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新闻 >

外卖小哥拼命,谁“饿”了?又“美”了谁?

时间:2020-09-10 15:46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给外卖骑手的时间为何越来越短”、“外卖行业如何成为高危职业”,尽管每天都可以在街上遇到他们,尽管有关他们生存境遇的话题也一直被讨论,8日,

“给外卖骑手时间为何越来越短”、“外卖行业如何成为高危职业”,尽管每天都可以在街上遇到他们,尽管有关他们生存境遇的话题也一直被讨论,8日,一篇名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报道,还是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文章中提到:每一个外卖骑手背后,都有一套算法,也就是所谓的“智能配送系统”。系统服务于外卖小哥的同时,事实上,“一分一秒”倒计时的配送时间,却在时刻给外卖小哥划出“时间底线”,一旦发生延迟,便意味着差评、收入降低,甚至被淘汰。

公众关注在数据算法得出的时间限制下,对外卖快递员有些绝对和苛刻的评价体系和要求。算法不断压缩时间,骑手付出沉重代价。他们,是系统里的一个点,更是生活中的一个人。系统要求更快送达时间,社会希望更多劳动者权益。

对此,饿了么和美团9日先后作出回应,再次引发网友热议。外卖企业发布声明是危机公关还是想解决问题?解决外卖骑手痛点,关键在哪儿?

在9月9日的节目中,《新闻1+1》连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马亮,共同关注。

1、两大外卖平台的回应,更多是危机公关,而不是解决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马亮:从9号早上饿了么的反应和下午美团的反应,我感觉有一种危机公关的仓促感,实际上没有很好地正视问题,认识到自己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所以这样的搪塞很多消费者是不买单的。特别是饿了么的回应,实际上把很多责任推到了消费者身上,让消费者把时间省出来,但是这些问题的核心不是消费者造成的,本质上是这些企业在算法设计和对员工的关怀方面出了问题

2、如何看待美团提出的五大改进行动?

马亮:相对于早上饿了么比较仓促的回应,下午美团的回应是比较有准备的。它首先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也谈到了在系统和对员工关怀方面的一些比较好的改进,我觉得平台的态度是值得关注的。其实这个问题的产生是有着深层次原因的,无论是平台企业还是监管方,都需要考虑怎样进一步完善?营造一个比较健康、规范的生态环境,让相关企业能够更好发展,也让相关员工能够得到一些劳动权益的保障。

3、如何看待外卖平台企业把外卖骑手当“机器”?外卖平台对骑手的管理,更像流动的“血汗工厂”

马亮:外卖企业对于外卖骑手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我把它形容成一个很典型的、流动的血汗工厂,它其实并没有把这些活生生的人当成真的人来对待,而是冷冰冰的用算法去管理乃至规训这些骑手,让他按照指定的路线,哪怕是错误的、危险的去走。这样的做法其实并没有真的关怀骑手,或者正视骑手的职业健康、职业安全的问题。这一点我觉得在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履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面都是需要反思和提升的。

4、时间压缩、成本降低 ,外卖行业出现问题说到底是平台目标出现了偏差

马亮:企业在优化算法时,没有考虑外卖骑手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也没有考虑现实城市环境是复杂的,总是在一个理想的状态下进一步优化,而且优化的目的不是为了让骑手更安全,而是让时间压缩,让成本降低,让效率提升。所以其实是平台的目标出现了偏差,最后的结果我们也是可以看到的,对外卖骑手而言产生了很多的问题。

5、外卖骑手评价考核体系时限延长,可行么?

马亮:我认为这方面的改善是非常有价值的,目前来讲很多外卖平台企业没有把外卖骑手当作可以长期合作的伙伴,而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去看他们,尽可能降低成本。这样就会导致平台不愿意进行长期的考核和奖励,所以平台可能是按每单来,这样在每一单都可以降低成本,甚至以罚代管,这样对平台而言是有利的,所以平台可能就不愿意做这样的改进。我们期待他以考核评价体系时限延长的方式来去管理外卖骑手,让这个行业能够有长期的可持续性。

