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的康庄大道有待各方努力
公共服务别忘了敬老适老
劳动纠纷也要兼顾法理与情理
性别差异不该成为教辅营销的噱头
对“专特供”名酒产供销全链条都应一查到底
……
新闻速递: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训练师、互联网营销师……自2019年4月至今,人社部联合多部门发布的新职业已有38个。这份朝气蓬勃的职业榜单,背后是实打实的人才需求。据一份报告显示,预计未来5年,新职业人才需求规模庞大,预计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近150万、物联网安装调试员近500万、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运维员均达到125万……对于今天的求职者来说,越来越多的新职业进入就业视野,丰富了选择空间,拓展了人生舞台。
人民日报:从你挑水来我织布,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再到如今三千六百行都打不住的精细化分工,这是社会进步的趋势,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随着分工细化,附着在新职业上的技能要求、能力素养也在水涨船高。新职业打开了新赛道,但能不能变成康庄大道,有待各方努力。现实来看,新职业的“新”不只在于类型刚刚诞生,也在于发展刚刚开始。正因为基础比较薄弱、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制度来保障发展、需要法律来规范可能出现的误区,更需要人才培养体系与之匹配衔接。于个体而言,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考验着眼光和能力。要不要投身其中,需要理性思考、审慎抉择,也需要未雨绸缪的职业规划、专业训练。对于当下的求职者,与其在多元机遇面前犹豫不定,不如把自己打造成“一专多能”的人才,然后朝着一个方向坚定地前行。在一个新职业层出不穷的时代,职业所承载的价值不断改变,对于就业的理解也更为多元。但无论就业形态如何变化,唯一不变的是需要终身学习。而这,或许是求职者最为坚实的依靠。
新闻速递:近日,某地一地铁站有一位老人因为出示不了健康码,乘车受到阻拦。一边是严格执行防疫规定的工作人员,一边是搞不定健康码却执意进站的老人家,事情不复杂,却上了热搜,人们讨论热烈。
经济日报:相关政策没有把“老年群体不能熟练操作手机,甚至没有智能手机,无法出示健康码”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再加上后期缺乏应急预案,出现类似问题在所难免。现实生活中,不少老年人使用“老人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难以融入数字社会,成为“脱网一族”。个别地方公共服务部门,往往在不经意间忽略了这道“鸿沟”,没有为老年群体多考虑。制定公共政策绝不能落下老年群体。面对疫情,今年3月份杭州市西湖区翠苑街道各社区就曾安排代办员和助老员为老人们申领健康码。还有一些基层单位采取提前开具出行证明或打印健康码等方式,有效地解决了“脱网人群”乘车难等问题。可以说,这些地方的公共政策主动“适老化”,都是为了让老年人“不掉队”,不仅体现了公共服务的包容性,也让公共政策充满善意与温度。期待各地都能够学习借鉴。
新闻速递:贾某青于2008年硕士毕业入职忻州师院,2015年-2018年到西北师范大学脱产攻读博士并取得博士学位,在此期间忻州师院为其提供工资和生活补贴等。双方在2018年签订《协议书》,约定贾某青须为该院工作服务满5年(自2018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才可提出调动要求。2019年9月25日,贾某青提出辞职。为此,校方在经历了起诉、撤诉之后,于上个月提起新的仲裁请求,要求贾某青支付42万余元补偿费。在历经差不多一年之后,最近有了新进展。据报道,贾某青表示,“这两天校方终于同意了执行仲裁裁决,按程序办理我的离职,赔偿费用再另谈。”
新京报:在人才流动早就成为正常现象的社会大背景下,类似劳动纠纷并不罕见。实际上,教师因个人发展或其他因素,在法治精神和法律规则上讲,都有离开的权利,但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都不是冷冰冰的机器,在照章办事外,还要顾及情理和形象。一个突出的原则就是要有契约精神,这不是说不能毁约,而是要承担因毁约而带来的代价,走也要走得体面。而且,在人文情怀上讲,个人虽然并非必须感恩单位,但在脱产读博之后毁约、甩手离开,总归应该有点负疚感。毕竟,自己的离开可能给学院的课程安排、学生培养、人才规划等带来短期困扰。当然,不管投入有多大,学校面对教师的离开,同样要有契约精神,也要看到人才流动的必然性,不宜为此设置契约之外的特殊障碍。不仅如此,还应有更宽广的认识,即离职教师不管流动到哪里,都是在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贡献。教师是育人之人、师院是育师之地,在规则和情理的两方面,都应做出示范。
新闻速递:近日,某高校出版社因一套数学教辅被推上风口浪尖。这套数学教辅分男女生版,男生学蓝版,女生学红版。如此策划,按照出版社说法,是基于大数据分析进行的精心编排和设计,旨在使“男女生发挥各自优势,帮助男女生根据实际情况找出数学学习的薄弱环节、为学习进步找到突破口”。
光明日报:男女之间当然存在生物性上的差异。但是,这种生物学上的差异是否显著到影响数学学习这种思维活动?为该套教辅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背书”的专家指出,在高端的数学学习这一块,男生优势明显;而在普通难度的学习中,却各有千秋。不过,这种“一家之言”在现有的相关研究中,属于少数派。多数派的研究表明,只有极其少数的男性和女性个体具有所谓典型的“男性”或“女性”大脑,其余的大多数人都处于居中状态。“在高端的数学学习这一块,男生优势明显”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就是,男生比女生聪明。它和女生适合学文科、男生适合学理科,男性适合做管理类工作、女性适合做服务类工作等说法的内在逻辑和本质是一样的。具有性别平等意识的家长都在费心琢磨如何对孩子进行平权教育时,一家高校出版社竟然通过涉嫌性别歧视的出版计划和营销策划,这也是此事舆论声量较高的原因之一。其中,有质疑、有愤怒、有失望。性别差异当然可以讨论,但不该作为营销的噱头。营销当然没有原罪,但不该违背社会发展大趋势。对于营销界来说,这不过是反面教材中又多了一个“经典案例”,但由此开启的对性别观念等相关议题的讨论,不应终止。
新闻速递:一瓶2015年的专供名酒售价115000元,而且多家网络平台上有卖家经营“专特供”名酒。据新华社报道,早在2013年,国家多部门就对“利用互联网销售滥用‘特供’‘专供’等标识商品”进行了集中清理整顿,并明确发文“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特供’‘专供’等标识”。这些“专特供”名酒“八成是假货”“九成为送礼”“十分不靠谱”。
北京青年报:这类“专特供”名酒再次出现,主要原因还是特权思想在作祟,实际上这类名酒八成是假货的曝光,对送礼者和收礼者都泼了一盆冷水,使其感受不到诚意和面子,相反会感觉上当受骗,“专特供”名酒有望因舆论监督遇冷。但是,不能只靠舆论对“专特供”名酒说不,而是应该对这类产品的生产、销售、购买、消费等环节进行深入调查、严厉惩治。对所有涉嫌违法者都应该依法查处,查处“专特供”名酒的入手点是网络销售平台。相关平台都没有起到审核作用,应当依法追究其责任。除了从供给端依法查处外,还应该从需求端查处。谁在购买“专特供”名酒,又送给了谁,也应尽量一查到底。“专特供”名酒再现网络也折射出当前酒类市场的经营较为混乱。“专特供”之所以偏偏附体酒类产品,主要原因是酒类市场从生产到销售环节,都存在不规范之处。所以,如果整治酒类市场之乱,“专特供”也会失去附体无法还魂。期待媒体报道之后,相关治理措施能够及时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