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新闻 >

地下空间变形记:整治后的地下室现状如何?

时间:2019-11-30 21:38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如今,北京市内不少小区的地下空间经清理改造后大变身,出现了居民“共享会客厅”、安全教育基地、仓储屋等多种模式。新京报快讯(记者陈琳张璐)

如今,北京市内不少小区的地下空间经清理改造后大变身,出现了居民“共享会客厅”、安全教育基地、仓储屋等多种模式。

新京报快讯(记者 陈琳 张璐)说起地下空间,人们大多联想到阴暗潮湿的场景。如今,北京市内不少小区的地下空间经清理改造后大变身,出现了居民“共享会客厅”、安全教育基地、仓储屋等多种模式。

此外,针对近期新出台的《北京市地下空间使用负面清单》如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不应设置在地下空间,不得在居民住宅区地下空间开设盈利性民办教育培训等,新京报记者获悉,目前,多个改造后的地下空间正在新一轮排查整改之中。

“地瓜社区”中的开敞空间,居民可以阅读、交流。摄影/新京报记者 张璐

探访1

地下空间变身“共享会客厅”

位于朝阳区八里庄街道,甘露西园2号楼的地下空间变成了“地瓜社区”,成了老中青居民的“共享会客厅”。

记者沿着长长的阶梯走向地下,没有黑漆漆的寂静长廊,取而代之的是飘着蓝调音乐的明亮空间。清新的吧台、暖黄色的墙壁、简约的书架桌椅、文艺范十足的壁画……若非几道圆形的安全防火门比较显眼,谁也想不出自己身处地下室。空间上方纵横交错的消防管道本来“有碍观瞻”,但它们被漆成白色,上面或是立着几个指甲盖大小的人偶,或是贴上展示生活态度的标语,让大家不经意抬头时有所感悟。

空间上方纵横交错的消防管道本来“有碍观瞻”,但它们被漆成白色,上面或是立着几个指甲盖大小的人偶,或是贴上展示生活态度的标语。摄影/新京报记者 张璐

“地瓜社区”功能区明确,开敞的书吧、地瓜大学等公共空间完全免费向居民开放,周末白领可以抱着电脑窝在沙发里一整天,大爷大妈平日里也能来此活动。孟阿姨和伙伴们是这里的常客,每天下午两点半,她们“雷打不动”地来这里玩扑克。

“夏天我们在小区花园里玩,现在天冷了,在这里打牌挺暖和的。这里有新风系统,赶上雾霾天,地下空间比外面空气还好。”孟阿姨说,地下室曾用于群租房,当时大家每天都提心吊胆,觉得不安全,后来空置了一段时间,大家又觉得浪费,便改成了“共享会客厅”。

冬季里,居民下午来到“地瓜社区”打牌。摄影/新京报记者 张璐

开敞空间之外,需要刷卡才能进入的是按小时收费区域,包括桌游室、乒乓球室、台球室、私人影院等。“一方面是为了平衡公益空间的开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所有人享受到空间功能,如果不收费,有的居民可能占据乒乓球室一整天。”“地瓜社区”八里庄店店长王毅仁说,各功能室收费并不高,比如私人影院1小时50元,但分摊到来聚会的五六个年轻人身上,每个人不到10元钱。

每个功能室风格不同,桌游室特别设置了幽暗的灯光渲染,为狼人杀等游戏营造氛围。私人影院有大投屏和舒服的地垫、沙发。阶梯演讲厅则配备了钢琴等乐器。舞蹈室里不仅有落地镜、把杆,还设置了健身器材。地瓜社区每天10点至21点开放。周末,来这里举行读书沙龙等活动的青年让平日稍显冷清的地下室热闹起来,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来学乐器、做蝴蝶标本。

“地瓜社区”中设有钢琴的阶梯演讲厅。摄影/新京报记者 张璐

记者注意到,地下空间摆放了多个灭火器,墙壁上贴了人员疏散图,还设置了朝阳区民防局提供的民防应急柜,内设安全带、自救呼吸器、灭火毯、急救箱、喇叭等急救用品。

“地瓜社区”CEO郑言告诉记者,“地瓜社区”在朝阳区一共开了三家店,另外两家位于花家地和亚运村。明年1月左右,位于潘家园的店也将开业。

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地下室原计划改为他用,但由于建设成本高,后期收益低,很难引入社会上的投资方。郑言说,由于“地瓜社区”的共享社区的理念和对社会治理的探索得到了政府支持,所以目前的三家店都是和属地街道合作:街道免费提供地下空间,其中望京街道和八里庄街道还支持了前期装修。“地瓜社区”则负责设计和后期运营,为社区居民举办活动提供场地。

“因为后续运营也需要水电费和人工费等费用,为了支付开支,我们基本上是60%的活动公益免费,40%低偿服务。我们的空间也会整租给小型工作室、线下社群,承租者会为居民提供性价比较好的英语课、舞蹈课、瑜伽课等,组织读书会等活动。”郑言表示。

