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新闻 >

北京杀医嫌犯系无业 其姐称“他没透出杀人迹象

时间:2019-12-30 14:20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来源:环球人物。|作者:咖喱阿晔2019年的圣诞节,过得一点也不平静。24日清晨,民航总医院医生杨文被病人家属持刀从背后扎伤,之后不治身

来源:环球人物

。

|作者:咖喱 阿晔

2019年的圣诞节,过得一点也不平静。

24日清晨,民航总医院医生杨文被病人家属持刀从背后扎伤,之后不治身亡。3天后,当监控画面流出,人们看到所谓的“扎伤”是以极其残忍的方式多刀割颈。

网上舆情汹涌,网友纷纷指责凶犯如此极端的手段绝不是为解决医疗纠纷,而是恶意杀人。目前犯罪嫌疑人、55岁的孙文斌已被批捕,而这也绝不会是人们讨论的终点。

在急诊岗位工作22年,被同事形容为“性情温和”的杨文医生,用手术刀救治过的病人不计其数,为何她最终会倒在病人家属的利刃下?中国的医患矛盾在经历十几年的“调和”后到底有没有变好?医生权益和从业环境的改善还有没有提高空间……

这些亟待回答的问题,一个都不容回避,稍有一处遗漏,都可能造成令人惋惜的结局。

正如网友所说的,“摧毁这几十年如一日的纯白只需一瞬”。

一场惨案的发生

事发当天在场的一位值班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讲述了整个事件的经过。

12月4日,一名95岁的老年女性患者入院,当时患脑梗塞后遗症,并伴有纳差(指食量减少)、意识不清的症状。

杨文是该患者的首诊医生。当时,家属签字拒绝一切检查,仅要求输点滴,但是输液后病情无改善好转。医生一直劝说家属让患者接受检查,但家属多次拒绝,造成诊断治疗过程很困难。

每天医生向家属交代病情时都心惊肉跳,因为家属无法接受疾病,也不接受患者有死亡的可能性,动不动就因一点点病情变化和怀疑医生用药而吵闹。

12月23日晚,患者的小儿子孙文斌来陪护。次日凌晨,患者再次出现“喘得很厉害”的情况,其他医生给开了药,但不见好转。早上六点左右,孙文斌找到正在值班的杨文医生,双方交流了几句,他突然拿出尖刀扎向了杨文的颈部……

事发后,现场监控视频流出,孙文斌从背后揽住杨文脖颈,反复切割,手段之残忍令人震惊。

而在看完病历,调取了检查结果,查看了患者实际病情后,专家认定:杨文医生和同事的治疗过程规范、方案合理,患者的情况较入院有了一定好转。

一位从业20多年,在患者眼中尽职尽责、值得“好评”,在同事眼中“温和、不喜欢跟别人吵架”的医生,在已经给出合理救治方案的情况下,却被用相当于“砍头”的方式,割断了气管、食道、肌肉……

杨文医生的死,令所有人心碎。

可据该院医生介绍,杨文医生遇害后,患者家属没有表现出任何愧疚,甚至没有任何道歉的话。另一边,医务人员仍然在尽心尽力地为患者治疗。就在医生准备再请专家进一步治疗的时候,患者家属自行签字离开了医院。

他们一走了之,听不到杨文医生的同事在哀叹:“太阳照常升起,我晒到身上可还是冷。而她(杨文)再也晒不到了。”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孙文斌的姐姐孙英介绍称,孙文斌早年曾在北二外做过印刷排字工人,后辞职,并做过养牛、养猪等工作,但都赔了本,后来还离了婚。目前无业的孙文斌自己在外租房子住。

孙英说,他们和医院的另一矛盾在于能否将母亲从急诊科转向住院治疗,但得到的回应是医院没床位。在急诊治疗意味着无法使用医保而需要自费,但家里的经济情况不好,孙文斌对此不满,总是唠叨,“想住院又不让咱们进,医院就想置咱们于死地,让咱们把钱都花在这儿,倾家荡产”。

她还表示,事发前孙文斌没有透出要杀害杨文的迹象,至于刀是从哪里来的,她也不清楚。但据详细披露案发经过的媒体微信号“医学界”报道,杨文的同事说,孙家曾有人威胁:“(如果)老太太死了,我们(医生)谁都别想活。”

12月27日下午,民航总医院举行了杨文医生追思会。昔日的同事唏嘘不已,是哀痛、是不舍、更是悲愤。

与此同时,急诊大厅一侧设置了杨文医生的悼念场所。她曾经的患者家属、各地匿名网友纷纷送来鲜花凭吊。

人们也没有忘记向那些在悲痛中继续忙着救死扶伤的医生们表达敬意和关心,不断送去奶茶、水果等零食,还有外卖单留言:杨医生R.I.P(指希望逝者永享安宁)。

 图自中国新闻网 图自中国新闻网

将医生逼向“死角”也是自断后路

12月28日,也就是事件发生后的第4天,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针对“医闹”事件屡禁不止的问题,该法作出明确规定:

全社会应当关心、尊重医疗卫生人员,维护良好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秩序,共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疗卫生人员的人身安全、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威胁、危害医疗卫生人员人身安全,侵犯医疗卫生人员人格尊严。

当天,国家卫健委法规司司长赵宁在发布会上字字坚韧,“在我们法律审议的过程中出现了这个事件,我们非常痛心,也非常愤怒。”

同时,他对此次事件作出定性:“这个事件不是所谓的医疗纠纷问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刑事犯罪。”

“医患矛盾”作为敏感又紧张的社会矛盾之一,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一度是笼罩在中国人心头的阴云。

可以看见的是,在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和社会的强烈关注中,这一矛盾正向好的方向发展。

根据国家卫健委2018年9月份公布的数据,近5年来,在我国诊疗服务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医疗纠纷数量和涉医违法犯罪案件数量连续5年“双下降”。

但是,在医患矛盾缓和的同时,我们仍不能放松警惕。

比如,此次事件中患者为何能轻易进入“患者止步”的急诊工作室?医院在既知患者家属情绪激烈情况下,是否应提早作出防范?这些问题提出的或许有些晚了,但却可以由此引发对医生权益、执业环境改善的一个思考。

医生权益无法得到伸张,医生安全没有足够保障,加上超负荷工作和医患关系的紧张,这样的从业环境,正影响着全社会从医者的职业倦怠感,也让年轻人在就业时对医生这个职业望而却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各类医生缺口少则十几万,多则数十万。比如全科医生,据卫健委数据,按照到2030年每万人有5名全科医生,还有差不多50万的缺口……

“侠客岛”评论指出,这件事在网络上的热议,引发了不少年轻人对医生这个职业前途的担心,他们觉得医生也成了高危行业。这是极不正常的,极端案例绝不代表整个中国医疗领域的现实,更不应该成为我们“因噎废食”的理由。

冯唐的《隐医》中描述的“天下无医”的场景,让人不寒而栗。

在共同抗击疾病时,医生和患者本该是同一个战壕的战友,将医生逼向“死角”,也是断了我们自己的后路。


()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