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从这一角度切入有效施策,有望更大力度地缓解融资难融资贵,进而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一家小微企业按照传统流程申请贷款,遇到不少困难,而在地方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上发布需求后,很快就有几家银行伸出了援手,企业可以从容选择。前段时间在地方调研采访,听到的这个故事让人印象深刻。是什么因素有如此大的力量,让小微企业也成了银行的“香饽饽”?答案其实并不复杂:更加充分的信息。
金融市场从某种角度说,就是信用市场。在金融领域,信息的价值非常之大,其是不是足够充分和透明,对市场运行会产生明显影响。如果存在信息不对称,为了寻找可靠的交易方,市场参与者就要付出很大的鉴别和寻找成本,甚至会导致交易无法实现。长期以来,中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备受关注,事实上,这也是世界性难题。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难题,小微企业财务数据不完整,与银行打交道时存在较突出的信息不对称,是重要原因之一。
近日,国家发改委、银保监会等部门表示,要通过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支持力度。这抓住了当前中小微企业信贷中的关键症结之一,从这一角度切入有效施策,有望更大力度地缓解融资难融资贵,进而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破解信息不对称,有助于化解融资难。银行的资金来自于储户的存款,防范风险、确保资金安全,是银行的生命线。银行之所以偏爱大企业,就是因为大企业的信用风险相对较小,又有大量抵押物,小微企业则大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如果通过一整套机制,让小微企业的信用也得到充分展现,守信者被奖励,失信者被惩戒,不仅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之风,银行也更愿意给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嫌小爱大”的偏好很大程度上就会得到扭转。
破解信息不对称,有助于化解融资贵。小微企业的单笔贷款额往往不大,但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银行获取信息所付出的成本却相差不大。两相比较,小微企业的融资自然就要贵不少。如果通过公共服务渠道,帮助银行以很小的成本获取企业信息,银行就能因此提高经营效率,并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赢得空间。
应当说,近年来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已为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有了这些技术的支撑,银行能够构建起自己的客户信用信息数据库,也能更有效地处理各类外部信息。我们看到,包括国有大银行在内,已有很多银行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小微企业信贷的风险防范机制取得了很大进展。
从现实角度看,破解信息不对称,重点和难点在于消除“信息孤岛”。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相关政府部门及一些商业机构都已经积累了不少信用数据,然而,如果这些数据处于零散、分割、封闭的状态,就难以为企业完整“画像”,信息不对称的沟壑也不能真正消弭。这需要各方跳出局部视野,拆除数据“壁垒”,让企业信息成为可以分享的公共资源。有了统一、完整的社会信用信息共享体系做支撑,并建立起健全的评价体系,银企之间的信息对接就更加通畅,并有力助推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有效解决。
《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11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