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新闻 >

13个矿工兄弟生死88小时:如果能获救要结拜为兄弟

时间:2019-12-20 15:28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如果能获救,将来要拉个微信群,成为结拜兄弟。”地下300多米的矿道里,漫长而焦灼的等待,13名被困矿工曾许下这样的诺言。12月14日15时

“如果能获救,将来要拉个微信群,成为结拜兄弟。”

地下300多米的矿道里,漫长而焦灼的等待,13名被困矿工曾许下这样的诺言。

12月14日15时26分,川煤集团杉木树煤矿N24采区边界运输石门发生透水事故,至16日16时,确认遇难5人,失联13人。至18日凌晨3时,救援人员与被困矿工取得联系。18日近8时,被困的13名矿工全部获救升井。

18日凌晨,被困矿工升井获救刘忠俊摄18日凌晨,被困矿工升井获救刘忠俊摄

在黑暗里,13名矿工用矿灯轮流照明;饥饿中,他们吃煤泥、吃皮带、喝尿;绝望时,他们相互鼓励,“一定会获救的”。

漫长的88个小时,紧张、科学的救援让奇迹终于发生,这是13个矿工兄弟的奇迹,也是所有人的奇迹。

等待

“一定会来救我们的”

12月19日早上9时40分许,红星新闻记者获许进入收治六名被困矿工的宜宾市矿山急救医院重症监护室,见到正在病床上休息的六名获救矿工。其中,刘贵华、易光明身体条件允许接受采访。

刘贵华刘贵华

56岁的刘贵华在获救矿工里年龄最大,工龄也最长。他在白皎煤矿工作期间,曾经遭遇过煤矿事故,他也顺利逃生。医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刘贵华身体状态很好,18日晚已经开始进食,19日早上还吃了一碗面。

易光明易光明

53岁的易光明情绪稳定,他躺在病床上,平静地回忆矿道里的经历,他说从被困开始,他就一直坚信“会有人来救我们的”。他这样告诉自己,也告诉身边的队友。

在黑暗的矿道里,他们把矿灯轮流打开,保持光亮,也时刻关注着水位的变化。

“水太大,把一根主巷道堵死了。”易光明说,透水事故发生得太突然,他们没有来得及往矿道外撤退,只有往高处走,大家都熟悉下面的矿道,“知道相对安全的地方。”

他们最终一起退到一个独头巷里,水没有继续淹上来,但再也没有了退路。刘贵华回忆,他们最后的容身之处,是一个长10多米,宽3米多,高3米多的一个空间。

资料显示,杉木树煤矿建于上世纪60年代,巷道纵深复杂,13名被困矿工所处的巷道,在地下313米深的位置。救援人员介绍,事故点离地面入口尚有10公里,进入事故点就需要2个小时。

易光明说,他们尝试过一些自救,比如把管子含在嘴里进行呼吸,考虑泅水通过被淹巷道,但这些方法很快就被所处环境否定。

刘贵华、易光明都是老矿工,有经验。确认被困地下后,带队的胡队长在刘贵华、易光明等人配合下,首先安抚大家的情绪,让所有人靠在一起坐下来,保持体力、减少氧气消耗。

救援

排水、输送了压缩空气

313米的地下巷道,是被困矿工的焦灼等待。巷道外,紧张的救援在事故发生后便旋即展开。离煤矿最近的芙蓉煤矿救护队第一时间组织30人分成4个组下井救援。事故发生后几个小时内,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就调度11支救援队伍、192人投入救援。

排水、通风、清淤、搜救……杉木树煤矿井下环境复杂,透水事故的突发更是增加了井下地质和水文条件的复杂性,并且供电、排水、通风等系统损坏严重,也增加了救援难度。

水位还在不断上升,15日11时许,救援队伍使用额定流量220立方米每小时的排水设备开始排水。但通过观察,水位依然每小时上涨445mm。一直到16日13时,水位最高达到138.71m。

形势紧急,必须加快排水。在对现场情况进行仔细研判后,更大型的水泵运到现场,并迅速投入使用,水位随之开始下降。在排水的同时,还要保证被困矿工的氧气供应,救援人员利用管道向被困矿工区域输送了压缩空气。在水位下降到一定高度后,又抽排瓦斯。

形势慢慢地明朗,12月17日早上8时许,水位降低至124米,开始具备了救援条件。17日中午12时许,第一批医护人员开始下井。17日晚上9点半,大型救援队近50名队员正式下井。

随着水位的下降,救援人员通过敲击管道的方式,与被困矿工取得了联系。这是一串“生命的音符”,国家矿山应急救援芙蓉队常务副大队长、现场救援负责人苟忠介绍,救援人员敲了13下,里面回应了13下,“这段敲击让大家极为振奋。”

救援队继续敲击管子为被困矿工“鼓劲”,回响的声音也越来越大。至18日凌晨,水位已经下降到离巷道顶部出现一点间隙,也是这个时候,救援队员从水面捡到一根塑料管,上面绑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一张纸条。字迹模糊,但依稀可辨:有人,没有上水。