6、为何外卖骑手对平台的“强势”要求默默接受?外卖骑手没有自己的代言人和维权组织

马亮:很多外卖骑手可能是进城务工人员,包括有一些是从制造业企业转变过来的,骑手跟企业的地位悬殊是非常大的,也就是平台企业是非常强势的。而外卖骑手是供过于求,他们是分散的,也没有有效地组织起来,没有自己的代言人和维权的一个组织,这个时候可以讲很大程度上是“任人宰割”的一个地位,对他们其实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即便他们可能也会有自己的不满,但有时候可能没办法发声,发声之后可能也无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在这个方面,相关部门,包括行业协会,以及类似的一些维权组织,其实应该能够朝这些外卖骑手敞开,能够为他们提供相关的保障。

7、平台企业如何化危为机?深层反思!正视问题

马亮:本质上企业不应该只把这样一次危机视为危机,我们经常讲危中有机,这次危机看似是一个负面新闻,但实际上对于企业而言,恰恰需要利用这个危机,能更好地对组织、对企业进行反思。一个企业它存在到底是为了什么?企业的使命是什么?能不能给劳动者提供一个有尊严的、安全的、体面的工作?而不仅仅是为了逐利,为了资本、利润的增加?所以这方面我觉得企业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反思,不光是简单的措施上、或者措辞上的回应。

8、外卖行业到底归谁管?无明确监管部门

马亮:坦白讲,现在外卖行业并没有一个主责部门。外卖行业涉及到很多相关部门的管辖权限,包括邮政、食品安全、交通、人社等等这些行业,但实际上现在没有明确一个部门说是管理外卖的。

9、面对外卖行业出现的问题,监管部门该做些什么?采取触发式监管,该出手时就出

马亮:近些年来,我们关于新兴业态的监管是一个包容审慎的态度,但是可以看到在外卖行业,政府部门对这个行业是包容审慎的,但这些平台企业对于外卖骑手并不是包容审慎的,反而是一种变本加厉、甚至可以说压榨的方式来进行管理。从这个方面来讲,相关政府部门需要采取触发式监管,也就是前不久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的相关意见,一旦企业它的相关的行为触犯了相关底线的时候,政府部门应该出手,该出手时就出手,而且出手的时候一定要有效果。

10、如何避免外卖平台企业恶行竞争,导致平台“压榨”员工?

马亮:实际上外卖行业现在处于两大寡头竞争的状态,这个时候如果没有监管,就会出现一种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甚至可以讲是劣币驱逐良币,也就是如果这个企业放慢了时间,那另一个企业就会占有它的市场率,这个时候这个行业就是不健康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政府需要有一个底线的意识,就是要定下哪些是不可触碰的,一旦触碰就要对这些企业采取行动,不然就会出现一些企业越违法,越得利的现象,最后这个行业会是非常不健康的。

11、媒体和社会的关注会引导外卖行业走向正轨吗?

马亮:对这篇文章所引发的如此广泛的讨论和关注,我持一种谨慎的乐观的态度。所谓谨慎的乐观就是总体来讲我是乐观的,如此多的关注,我相信监管部门需要采取行动,而且它一定会采取行动;而谨慎是在于这样的行业格局,新兴业态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其实对监管提出了很多挑战。我们要避免监管“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问题,这个问题上其实很突出,放开的时候它是这样一个状态,但是管的时候又担心把它管“死”了。

12、外卖行业劳动保障的其他问题可以期待在这个契机解决

马亮:我觉得这个时机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系统性反思的时刻,无论是平台企业、消费者,还是监管部门,甚至骑手本身都需要去反思,这个行业发展到现在很壮大,吸纳了这么多的就业,便利了这么多人的生活,但有一个群体却长期被忽视,甚至被压榨。这个时候我们怎么样系统性的反思,包括产生一些一篮子的方案,去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根本性的问题,我觉得是到了这样一个时刻,而且这次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实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

13、消费者也应该用向善的方式对待骑手,客观评价,谨慎差评

马亮:消费至上,消费者是上帝,但是作为上帝恰恰应该用向善的方式对待骑手,而不是把上帝的权利用到极限,稍不满意就差评,实际上你的差评是非常大的伤害。对于很多骑手而言,一个差评可能就让他损失很多收入,甚至可能这一天都过得不好。对于消费者而言,怎么样做好和扮演这个上帝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让科技向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