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25日电 在都市圈时代,将会出现哪些深度参与国际国内“双循环”,支撑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支点城市”?这些城市又将会呈现出哪些新的发展态势?都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都市圈时代顺势而为
从全球发展历程来看,都市圈城市群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从大到强的支撑。纽约大都市带、东京城市圈、伦敦城市群等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都市圈建设的过程中,中国需要建设更多的“支点城市”。
所谓的“支点城市”,既是强化打造中国参与国际竞争、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过程当中的战略支点,也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产业和人口在空间上再布局,向优势区域集中后,从而走向进一步扩散和辐射周边的关键支撑。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疑是最特别的那个。它并不是都市圈的概念,而是更多强调了经济和产业合作,而“都市圈”的改革,则是涵盖着产业、人口和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的多个领域的全新尝试。
以成都和重庆为代表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被认为是西部经济腹地和战略后方,以全国1.9%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6.9%的常住人口,创造了全国6.3%的经济总量。一些观点表示,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先后上升成为国家战略之后,以“成渝双城经济圈”为核心的成渝地区,应该形成带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
作为双核之一的成都,其都市圈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形态和发展重心,都成为塑造中国经济“第四极”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成都“南拓”打造创新产业
“第四极”中,成都的发展方向又在哪里?
根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全国都市圈扩张潜力报告》,成都是典型的省域内首位度极高的扩张性都市圈,未来向外实现空间和人口扩张的动力十足。
所谓扩张型都市圈,其中心城市以发展较快、首位度较高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为主,其中既有成都、武汉这种高首位度的省会城市,也有南京、杭州这样首位度相对较低的城市。这些都市圈的最大共同特征是中心城市发展较快,吸引了大量人口流入的同时,已发展到“外溢阶段”,周边空间毗邻、交通条件较佳的区域,开始成为承接第一轮产业和人口外溢的主要板块。
当前,成都正在推动“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方向。根据规划要求,“南拓”就是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天府新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化空间结构,完善管理体制,建成行政政务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区域性总部基地、高新技术产业服务基地。成为成都在产业结构上实现创新驱动的发展引擎,也是成都参与国际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抓手。
以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为例,成都曾提出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的战略规划,其目标是全面建成全球一流的科学城,5G、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数字经济产业加速聚集,为2022年将成都打造成为全球电子信息高端研发制造基地、世界软件名城发挥“头雁效应”。
今年以来,成都科学城已陆续启动西南交大、中科院光电所等6个项目,涉及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空间天文、轨道交通等领域,主要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加上已建成的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上海交大四川研究院、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及各类下设院所等40个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在整个科学城区域,“环科研院所经济”已经蔚为壮观。
也正是凭借优秀的产业发展定位与超前规划,成都科学城吸引了天府芯城的落户,天府芯城总用地面积约2022亩、投资额约500亿元,项目同样规划有高科技产业和研究院,建成后,将对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业从研发源头上形成强势引领。
据不完全预测,整个天府芯城建成后,从事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业工作的员工将超过10万人,加上其他入驻企业、配套商业等,活跃人口可能达到30万以上。
可以预见,成都的未来,与成都科学城的发展密不可分,而成都科学城的前进,离不开天府芯城这座“智慧之城”的推动。
“人城产”融合实现组团式发展
发展脉络已经清晰的情况下,如何发展,则成为了下一步的焦点。
一些观点认为,过去的城市规划,普遍采用大功能板块分区概念,这些分区往往是单一职能。前四十年大量的新城新区,比如说最早的工业园区到后来的高科技园区,都是以产业为核心。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标杆项目开始落地,“组团式”发展开始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主导理念。
什么是“组团化”发展,其核心是围绕核心城区,构成大都市圈的每个组团,都是功能齐全的混合型布局,居民绝大部分日常的生产生活职能的组织和交通联系,都可以在组团内15分钟生活圈、30分钟都市圈解决,从而将跨组团、长距离的通勤量大幅度下降,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同时,跨组团的长距离通勤,将以地面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为主,城市的个人机动化强度会大幅度下降。
作为南拓“棋眼”之地的天府新区,成为了成都尝试组团式发展的主战场。
同样以成都科学城为例,按照规划,成都科学城以“科技中的公园”为愿景,分布着4500亩兴隆湖, 4500亩鹿溪河生态湿地、生机盎然的中央湿地公园等生态用地,同时布局了府芯城、新金融中心、成都实验小学天府小区、天府华西医院等功能板块,兼具生态、生产与生活智能。
占据了科学城核心板块的天府芯城,规划有产业办公集群、独栋花园办公、康养医疗、地标集群、综合商业体、星级酒店、主题商业街、全龄教育、人才公寓和配套住宅等十大业态,为入驻企业及产业精英提供全面精细的服务,形成智慧服务产业平台、智慧商业体系和智慧社区服务体系。
对于见惯了钢筋水泥森林的成都人来说,生活在这里,站在兴隆湖畔,揽入来自万亩生态湿地的清风,穿过中央湿地公园,拂醒鹿溪河滨的松鼠茂林,如此徜徉在人产城一体化的自然绿肺之间,这无疑是一种更加吸引人的自然舒适体验。
此外,对于在天府芯城工作生活的人来说,就是将此前在老城区的工作生活分离的模式,转换为工作生活融合的全新体验。而这种模式,对于人才的驻留极有好处,也间接促进成都科学城,从开发区模式转向都市化模式,从企业吸引劳动,转向人才吸引企业。
以龙头企业驱动产业、以产业汇聚人才、以人才激活城市,走上人产城融合之路的成都,将加速打造中国发展第四极的核心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