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1岁的陶文亮,是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街道庙岭社区居民,2000年,陶文亮承包了当地改制后的陶庵煤球厂,为了不让工人下岗,陶文亮没有选择买断他们的工龄,而是带着26名员工继续开展煤球生产。在面临工厂连年亏损的情况下,依然履行承诺,没有让一个员工下岗,想方设法通过银行贷款或者亲友借款,维持工厂正常生产经营,为员工发放工资和购买“五险一金”,直到2018年最后一名员工退休,为此陶文亮背负着50多万元的债务。
同甘共苦,砸锅卖铁为员工购买保险
陶文亮年轻时曾是一名修理工,因为工作认真负责,1979年,原陶庵煤球厂开始筹建时,陶文亮被选为负责人。1979年10月底,原陶庵煤球厂正式运营,陶文亮带领员工们开始煤球生产。
“煤球质量代表我们每一个人的人品。”当时在抓煤球生产时,陶文亮经常对员工说。因为他严抓煤球生产质量,煤球质量特别好,影响力也很大,在每年的质量检查中,排名总是第一。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2000年,港城家家户户使用煤球的情况越来越少,原陶庵煤球厂效益出现大幅度下滑。随后,原陶庵煤球厂改制,陶文亮将厂子承包了下来。按照当时的规定,陶文亮可以给每个员工1万多元,让他们自谋生路。但是陶文亮并没有这么做,而他的理由却是与大家一起同甘共苦这么多年,这样做他觉得员工们吃亏。
为了信义,陶文亮带着26名员工继续开展煤球生产。刚开始的几年,厂子的效益每年还可以勉强维持大家的生活。但是到了2005年,每年厂子都要亏损几万元。最困难时期,除去勉强维持厂子生产经营,陶文亮每个月仅有1000多元收入,他也全部拿出来给工人发工资以及购买“五险一金”。
“既然选择带大家一起,就不能中途后悔。”陶文亮说,从那以后,为了维持员工的生活,陶文亮去银行贷款20多万元。2007年,陶文亮到了退休年龄,银行也不贷款了。随后,他又开始向亲朋好友借款50多万元,继续用于维持厂子生产经营和员工生活,直到2010年,原陶庵煤球厂停产。
按理说,厂子已经到这地步了,陶文亮也没有义务再负责员工的“五险一金”了,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2010年后,厂子里一分钱的收入也没有,他依旧每年花5万元给员工买“五险一金”。
潜移默化,母亲的诚信善良影响深远
陶文亮虽然背负50多万元的外债,但是,他依旧给最后一名退休的员工准备了一个200元的红包,陶文亮还在红包写上“恭喜您光荣退休。”陶文亮告诉笔者,这么多年,每一名员工退休前,他都会准备一个装有200元现金的红包,算是对员工的退休慰问。当别人对他的行为表示不解时,陶文亮却觉得这一切都是应该的,在他看来,这是做人做事的最基本准则。
“小时候,我的母亲总是跟我说,做人要诚信、善良。”陶文亮回忆,虽然他的母亲在他10岁时就因病去世,但是母亲的形象他永远都不会忘却。上世纪50年代,家家户户的生活都很困难,每天的饭桌上无非是地瓜和玉米这样的粗粮,但是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下,母亲还经常救济更穷的人,宁愿自己饿着肚子,也要将家中的粮食送给他人。后来,陶文亮的母亲得了心脏病,为了治病,母亲租住在市区医院附近的一栋平房内。因为看病花了不少钱,家中的光景一日不如一日。可是,他的母亲依旧坚持救济别人。在市区租房看病的几年间,邻居们都得到过母亲的帮助,对母亲的评价也很高。
在陶文亮10岁那年,母亲去世。因为母亲生前做了很多好事,对村民也很照顾,出殡那天,为母亲前来送行的人很多,站满了一条街。
诚实守信,好家风承于母亲传予子女
好的家风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家人,也一定会代代延续。对于陶文亮多年来借债帮26名员工购买“五险一金”的事情,起初,家人有些不理解,但是,一想到陶文亮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则,家人慢慢地对他的行为也表示理解和支持。
特别是陶文亮的儿子陶明斌受父亲影响很大。在他看来,父亲虽然平时很少给他讲什么要诚信的大道理,但父亲做的一切,他都看在眼里,而且他也时刻要求自己,要和父亲一样诚信、善良。
在平时的生活中,陶明斌经常参加社区公益活动,义务巡逻,到处都有陶明斌的身影。而在工作中,陶明斌也是认真负责,在同事中威信很高,每年都获得“优秀员工”称号。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醇厚,如雨润万物,给社会带来久远而深刻的影响。”连云街道庙岭社区党支部书记程彩娣说,陶文亮的诚信善举,不仅仅让人感到欣慰,也让更多人感到诚信的可贵,人们在他的诚信正直中也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周猛 黄楚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