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新闻 >

澎湃:“离婚冷静期”冷静的是我们对婚姻的态

时间:2019-12-26 15:30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几天前,是我的结婚纪念日。是的,没有礼物甚至没人记得,若不是这篇稿子,我很难意识到自己步入婚姻已5年。看来,从“你侬我侬”到“合租兄弟”,一

几天前,是我的结婚纪念日。是的,没有礼物甚至没人记得,若不是这篇稿子,我很难意识到自己步入婚姻已5年。看来,从“你侬我侬”到“合租兄弟”,一张结婚证就够了;如果还不够,就再加个娃。

在这个丰衣足食和崇尚自我的年代,结婚仿佛从“必需品”升格为“奢侈品”,而离婚则从“限量款”变成“大众款”。民政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前3季度,全国登记结婚人数713.08万对,同比下降6.78%;离婚人数310.41万对,同比上升7.07%。

离婚率的高企,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对于当事人来说,离婚或许代表着解脱和自由,但谁也不能否认,离婚也蕴含着失败和遗憾。

正在编纂中的民法典,有一条规定——“离婚冷静期”,大意是提交离婚申请之日起的30天内,任何一方反悔、不想离婚的,可以随时撤回申请。

从立法初衷而言,这条规定是为了避免婚姻当事人轻率离婚、冲动离婚,以维护家庭稳定。而冲动离婚也确实并不鲜见。离婚夫妻,大多经历过从“鸡毛蒜皮”到“上纲上线”再到“说离就离”的阶段。

这就是人的情绪的奇妙之处,无论何时,它都能够巧妙地完成“自洽”。一旦脑海中闪现过离婚的念头,就会有无数个支持这一念头的理由袭来。以至于当时的心动、新婚的甜蜜、相处的点滴美好、甚至是无辜的孩子,也都自动隐身,只为了凸显“离婚”的无比正确。

这种冲动在刚刚步入婚姻的年轻人身上可能更加明显。婚前是魂牵梦绕的“鸡腿姑娘”,婚后则只是个爱啃鸡腿的胖子;婚前是眉清目秀的翩翩少年,婚后只剩胡子拉碴的油腻大叔,这种心态的变化很容易导致对婚姻的整体否定。

从这个角度看,设置离婚冷静期,也是一次善意的提醒,提醒你每一次权利的行使都是神圣的,且牵一发而动全身。

但也有人可能会说,我不需要冷静,大不了复婚呗。但从现代社会的角度看,“复婚”不是简单的破镜重圆,而是两个独立个体的再结合,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法律关系和财产认定。

我们这几代人,对于婚姻的态度经过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在父母那个年代,自我意识往往还不强,婚姻是顺其自然的事情,亲情成为维系婚姻的关键。到了世纪之交,言情剧风行,“霸道总裁爱上我”或“盖世英雄踏着七彩祥云来娶我”的浪漫剧情被万千少女所憧憬。

而近几年,一种新的现实主义回归,不少人对婚姻更“佛系”了,搭伙过日子同时保持独立性,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婚姻形态。这种形态下,维系婚姻的那种依赖感并不强。

也正因如此,我们常常错以为“没有对方,我依然能过得很好”。但放在时间的刻度上,当两人生活中抽离一个人,当独自面对碎片的世界,缺少了支撑和分担,没有人分享你进步的喜悦、没有人和你一同吐槽严苛的领导,没有人陪伴你步入老年、甚至面对死亡,那种孤独和恐惧随着时间流逝会一点点强化,而不是减弱。

或许我们都会因为婚姻的平淡而失望,但主动做些积极而温暖的事情,总好过相看两厌和反复抱怨。经营婚姻的确很难,但岁月流转,婚姻会逐渐显示出它的韧性和温情的一面。不因冲动而轻易离婚,不因一时困难而卸责放弃,婚姻给予你的幸福一定越来越扎实。

当然,一些事情可以“冷静再做决定”,另一些则必须“快刀斩乱麻”。正如一些委员所建议的,“离婚冷静期”也需要涉及重婚、家暴、遗弃、恶习等情形,没有必要给予冷静期。

婚姻面临的问题,有时候是感冒发烧的小病症,可以靠双方的互相包容而自愈;但家暴、恶习却常常是不治之症,帮助受害的一方及时脱离苦海,打碎名存实亡的婚姻“枷锁”,该决绝时也当决绝。

同样,若真是感情彻底枯竭了,也就没有了冷静的必要。

婚姻是道难题,但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什么简单选项?直面而不是回避、修复而不是放弃,既是践行当初在婚礼上的誓词,也是在这个压力爆棚的时代给自己建造一座避风港——当然,家暴不是什么避风港,而根本就是风暴本身。

离婚冷静期,到底该不该设

人参与

想离就离个人自由

想离就离个人自由

闪婚闪离太过任性

闪婚闪离太过任性


()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