郑言说,她也注意到北京刚刚出台的《负面清单》。“地瓜社区是有人防工程使用证的,用途标注用于社区活动室,每年要通过人防的检查。《负面清单》也提到,为本社区百姓提供日常活动,且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区活动空间,不在禁止范围以内。此前空间的使用功能都征求过居民的意见,当然我们仍然在不断探索,如果相关部门觉得一些空间功能不合适,我们会进行调整。”

“地瓜社区”墙壁上甘露西园的图案,居民可以找寻自己家里的位置。摄影/新京报记者 张璐

探访2

群租房改建成安全教育基地

位于海淀区中关村街道,双榆树东里甲20号楼的地下空间,这个昔日违规群租严重的地方,如今变成了安全教育基地。

工作人员在讲解心肺复苏术。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宁

记者在现场看到,近1000平方米的安全教育基地被划分成六大区域,打造了20余个互动体验项目。“发现有人倒地,首先我们要确保自己的安全,做好防护,尽量减少与病人的接触……”11月21日,北京海房供热有限公司在这里举行了“119消防宣传月活动”,几十个单位员工正跟老师学习急救知识。

参观者体验酒后驾车使人的反应力下降。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宁

在安全教育基地,B区设心肺复苏体验、安全大课堂;C区设VR安全体验区,E区还设有醉酒行走模拟、醉酒驾驶体验等项目。体验者选择“酒驾体验”,完成松手刹、挂挡、踩油门等操作后,面前的三块屏幕模拟汽车前挡风玻璃,显示出极其模糊的画面,同时汽车出现刹车失灵、方向盘不稳等现象。火灾扑救体验区里仿造出楼道、客厅、卧室、厨房等环境。卧室床单上的一小块红布被风吹直,模拟燃烧的火焰。体验者需提起仿真灭火器,拔下保险销,手握喷管前端对准火源根部,压下手柄左右喷射。只有当体验者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才能成功灭火。否则音箱将发出提示音:“灭火失败,快逃生!”

工作人员讲解如何处理楼道灭火。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宁

据中关村街道办事处平安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孙琛介绍,这个地下空间原先是违规群租房,地下一层曾被打了40间隔断,住着近100人,用火、用电等安全隐患突出。街道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开展普通地下室清理整治清零行动。用了一年时间,完成了清理整治任务。“以前消防安全也在我们办公室,在探索闲置地下空间再利用时,结合区里下达的消防救援能力提升工作,我们最终改建成街道安全教育基地。”孙琛说,安全教育基地开放后,不少辖区内的机关单位、社区、学校以及物业服务企业、餐饮企业都来预约,前来接受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现在每周都排满了。”

中关村街道办事处城管科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就《负面清单》有关规定,对辖区地下空间进行摸底排查。

改造前的地下空间。

探访3

腾退地下空间变居民“仓储屋”

位于丰台区方庄地区,芳城园三区15号楼的地下空间改造成了便民仓储屋。

芳城园三区15号楼地下一层原本是一家公司的员工宿舍,去年7月地区办事处、物业、城管联手对该处地下空间进行了清退整治,并引入第三方公司将其改造成仓储屋,供居民存放闲置物品,居民自愿租用。

记者顺着台阶下到地下一层,原本阴暗潮湿的地下室,用防火材料隔成了一个个小单间。进入仓储屋,居民可以刷门禁卡,也可以刷脸。一排排的仓储屋最小的1.1平方米,最大的六七平方米,一共20多间,每间仓储屋都有独立门号和独立门锁。仓储屋负责人张洋介绍,仓储屋的租金为每天每平方米2.5元至3元,三个月起租,建成后40天就全部租出去了。

仓储屋内消防安全设施非常多,走廊的墙面上每隔2米放置着一个消防手抛球,每间仓储屋上方还有一个温感消防球,地面安装了导水槽和水位报警线。“仓储屋配备了高清视频监控系统,24小时专人巡视。一旦发生火灾或跑水情况,报警信息会直接传到监控室,工作人员会及时处理。”张洋说,居民想要来储存东西,要在进门前经过手持式液体检测仪和便携爆炸物探测仪两道安全检测,“像油类、50度以上的白酒、酒精类、电瓶类等易燃易爆品,都不能存放。”

最小的仓储屋被居住在楼上的一位老爷子租去用来存放渔具。原来老爷子爱好钓鱼,但渔具放在家里不仅不方便,还会散发出难闻的味道。有了这个仓储屋,解决了他的难题。还有一户居民,家里6口人住着90多平方米的房子。租了仓储屋解决了家里杂物的存放问题,还给孩子腾出了睡觉的地方。

“现在北京房价这么贵,我每月花几百块钱,家里能腾出好几平方米的空间。”一位居民说。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便民仓储屋还解决了一部分楼道堆物问题,闲置物品有了安全存放的地方。

