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新闻 >

中国30个脱贫故事 | 脱贫、“脱单”两手抓

时间:2020-12-03 16:21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邓雅蔓 蓝山县地处湖南南大门,是湖南母亲河——湘江的源头,是湖南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湖南重要的战略水源地、调蓄池、森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邓雅蔓

蓝山县地处湖南南大门,是湖南母亲河——湘江的源头,是湖南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湖南重要的战略水源地、调蓄池、森林和湿地生物基因库。

大自然在给予了这块土地丰富生态资源的同时,也造成了部分地区交通不便和贫困现象,蓝山县的贫困发生率在2014年一度达到7.73%,贫困人数达到2.7万人。

与贫困相伴的,还有“娶妻难”。对于蓝山县老婆源村第一支部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易积强来说,扶贫的两大项任务是帮助乡亲们脱贫和让这里的男青年们娶妻。

老婆源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易积强(左二)入户宣传扶贫政策

王平安在他的新车前。每天早晨他都会驾驶着这辆车去摆地摊,这是他人生中拥有的第一台一手车。

老婆源村娶妻难

湘江静悄悄地流入山区深处,唯有零星的灯火透露出几户人家的存在。

王平安的家住在山脚下。今年8月,生于1990年的他从繁华的“不夜城”深圳回到家乡——湖南省蓝山县,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几乎每天早晨,王平安都会驾驶着自己购买的大白车去蓝山县步行街或其他繁华地段去摆地摊,做手机贴膜和配件生意。用他的话说,目前还处于正在“摸清”市场阶段。

摊子不大,但他的野心不小。在深圳电子厂打工数年的经历,让王平安逐步了解了电子产品的进货和销售渠道,他的货源来自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子产品聚集地——深圳华强北。每隔两三个月,他便去深圳进货一次,并为自己的电子品牌起名为“安源”。

“希望从地摊开始,以后能拥有一家自己的店面。”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创业伊始,生意还没有太大的起色,但自己对于这块市场研究了很久,相信可以慢慢做起来。

此番创业,对于王平安来说并不是一个轻松的选择。毕竟直到去年,王平安一家才正式脱贫——当年王家人均纯收入达到1.58万元,远远超过国家贫困标准。总收入里,除去他的打工收入,父亲王桂成依靠在当地帮忙护林和采集中药贡献了大部分。

“在深圳电子厂打工,虽然每个月能有4000到5000元的收入,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而且父母年事已高。”王平安说,自己是家中独子,再经过此次疫情对生活的冲击,对未来思考了许多,于是下定决心回老家生活

比起对孩子事业收入的担忧,王桂成夫妇俩更挂心的是王平安的婚事。易积强也为此操心着。

“如果是好看的单身女孩来弄手机贴膜,你就不要收钱了,主动跟人家换个微信。”易积强忙不迭地“提点”着性格比较内向的王平安。2014年从事扶贫工作至今,他一直十分重视贫困户的家庭生活。

“古话说,成家立业,把成家摆在前面是有道理的。”易积强告诉记者,贫困户致贫的原因无外乎劳动力不足、大病拖累和脱贫动力不足等几种,而家庭稳定对于一个男性产生对生活持续的奋斗动力往往是比较关键的。

与之相对的是,生长于贫困地区的女子往往不希望再嫁入这里,她们渴望外嫁改变自身命运,这导致“僧多粥少”的局面进一步加剧。“我们这里叫作老婆源村,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但也代表了我们的一种美好祈愿,希望村民们以后找‘老婆’不再是难题。”易积强说道。

2016年,原黄土岭村和奔山村合并而成老婆源村,因流经两村的河流叫作老婆源河,经村干部、村民代表等人商量后,最终起名“老婆源村”。老婆源村共有341户、112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126人,占比超过1/10。

贫困导致的“娶妻难”问题并不是老婆源村的独有现象。易积强2014年在蓝山县乡联村、竹林村先后担任第一支部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

他表示,对于在一线的扶贫干部而言,放羊娃的故事时常在眼前上演,“养羊—攒钱—娶妻—生子—养羊”成为一种沉重的人生循环。

在本地难找老婆,使得老婆源村村民们不仅将外出打工作为谋生手段,也作为“脱单”的机遇。

但是,随着时代更迭等原因,这样的方式产生了一定的风险。蓝山县扶贫办副主任何明贵对接的贫困户家里就出现了“夫妻通过打工相识相爱回乡生子,后女方无法忍受贫困生活离开家庭”的情况。

“有一个贫困户家庭里,两兄弟都经历了妻子离家的事情,最终留下了两个孩子。”何明贵告诉记者,虽然两人通过打工相识相爱,拥有一定感情基础,但是缺乏物质基础,婚姻关系的存续仍然存在很大的考验,尤其是双方未婚生子、未领结婚证这种情况,女方最终离家的可能性更大。

