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8%,涨幅比上个月扩大0.8个百分点;但从1—10月整体来看,CPI同比上涨2.6%,仍处于“3%左右”这一全年物价运行预期目标范围之内。
物价稳不稳,关系宏观经济,也是民生关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稳’的重点要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确保增长、就业、物价不出现大的波动,确保金融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物价稳,家家户户过日子心里才更有底,经济发展的“大盘子”才更加稳当。
当前物价形势怎么看?今年物价预期目标能否实现?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物价上涨主要受食品特别是猪肉价格带动,并非需求拉动
10月,CPI涨幅不仅较上月继续有所扩大,也创下了近93个月以来的新高。这个“3.8%”究竟该怎么看?
纵向看,正如国家发改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分析,“今年头两个月我国CPI涨幅不到2%,随后6个月涨幅均在2%的平台波动。尽管9月、10月涨幅有所扩大,但前10个月平均CPI仅上涨2.6%。”
横向看,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我国物价运行仍属平稳。数据显示,9月份印度的CPI上涨3.99%,南非的CPI上涨4.1%。
往深里看,当前我国物价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分化特征。
物价形势如何,居民感受最真切。
“菜价降了,苹果、梨这些水果也便宜了,就是猪肉还挺贵。”在南京江宁区的一家超市里,正在为全家挑选食材的市民张琦说。
“公司搬家,为了上班方便,我急匆匆找房,没想到租金跟去年比一点没涨。”租到满意的房子,北京工作的徐成明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有的涨,有的稳,有的降,张琦和徐成明的感受印证着当前物价运行的分化特征。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分析,综观10月份物价数据,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5.5%,涨幅扩大4.3个百分点;但非食品价格仅上涨0.9%,涨幅回落0.1个百分点。从食品内部看,分化的特征同样存在。猪肉价格依然在涨,10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01.3%,影响CPI上涨约2.43个百分点;鲜果、鲜菜价格呈回落态势,10月份鲜菜价格下降10.2%,鲜果价格下降0.3%,两项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28个百分点。
唐建伟认为,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分化加大,表明当前CPI上涨主要受食品价格带动,其中更多是受生猪疫情影响导致的供给冲击扰动,并非需求拉动。
猪肉价格上涨不会导致物价全面上涨,年底前供应有望逐步稳定和恢复
在10月份CPI涨幅中,猪肉价格的贡献率近2/3。有人担心,会不会发生连带效应,导致物价全面持续上涨?
首先要看清猪肉价格上涨原因。去年下半年以来,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下降,产能减少。按照生猪生产周期,今年猪肉产量出现明显下滑。“供给偏紧,导致猪肉价格维持在高位。”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
那么,会否出现连带效应呢?受访专家表示,猪肉价格上涨的确会带动部分猪肉替代品的食品价格上涨。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牛肉、羊肉、鸡肉、鸭肉和鸡蛋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上涨,同比涨幅在12.3%—21.4%之间,五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41个百分点。
但物价全面持续上涨的情况不会发生。郭丽岩分析,“猪肉只是CPI商品篮子里的一种商品,肉价上涨可能对短期CPI产生扰动,但不会撼动物价总水平稳定的运行基础,不会导致物价全面持续上涨。”
公众还关心,猪肉价格何时能回落呢?
唐建伟说,“从猪粮比价来看,目前已近20∶1,远超出6∶1的盈亏平衡点,这将有效提振生猪养殖的积极性。从政策扶持看,近期各相关部门出台的鼓励生猪养殖政策将带动生猪养殖逐渐改善,促进猪肉供给恢复平稳。”
为解决“不敢养”“没地养”“没钱养”等问题,有关部门完善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经费发放方式;明确取消生猪养殖附属设施用地15亩上限规定,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前提下生猪养殖可用一般耕地;强化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服务,给予生猪养殖企业贷款贴息支持……一系列举措密集出台,促进生猪产能尽快恢复。
“从当前生产恢复省份增多、仔猪饲料产量和种猪销量回升等迹象判断,养猪场户补栏增养信心开始恢复。”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表示,随着非洲猪瘟疫情进入相对平稳期,以及各项政策落地生效,预计今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将探底趋稳,猪肉市场供应有望逐步稳定和恢复。
农业农村部监测表明,目前,全国生猪存栏下降幅度明显收窄,能繁母猪存栏环比止降回升。10月份,生猪存栏环比下降0.6%,降幅较上月继续收窄,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0.6%。
有基础有条件将物价控制在全年预期目标范围内
受访专家表示,生猪从存栏到走向市场,还需要一段时间,但由于其他食品价格不具备全面上涨的基础,随着猪肉市场供应回归平稳,预计CPI涨幅回落的可能性较大。“到今年底,猪肉价格上涨或将继续抬高CPI月度同比涨幅,但这仍不会改变物价总水平中枢的稳定运行态势。”郭丽岩认为。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实现全年预期目标,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发展。”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我国CPI涨幅已连续多年低于3%,降低了居民的通胀预期,各领域已形成较强的供给能力,具备强大的稳物价基础,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价格保持总体稳定有比较好的基础。
——供给能力稳定。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今年全国夏粮和早稻产量达16801万吨,同比增加60.6万吨。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表示,预计全年粮食有望实现增产,总产量继续保持在6.5亿吨以上。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将为保供给、稳物价打下坚实基础。
工业生产能力较强,工业消费品供给比较充裕,上涨动力有限。服务总供给与总需求相对稳定,供给更加多元,价格比较稳定。
——货币政策稳健。
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4.56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与上月末持平;狭义货币(M1)余额55.81万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介绍,当前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与名义GDP增速基本保持匹配。稳健的货币政策为物价水平保持总体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价格改革深化。
粮价是百价之基。10月22日,安徽启动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今年的预案规定,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26元、130元,与去年持平。
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改革理顺价格形成机制,让粮价形成逐步回归市场,“托市价”变成了“托底价”。重点领域价格改革持续深化,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价格改革不断完善,一项项改革举措持续推进,保障价格总水平处于合理区间。
“保持物价特别是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基本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袁达说,年初至10月下旬,各地已累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约55亿元,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食品价格上涨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下一步将根据需要及时采取调控措施,促进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本报记者 朱 隽 王 浩 谷业凯)
点击进入专题: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