张洋表示,目前像这样的仓储屋项目,方庄和铁营地区一共建了9个,还会根据居民的需要继续建设。

此外,芳城园一区14号楼的普通地下室,建起了365生活管家,总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的地下空间里,有便民菜店、地方特色产品体验、便民理发、家政维修等项目,服务范围辐射周边三个社区共计5000余户居民。

方庄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负面清单》刚出,他们正在对照检查中,目前没有整体性的问题,如有发现会及时整改。

难点

地下空间利用率低、改造成本大,可持续运营存问题

记者走访了解到,北京在“疏整促”行动中,腾退出了大量地下空间,但目前地下空间利用存在一些问题,利用率较低。

孙琛表示,地下空间的改造存在一些难题,比如有的地下室产权混乱,还有一些签订过租赁买卖合同,但无产权证,清理整治涉及到产权人切身利益,存在困难;其次,在整治过程中出现反弹的现象,由于街道没有执法权,故无法对“黑中介”、“二房东”产生震慑力;另外,政策法规较为笼统,例如服务本楼人员可使用地下室作为自用性宿舍,但在其中做饭或使用大功率电器没有明确规范要求。

方庄地区办事处平安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程文彬也表示,目前地下空间利用率低,“我们一共腾退出365处地下空间,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目前使用的不到20%。”程文彬说,一方面改造的成本比较大,比如仓储屋,企业收回成本大概需要10年。另一方面有的腾退出来的地下空间可改造的余地不大,居民对地下室使用方面也态度不一致。比如仓储屋改造之前征求居民意见,有居民担心建成仓储屋会带来消防隐患等。“所以我们在改造中,也尽量与居民需求相结合。”程文彬说。

郑言认为,就地下空间再利用,商业经营的合法性仍值得探讨。“地下空间的利用应该做到可持续”,她的观点是改造者和运营方不应该逐利,“但至少应该能有营收,才能交水电热的费用,投入人力,否则很难做到可持续。”

参观近些年来发生灾害的图片展。摄影/新京报记者 吴宁

观点

专家建议作为存储空间使用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实说,住宅地下室清理整治工作成效显著,但也产生了大量闲置空间。他建议通过法律法规、政策、科技等手段,促进对住宅腾退地下空间的利用。

“从安全角度说,我尤其建议作为仓储空间使用,或者作为活动室提供给熟悉环境的少量当地居民使用。”作为业内人士,郑实表示,目前一些政策文件有明确要求,地下空间目前不能用于人员密集场所,因为一旦发生失火等情况,由于逃生路线不顺畅,疏散比较困难。

在物理空间环境上,郑实建议增加通风除湿、照明、节能保温、空气质量监测等设施,提升地下空间品质。“如果作为储物用,运输是个问题,最好加装一个地下电梯,以免居民抱着大箱子一箱一箱搬运。”

郑实表示,地下空间作为居民存储空间不仅安全,也很实用。“居民有需求,可以通过收租金市场化,形成良性循环,仓储对物理环境要求低。”他说,居民大多存放书籍、衣物等物品,一旦发生火灾等危险,火可以控制在一间储藏室内,不会蔓延,损失较小。“如果作为本楼居民的存储室,需求相对有限,建议对其他小区居民也开放。这种情况对本小区居民干扰并不大,因为大家储物通常半年、一年去一次,不可能天天去送东西拿东西。”

不过他也表示,这种最基本的使用情况在技术规范中存在障碍,现行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提出住宅楼仓库只能存放与本楼有关的物品,主要是担心存储空间对外出租,有的人存放易燃易爆物品造成火灾。

“针对这种和现行规范相冲突的情况,需要通过工作创新,消除安全隐患,推动地下空间的使用。”他认为,地下空间不能租给大物流公司,但是可以租给相邻社区居民使用,物品要经过严格检查。

追访

地下空间使用也有“禁区” 多街道已在摸底

11月26日,北京市人防办会同市住建委发布了《关于印发 北京市地下空间使用负面清单 的通知》,明确地下空间指防空地下室和普通地下室。《负面清单》列出了涉及住宿、餐饮、教育、卫生、社会工作、文化娱乐、体育、批发业、零售业、居民服务、机动车维修、办公及仓储13类24项禁止项目。

其中明确规定,禁止非居住用途地下空间用于居住,不得在地下空间内设置旅馆的住宿房间(符合规划用途的除外);托儿所、幼儿园的儿童用房不应设置在地下空间,不得在地下空间设置中、小学的普通教室,不得在居民住宅区地下空间开设盈利性民办教育培训;老年人照料设施中的老年人居室、老年人休息室不应设置在地下空间;禁止在地下空间开设儿童活动场所等。

记者了解到,目前多个街道表示已经收到了该通知,正在对辖区地下空间启动摸底排查。

新京报记者 陈琳 张璐 协作记者 吴宁

编辑 樊一婧 校对陈荻雁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