文章《徐中民:怎样写论文和文章》,近日又被翻了出来。在这篇被大力举荐的论文教学PPT中,徐中民在前言之中,开篇便讲“天下文章一大抄”。

他专门教了学生“怎么抄习”,论文主体脉络要会“赋、比、兴”;写作技巧,要学会“化妆法”、“掺沙子”、“换汤”,“学会方法,找来数据,化点妆问题就解决了”。一整篇PPT潇潇洒洒,让人学来好不痛快,徐中民最后总结道“写文章莫头痛,抄来抄去有妙法”。

这样直接、实在、接地气地教学生去“抄论文”,徐老师的坦率实在感人。在他看来,达标标准就是能自圆其说。

你可能会说:这都可以?

他没准会回答:这都可以。

听到这,孔乙己没准也可以延伸其理论:读书人的事,能叫抄吗?

3。注水

在徐中民PPT最后的“技能要求”篇,他还亮出了其法宝:“化妆法”。

什么是化妆法?就是抄的时候换个语句表达,无法表述清楚,“王顾左右而言他”也可以。自己不会写,可以找“经典论文”做模板。当然最简单的是“非直译”国外论文。

自然科学领域中最重要的数据,也可以去“自己的研究区域找到”。

真的,你不得不服。

这是投机取巧,这是走捷径,但人家居然就能因此成论文大神。

而他“注水”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在论文中大篇幅地吹捧导师和师娘,就是将“注水”体现得淋漓尽致。

 ▲ 徐中民《怎样写论文和文章》PPT,图片来自徐中民个人微信公众号。 ▲ 徐中民《怎样写论文和文章》PPT,图片来自徐中民个人微信公众号。

“学术谄媚感”背后的自我放飞

作为传统文化爱好者,徐中民似乎已将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精髓浑然于胸。

他的论文不再囿于专业领域的限制,挣脱束缚,即使在定位为“冰川学、冻土学以及寒区水文、生态和全球变化领域的科研研究”的严谨学术期刊中,也能蛟龙游水,实现了从器的层面,上升到道的层面的跃迁。

他借助“传统文化”在专业领域内真正“放飞了自我”。但学术真的能这么玩吗?

学术是“天下公器”,学术之谓学术就在于其严谨。

当然了,虽倡严谨,学术表达也提倡自由,不过这种自由,并非脱离实际的胡侃和漫无天际的赞美。理工科做学术更注重数据的准确、详实和表达严谨,在核心期刊中能出现徐中民之流的文章,不得不让人感叹,是节操扫地。

网上广为流传的神论文,是徐中民2013年发表的论文。而在此之前,2011年和2012年,徐中民已经先后在《冰川冻土》中发表《生态经济方向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初探》和《幸福之路——生态经济涣有丘的序幕》两篇论文。

文中大谈研究生的培养之“道”。例如,讲到科研人员自我修炼之“道”,他如是阐述:“不修炼,等闲而随波逐流,结果是比较可怕的。轻则只是不识春风面,等老来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重则迷路在歧途,却怨天尤人变成愤青,孤芳自赏。”

依然是一派“鸡汤武侠画风”。

不得不说,他论“导师崇高感”与“师娘优美感”背后是“学术谄媚感”,而谄媚感背后则是自我放飞。这般放飞,在他身上一以贯之。

他可以放飞,但学术期刊本该将科研人员拽回地面。

这也是很多人质疑的另一个焦点:作为国家百强期刊,连续三年,让同一个人发表三篇甚至更多如此不靠谱的文章,这置学术标准于何地?

此前,以徐中民的那篇神论文为主要内容的同名著作已由出版社出版,并在大型图书网络购物平台上架销售。

这或许并不令人奇怪,因为该论文毕竟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只是由立项,到成果发表全流程的审查失守,着实让人悲哀。

一个如此轻视学术标准的人,能够在其专业圈子里如鱼得水,10年之间,跻身博导,传授论文写作“自成一派”(或许还能赚点小钱),拿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大额资助,发“放飞自我”神论文。不得不说,徐中民在自己的“学术天地”中,活得太舒适了。

目前中科院层面已经成立调查组,对此展开调查,并承诺做好处理、整改工作。针对这一事件,除了针对徐中民本人及相关机构进行调查、追责,对学术环境和机制更大范围的反思整改,也需要借此推动。

若不如此,或许还会有更多张中民、李中民、王中民等等在吞噬、消耗公共学术资源。

而我们的学术,也不需要那么多“谄媚感”。

□狄宣亚(媒体人)


()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