递出来的纸条递出来的纸条

获救

“听到管道敲击声,我们知道获救了”

透水事故发生的那天下午,矿工们还带着一份盒饭,被困当晚,他们吃掉了这份盒饭,再也没有了其他食物。两三天后,饿得实在受不了的刘贵华吃了点自己的皮带,“慢慢地嚼,嚼碎了和着水再吞掉。”

也有人吃煤、喝尿,易光明告诉大家,各自的尿都存起来,装在杯子里,“自己喝自己的。”他们做好了更漫长等待的准备。

最艰难的是,“瓦斯浓度逐渐上来”,他们知道这是危险逼近的信号。易光明说,有人开始说起孩子还小,说起马上就要退休……说起万一……易光明跟大家说不要绝望,“只要外面在救援,我们就有希望。”

刘贵华记得不是很清楚了,他说大约被困一天后,他们听到了外面有声音。“有敲打管道的声音,他们敲13下,我们就回13下,只要听到敲我们就再回,我们知道很快就会得救。”

易光明说,“后来我们看见水小了,有光亮照进来,我们就利用塑料管把纸条传递出去。塑料管不会被水浸湿,我们有笔,想表达的是,我们人还在。”被困井下的矿工中,有一个人是瓦斯检测员,他们称之为“瓦匠”。瓦斯监测员随身携带有纸笔,写了纸条,绑在管子上递出。

因为作业时经常在涉险路段行走,刘贵华熟悉巷道情况,那是一个两头高、中间低,类似于U字型的巷道,最低点巷道的长度约10多米。

看到水位下降,听到外面抽水机停止,刘贵华根据经验判断,自己可以泅水通过涉险巷道,他决定赌一把:“毕竟家里,还有八岁的小女儿,我可不能死!”到达另一头救援人员所在的安全区域,刘贵华一露出水面后,就见到了救援人员。

刘贵华抱着救援人员热泪盈眶。他说,在被困期间,没有人落泪,但是出来后,他抱住救援人员,特别想哭。

“里面还有12个人。”刘贵华哭着告诉救援人员。

13名矿工:

“如果获救,结拜兄弟”

刘贵华抱着的救援人员,正是苟忠。那时候,苟忠和他一样激动,但他根据现场情况,跟被困的其他矿工喊话,让他们保持不动,“被困80多个小时,没吃的,又极度紧张,担心他们体力不支。”

一个多小时后,水位降到了安全高度,救援人员准备船型担架、救生圈等进入被困矿工所在巷道,将他们一个一个地运送出来,吸氧、输液……

而在指挥部办公室,确认了13名矿工都活着的信息,指挥部办公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5时55分,第一名被困矿工成功升井,在被送进救护车的过程中,井口响起热烈的掌声。掌声一阵接着一阵,至7时56分,13名被困人员全部升井送医。

18日凌晨,被困矿工升井获救刘忠俊摄18日凌晨,被困矿工升井获救刘忠俊摄

一场突发的透水事故,13名被困313米地下的矿工,在88个小时的紧张救援后,奇迹生还。

18日晚上6时许,宜宾市矿山急救医院还一片忙碌,一位扫地的大娘也还在加班,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今天加班,但这个班我加得高兴。”

19日上午,刘贵华在简短的在接受采访期间数度落泪,他说被困的时候,有人提议,“如果能获救,将来要拉个微信群,成为结拜兄弟。”

采访即将结束时,刘贵华委托红星新闻记者带话给他的妻子陈朝琼:“我很好,请放心!医生对我很好!”说着,刘贵华忍不住再次落下了眼泪。

刘文汉和女儿刘文汉和女儿

19日中午1时,82岁的刘文汉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探视儿子刘贵华,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家四代矿工:爷爷、父亲,他和儿子,都是采煤工人。

刘文汉以前自己开过小煤窑,自己挖煤。刘贵华和弟弟都跟着父亲挖过煤,也算是父亲的徒弟。刘贵华兄弟姊妹共五人,他是老大,弟弟也在煤矿工作,两个妹夫也在煤矿工作过。

成功救援的三大重要原因

在川煤集团杉木树煤矿透水事故发生后的12月15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深入开展全省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治的紧急通知》,要求在全省深入开展煤矿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据央视报道,现场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分析,事故过去80多个小时,被困13人全部存活,除了外部科学施救、加紧施救之外,至少有三个重要原因:

第一,井下被困人员经验较丰富,被困期间,轮流打开安全帽上的矿灯,以确保洞内保持光源,在漫长的等待中大家保持了信心。

第二,被困人员熟悉井道地形,灾难来临选择了生存概率最大的逃生方向。被困人员逃生到地势比较高的独巷,且有相对充足的空气。被困人员下方有个低洼处且有斜坡,水是漫上去的,没有冲击力,给了被困人员预留了相对安全的生存空间。此外,被困人员没有走散,为一次性营救奠定基础。而人员是否集中,也是前期救援指挥中心最为担心的焦点之一。

第三,巷道内温度维持在24℃左右,为大家保存体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红星新闻记者 罗敏 杨灵 摄影报道


()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