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冬至这一天乃“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节气的到来是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
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王琦指出,中医养生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协调平衡是养生的核心思想。
冬至时节气温逐渐走低,开启了“数九寒天”,中老年朋友们在养生防病方面应注意温阳活血,以平为期。
王琦教授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为大家提出养生建议。
名医风采
国医大师、中医体质学创始人、中医男科学创始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01精神调摄
平和体质的个体,由于脏腑阴阳气血趋于均衡稳定,一般表现为精神愉悦、乐观开朗。
而有一些中老年人沉静内向不爱说话、情绪低落;另一些心烦急躁、苦闷多疑。
这两者均易产生不良的心态,影响人际交往,影响身体健康。
老年人应积极调节自己的情感,不断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
多交朋友,多与人接触、沟通,学会向亲友倾诉,心胸要宽阔,做人要宽宏大量,用愉悦的心情代替悲哀、低落的心情。
可以多听听音乐,选择一些轻松、喜庆的音乐,还可以选择一些优美、畅快的旋律、轻音乐,以宣畅情志。
情志平和,精神愉悦则气血和畅,营卫流通,有利于保持健康。
02谨慎起居
人们的生命活动随着年节律、季节律、月节律、昼节律等自然规律而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欲达到阴阳和调,应顺应四时,悉心调护。
冬季寒冷,万物闭藏,应早睡晚起,避寒就温,顺应冬天潜藏之气。
冬天虽寒,但应坚持锻炼,动静结合,不可过于安逸。
冬季外出锻炼时应注意保暖避寒,避免过度出汗,选择暖和的天气、适宜的场地,不宜在大风、大雾、雨雪天气出门锻炼,或潮湿阴冷之处锻炼身体。
常常晒太阳,让人体的阳气与天地之阳气相通。
中午阳气最旺盛,冬天的中午是晒太阳最宝贵的时间。
晒太阳的时候,不要戴帽子,通过百会穴,肌体可以把阳气吸进去。
中老年人还可以一边晒太阳,一边手握半拳,叩击自己的肾,以补充阳气。
使气血经脉通畅,阴阳平衡,增强体质,为下一年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养生先养脚,人老肯定是脚先衰。脚对人体起着重要的养生保健作用,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投影。连接人体脏腑的12条经脉,其中有6条就起于足部,人们双脚还分布有60多个穴位。
西医学研究认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脚有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大脑紧密相连,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如果能坚持睡前用热水洗脚,或刺激足部穴位促进气血运行,就可以驱除寒气,疏通全身经络,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具有呵护阳气、强身健体的功效。
中老年人在洗脚时,用40~50℃的水洗脚,水量以淹没脚踝为好,双脚浸泡15分钟。同时,用手缓慢、连贯地按摩双脚,直至自己感觉双脚微微有发热感为止。
如在水中再加入一些温阳的药物,比如杜仲、续断、菟丝子等,效果会更好。
03饮食调养
天寒地冻,阳气深藏,阴气大盛,万物生机潜藏,精气涵养。
中老年人冬季宜温补,宜选用温热助阳之品以扶阳散寒,如生姜、肉桂、胡椒、羊肉、牛肉等温补之品。
生姜温阳作用明显,经常吃姜,百益无一害,养生保健离不开姜。
医家和民谚称“家备小姜,小病不慌”,还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也正是这个道理。
中老年人可以在做菜的时候放姜,还可以口嚼生姜,还可以把生姜切片以后放在肚脐上。医圣张仲景的名方“当归生姜羊肉汤”,有很好的温中散寒、补血益气之效,特别适合阳虚体质者冬天食用。
具体方法是:取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当归、生姜冲洗净后,清水浸软,切成片状,羊肉剔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微微汆烫,除去血水以后捞出切片。然后将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料酒、食盐,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可。
下焦虚寒、腰部膝盖怕冷怕风的人,还可以用胡桃仁炒韭菜做菜,用胡桃仁50克,韭菜200克煎炒即可。
王琦教授补充指出,先天性遗传因素所形成的生理体质是人一生体质的基础,但是先天性因素决定的体质特征会在后天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逐步发生变化。
调摄适宜者,可弥补先天不足,使体质由弱变强;调摄不当者,虽先天禀赋充足,也可因过度损耗,使体质由强变弱。
所以养生这件事等不得,要把养生的意识贯彻到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之中,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以平为期,进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