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新闻 >

西安一小区门禁升级“人脸识别”:有业主担心泄

时间:2020-10-16 15:17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最近,西安市曲江某小区南区1号、2号、7号楼负二层电梯间和车库之间门廊的墙上,贴出了启用人脸识别设备的通知。本文图片“华商报”微信公号通知

最近,西安市曲江某小区南区1号、2号、7号楼负二层电梯间和车库之间门廊的墙上,贴出了启用人脸识别设备的通知。

本文图片“华商报”微信公号本文图片“华商报”微信公号

通知的意思是说,1号、2号、7号楼地库负二层的人脸识别系统经反复调试已经完工,计划启用人脸识别设备。请各位业主于12月10日前将家庭成员大头贴照片发给物业管家处统一收集。收集完成后将集中导入人脸识别系统,进行整体测试后开始人脸识别。

地下车库进单元门通道装了人脸识别系统

11月27日,华商报记者来到该小区南区大门口,看到门禁的确很严格,业主须刷卡才能进出。两位来做社会调查的男子,因为没有门禁卡被门卫挡在了门外。但在这里,并未启用人脸识别系统。

华商报记者联系该小区物业公司后,安保工作负责人带记者来到该小区和步行街相连的一个停车场。在停车场和其中一个楼栋单元门相连的通道,华商报记者看到,通道直接面向停车场的门是个密码门。里面和单元楼道相连的门外,则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

当记者靠近时,这个人脸识别系统的屏幕上立即出现了记者的形象,并开始识别,最终显示识别失败。而当安保负责人走过来,距识别设备一两米远,系统已识别出他,并在屏幕上显示出了其姓名信息。

安保负责人介绍,这个停车场和商业区相连,是对外开放的收费停车场,所以停放的并非都是业主的车。但停车场和1号楼、2号楼、7号楼的多个单元门相连,为了把公共区域和业主住宅区域隔开,物业公司决定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希望借此更好地做好小区的安全保卫工作。“我们现在共安装了9部人脸识别设备,每部设备加上其他材料和电脑等,平均都在一万多元。要是在小区全部安装人脸识别系统,这个成本是很大的。”

从通知来看,业主提交全家人大头照,录入系统后就可以进行人脸识别,这是否意味着仅凭照片就可以破解该人脸识别系统?安保负责人说,他们反复进行过检测,系统不仅能识别面容信息,还具有活体检测功能,仅凭照片是没法骗过该系统的。

那么,业主们提交了全家人面容等信息后,如何确保这些个人生物信息不被外泄?这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专门安排了一个人做这方面工作,其他人不能涉及这方面事情。

有的业主不关心 有的忐忑 有的支持

那么业主们对此怎么看?11月27日中午,华商报记者在该小区门口和附近店铺,随机采访了十几位业主和住户。

从该小区北区过来的一个小伙子说,对这事不清楚,北区还没有安装人脸识别系统。一位路过的女住户说,还不知道这事。

看起来像是一家人的三位女士说:“我们不走前面车库。”两位准备进小区的六七十岁的女士停下来说:我们平常也是走大门,没走过车库那边。对于有没有打算交大头照做人脸识别认证的问题,两位女士说:“到时候再说吧,我们不是那三栋楼的。”

另一位小伙子说:“管他呢,只要我能进小区就行了么。”对于担心不担心个人信息方面的问题,他犹豫了半天没表态。

南区北门附近一家超市的女店员认为,这事有利有弊。把公共区域和业主生活区域分开,我认为很好。把家人照片交了做人脸识别认证是可以的,反正现在人脸识别使用的地方很多,也不在乎多交这一次,将来适应了就好了。但小区有几千户人,交给负责片区治安的警方比较放心,交给物业公司说实话有点不放心。

南区西门一家超市的年轻女老板说,她是1号楼业主,经常走地下车库,也注意到了车库通往楼栋单元通道装了人脸识别系统。“我每次都是刷卡进单元门,因为忙也没注意到物业的通知。装人脸识别系统我觉得可以理解,但要让我提供全家人大头照肯定不行。现在诈骗分子手段太多,个人信息万一被这些人利用了怎么办?我是做生意的,特别注意这一点,不会给人提供个人资料的。我觉得不安全,对这事我还是很担心的。我会继续使用门禁卡。”

一位从小区西门走出来的女士则表示:“在小区装人脸识别系统挺好。我不担心个人信息泄露,人脸识别将来肯定是趋势啊,可以防止外面的人进入小区。”

在附近另一小区居住、路过该小区步行街的中年男子说,他们小区已经装了人脸识别系统,进小区大门要刷脸,感觉挺不错的。不过确实要录入个人信息。“如果业主不愿意录入个人信息也可以继续使用门禁卡,刷门禁卡和人脸识别都可以的。”

一位五六十岁的男业主说,如果将来在整个小区推广开,全部实行人脸识别,小区应该会更安全吧?外面的人不就进不去了吗。但提起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后,他思考了一会儿后表示很担心,“如果将来真要在整个小区实行人脸识别,我还是坚持刷卡吧!我觉得,在小区关键地点搞人脸识别是可以的,但要全部实行人脸识别,恐怕问题会比较多。”

专家分析

把个人面容等信息交给别人后果无法预料

那么对于人脸识别进小区,相关专家和安全研究人员怎么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ISN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楠楠表示:“把个人面容信息交给别人,和把身份证交给别人是一样的,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是不可预料的,就看是谁在使用、怎么使用了。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如何规范管理的法律问题。在我国,由于监管不够严格,个人信息很容易就能被拿到。”

西安四叶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安全研究员余俊峰表示,如果仅仅提供照片就可以进行人脸识别认证,即便是可以进行活体检测,也还是有漏洞的。做得比较好的人脸识别都是3D识别,仅仅靠一张照片是不够的。“现在人脸识别使用的越来越多,个人面容信息一旦泄露,很有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而且后果却是无法预料的。”

深度思考

个人信息采集政策法规应及时跟上

那么,个人信息谁能采、谁不能采到底有没有规定?个人信息采集,到底由谁来监管?技术可能带来了便捷和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技术滥用的问题,立法是不是应该及时跟上?

对此,西安交通大学苏州信息安全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陕西法学会信息安全法学研究会会长马民虎教授表示,网络安全法提到的个人信息包括个人面容信息在内的生物信息。收集方只要告知了,就算没有违法。但往往存在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情况,所以要有一个安全管理的要求。信息收集方不仅要告诉大家他如何收集信息,还要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管理的。告诉大家后,大家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如果强行收集,大家就可以告他。简单来说,就是必须要附加一个告知其如何管理的义务。这一点表面上看起来简单,但其实要求很高,很多企业做不到。做不到就可以以商业欺诈、虚假陈述等进行追责。这也是符合法律要求的。“另外,是不是不论哪个单位都可以采集个人信息?我认为,国家立法部门应该制定规则,明确规定哪些部门、哪些行业可以收集个人信息。不能说任何行业、任何单位都可以采集个人信息。不需要这些信息的,就没必要去收集;没有能力管理的,也不应该去收集。现在这方面的情况已经是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了,希望国家政策法规对此有所反应。”


()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