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新闻 >

美"濒海战斗舰'是何来历?沙特曾112亿美元买

时间:2019-11-23 15:01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美国海军舰队中除了航母、驱逐舰、巡洋舰等引人注目的大型战舰外,近年来有一种排水量3000来吨的小型舰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世界各地,这就是“濒海

美国海军舰队中除了航母、驱逐舰、巡洋舰等引人注目的大型战舰外,近年来有一种排水量3000来吨的小型舰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世界各地,这就是“濒海战斗舰”。这型战舰是何来历,又有何过人之处呢?


美国海军“自由”级(上)与“独立”级(下)濒海战斗舰。

“冷战”期间美国建造的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等主要视为远洋作战设计的,而沿岸浅海地区的情况比大洋远复杂得多,这些威风凛凛的大型“深水舰艇”在近海却很容易受到导弹艇、鱼雷艇等小、快目标的威胁而无从应对。这就使得美国海军在21世纪初开始调整舰队构成体系来应对越来越多的沿岸军事任务。

最初设想是统一为三种舰艇,即巡洋舰CG(X),驱逐舰DD(X)和濒海战斗舰LCS,2011年巡洋舰项目被取消,生下来的就是DDG-1000“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和濒海战斗舰这两支。

所以濒海战斗舰的任务角色就是充当“舰队打杂者”,承担例如近海巡逻反潜、登陆支援、搜捕导弹艇等低烈度作战任务。此外还可以用于在己方以及对方沿海地区进行武力威慑等非战争军事行动。

而当下承担这些职责的多是“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严重浪费了海军舰艇资源,濒海战斗舰的入役则可以弥补这一空缺,让驱逐舰回归本职工作。


濒海战斗舰是一种多用途轻型舰艇,相对于其它国家的巡防舰或护卫舰。它吃水浅、机动性好,可全球通行,图为DDG-1000与“独立”级濒海战斗舰。

在21世纪初进行濒海战斗舰选型时,有两种船型进入最终环节,分别为洛·马的“自由”级和通用动力的“独立”级。美国海军原本计划两种船各建造数艘进行试验运行以选出优胜者量产。但2008年时又决定同时量产两种船型,因为此时两者的量产成本类似,这样还可以加快建造速度。这样也就诞生了外形迥异的两种“濒海战斗舰”,并对应使用环境对船只进行了一些特殊设计。

“自由”级采用常规船型设计,全长115米,宽17.5米,满载排水量2784吨,而“独立”级则采用了特殊的三体船构型,全长127.4米,宽31.6米,满载排水量3000吨。由于两种舰型之间极强的通用性设计,船型就成了“独立”和“自由”之间最主要的区别。“独立”级的采用三船体构型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兴波阻力,以提升舰船的最大航速。



“自由”级(上)和“独立”级(下)在船坞中,船身构造差异明显。

除了船体设计外,动力系统也是濒海战斗舰提升机动性的重点之一。“自由”级配备了两台MT30燃气轮机和两台高速柴油机,驱动四个喷水推进器推动舰体,最高航速可达47节。而“独立”级则配备两台LM2500燃气轮机和两台高速柴油机,同样具备四个喷水推进器。

两级舰的动力系统总功率均超过84兆瓦,要知道排水量更大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全舰动力输出总功率约为78兆瓦,这就使得濒海战斗舰的功率密度远高于驱逐舰。赋予其强劲的机动性能。

濒海战斗舰的另一大设计特点就是开放式船体与模块化任务包,具备“即插即用”功能。任务包包括武器系统和传感器以及相应的操作人员。除了舰上已有的基础固定武器和探测通信设备外,通过装载不同用途的作战模块包即可改装为不同用途。


“自由”级,可见舰首的MK110型57毫米舰炮,机库上方的“海拉姆”近程防空弹发射装置,以及宽大的直升机飞行甲板,该级舰的防空能力很弱。

任务包主要包括濒海反潜战(ASW),水雷战(MIW)和反水面战(ASUW)三种类型。

反潜战装备包括一架可携带声呐浮标、吊放声呐以及反潜鱼雷的MH-60R反潜直升机、反潜无人机、拖曳式声呐系统在内的设备。以阻隔和干扰敌潜艇进入警戒区,保护要地或舰队安全为主。

水雷战装备包括配备对水雷探测器的舰载直升机,遥控猎雷系统,水下拖曳声呐以及水面和水下无人扫雷潜航器等设备。使其可以避开水雷并进行中低强度的扫雷除雷任务。


“自由”级侧面示意图,可见舰尾的自由任务载荷区域以及直升机库和起降平台。

反水面战的装备则比较复杂,包括两套位于两舷上层建筑30毫米自动舰炮系统,一个反舰导弹系统、两条刚性充气快艇、MH-60特战直升机以及无人侦察机。其中反舰导弹系统是对付导弹快艇等目标的最重要手段。

2002年美国海军曾进行过大规模兵棋推演,模拟了伊朗海军快艇群对美国海军舰队发起反舰导弹突击的情景,最后结果为美军1艘航母、10艘巡洋舰和若干艘登陆舰在内的十数艘舰艇被击沉。之后实际状况的发展也从侧面印证了当时的推演结果。

2017年沙特海军的“麦地那”号护卫舰在也门外海遭到胡赛武装自杀快艇的突然袭击,舰尾被撞击后发生爆炸燃起大火,导致两人死亡,展现了小艇对大舰的突袭能力。


沙特花112亿美元订购了4艘“自由”级的改进型用于守卫红海,今年10月初开始建造。

最初计划上舰的是NLOS-LS导弹发射系统,也称为“网火”系统。但这一系统的研制严重滞后,导致海军在转辗“格里芬”和“地狱火”导弹后只能先让“鱼叉”反舰导弹上舰测试,但“鱼叉”的射程不能满足海军的需要。

直到2014年,由挪威制造的“海军打击导弹”(NSM)才在“独立”级“科罗纳多”号上首次试射,2018年海军才将NSM作为濒海战斗舰的标准反舰导弹,每舰配备两座四联装发射器,共八枚导弹。NSM的最大特点是既水面舰艇也可以进行对地打击,是一款多用途导弹,正好符合濒海战斗舰的定位。并且该弹射程可达185千米,扩展了濒海战斗舰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今年10月初,“独立”级“加布里埃尔·吉福德”号首次部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并在这一地区首次试射了NSM导弹。现在已有5艘濒海战斗舰部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海军第七舰队,分别为三艘“独立”级和两艘“自由”级。


“独立”级的NSM发射器设置在舰桥和主炮之间,对隐身性有一定影响,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但事物总有好坏两面,濒海战斗舰的劣势也非常明显。

首先两舰都采用了大功率柴燃联合动力系统,在获得强劲动力的同时,运行成本、系统重量和体积也很可观。并且挤占了大量舰内空间,这个问题在采用三体船构型的“独立”级上尤为突出。这使得船上可携带的武器弹药、燃料等有效载荷变少,总体作战运行成本比其他类型的舰船更高。

其次,为了降低自身重量提升机动性,两舰都在船体上大量采用铝合金和复合材料。濒海战斗舰吃水较浅,适航性不佳,所以它们在长期的海上航行中是否可以保持结构稳定可靠还是个未知数,而且铝合金舰体本身就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在战争状态下是否可靠也还待进一步检验。


“自由”级与两栖攻击舰协同演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