妻子离家出走后,新的问题接踵而来。“因为没有婚姻关系等证明,如果这两个孩子无法证明是男方的孩子,就意味着无法纳入扶贫系统、无法拿到补贴,甚至无法上高中等,他们就等于成了‘黑户’,这对于他们未来人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何明贵说。

为了解决这些遗留问题,蓝山县的扶贫干部们付出了许多努力。他们联合人社局、派出所和专业检测机构等部门,通过亲子鉴定、特事特办的方式为这些孩子上了户口,纳入了扶贫系统。

这个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顺利。何明贵回忆道,两个孩子的母亲离家出走后,父亲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爷爷照顾。自己曾多次打电话催促其回来做亲子鉴定,都遭到拒绝。

“他没有意识到这个事情对于孩子的未来有多重要,政府免费做亲子鉴定等检测的机会有多难得,还是会纠结自己的工作和路费。”何明贵说,最后,自己还是拜托公安系统的同事说服了这位父亲。

经历了诸如此类的事件,蓝山县的扶贫干部们“未雨绸缪”,一是对于村民们户口、社保卡和结婚证等重要证件的办理进行查漏补缺和规划;二是因地制宜,开出了一剂精准扶贫的“良方”——走生态产业的扶贫之路。

以老婆源村为例,为着重突出生态扶贫优势,老婆源村将271亩村集体林地承包给景峰林业公司经营,按3∶7的比例分红,增强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

老婆源村村貌

王平安一家的精准扶贫手册

张巧玲和张文斌的结婚证

郑冬素(左)和婆婆李连姣

老婆“入户记”

10月的老婆源村,秋意渐浓,星月有光。

对于老婆源村的贫困户李连姣而言,脱贫攻坚的1000多个日夜,已悄然改变许多东西。首先,自己生于1983年的小儿子,婚姻大事终于得以解决,而且再过几个月,自己的孙子便可以跟自己见面。

截至2019年底,老婆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7户、126人中,已脱贫户35户、124人。

李连姣的儿媳妇是生于1992年的广西姑娘郑冬素。“她有很多优点,比如性格比较开朗,然后做事很勤快,我觉得家庭氛围很好。”郑冬素评价婆婆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原因,两人的结婚证办理进度有些耽搁,但好在一切顺利,因为预产期快到了,目前自己在家主要做微商,丈夫因为懂修水电,主要在村里接活做。

近年来,为破解产业发展滞后、集体经济薄弱的难题,老婆源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光伏发电等农村集体经济,包括投资45万元修建60千瓦光伏发电站一座、投资38万元兴建黄土合作社黄牛养殖场等,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给村民们带来更多就业。

与郑冬素不同,张巧玲的“入户”过程十分不易,如同她早期的人生经历一样。不满12岁时,张巧玲就经历了与父母失联、外婆去世等状况,没有上过一天学,孤苦伶仃地长大,成为无名字、无户籍地、无身份证、无户口的“四无人员”,就连姓名都是后面“随夫姓”取出来的。

跟老婆源村村民张文斌相识相爱后,由于张巧玲的身份问题,两人在结婚登记、子女上学、外出务工、医疗保险等方面都受到了不少影响,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出村办个事情都成了难题。

蓝山县委组织部得知此事后,通过向村民邻居、镇村干部座谈咨询来补充细节信息的同时,也向县公安局反映情况、协商解决办法。最终,在通过当事人、镇村干部、街坊邻居等人多次录入口供并审核之后,张巧玲的户口终于办下来了,张巧玲随夫入户到蓝山县老婆源村。

2020年7月2日,张巧玲和张文斌拿到了心心念念的结婚证。考虑到张文斌家受到疫情影响没了收入,县委组织部出了3000元补贴资金,并联系养殖户指导其进行兔子养殖。截至目前,张文斌家的兔子养殖规模已经超过40只。

张文斌家的兔子养殖是蓝山县发展地方特色种植养殖业的一个缩影。以保护湘江源头为契机,蓝山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通过推广“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合同种植、养殖、加工收购利益联结机制和最低收购价保障机制,并因地制宜培育壮大贫困村的优势特色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产业,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发展格局。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湘江源头这一金字招牌,蓝山县会全力发展集旅游度假、娱乐休闲、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观光等项目,打造成为粤港后花园的精品旅游路线和周边省市的网红打卡地,引导农业贫困人口成为旅游产业工人。”蓝山县扶贫办副主任欧超英对记者表示,具体到产业,未来蓝山县会大力发展仓储、物流、烘干、加工、包装等,构建产业基地、农副产品初加工及精深加工、特色产品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的全产业链,提高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化经营水平,并鼓励家具、食品加工、玩具等企业到薄弱镇开办扶贫生产车间、建设原料基地,吸纳当地劳动力特别是贫困人口转移就业。

责编:杨百会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0年第22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