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华臻
早晚高峰被堵在路上,烦躁之时免不了抱怨:“交管部门到底在干什么?”最近,诸如此类的疑问,一些市民找到了答案。10月22日至25日,北京集中开展系列政务开放日活动,三级政府部门的176个点首次同时对市民开放,参与者可以全方位了解政府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等各个环节。
对身边的“政事儿”好奇又敏感,这是市民的普遍心态。优化城市服务、强化民生保障等宏大命题,最终也都会落地到衣食住行、上学就医等具体工作上面。这些年来,北京坚持为民服务初心,致力改善城市治理,具体成效在许多窗口部门展现得非常充分,譬如,政务大厅引入一站式服务,“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然而,材料交上去后如何流转、处理,经过了哪些环节,需要什么处室参与?办事群众对此还是不大了解的。随着精细化治理向纵深推进,我们对政务公开也有了新的认识。既要前台亮相又要后台开放,将市民“请进来、看一看”,正是政府部门强化沟通、提升治理的又一次尝试。
了解才能理解,理解才会交心。没有什么比具象的、直观的体验更能打动人,让广大市民到政府机关瞧一瞧,跟着工作人员到处转转,是个相互沟通、深化认识的难得契机。和城管队员一起走街串巷,到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观摩观摩,去政务服务窗口后面的几个办公室看一看……当人们目睹了政府机关工作的全流程,感受到工作人员的行色匆匆,了解到政策出台的复杂背景和多重考量,那些因误解而产生的摩擦必将大大减少,治理成本也将随之降低。而在同行过程中,政府接受的是目标受众最直接的检验,能倾听到最鲜活的民生困惑和民意诉求。这些来自改革“阅卷人”的评语好坏、建议几何,对于进一步优化治理善莫大焉。
治理好北京这样的特大型城市,不可能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必须鼓励市民多多参与,共商共治、共建共管。这个“共”,既有空间的概念,如设立“居民议事厅”等场所,让大家坐到一起畅所欲言,也应包含时间的概念,让政策从酝酿、出台到实施的整个进展都能有群众参与。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端正心态,主动揭开“神秘面纱”,勤沟通善沟通,让基本行政过程愈加透明。尤其是当下,北京正处于城市更新的关键阶段,任务纷繁复杂,不同群体诉求多元,当此之时,多把过程和市民分享,就如餐饮行业的明厨亮灶一般,一定可以和受众持续保持良性互动,争取到更多支持。
“初心・同行”,是这一次政务开放日主题。面对面的讨论、肩并肩的走访,推动的是心与心的贴近。“请市民看”听“市民说”,这样的活动可以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