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一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遭到质疑,相关作品被指与西南大学教授一篇署名论文高度雷同。
涉事课题名字是《甲状腺髓样癌特异性敏感标志物降钙素的ECL比率检测研究》,其研究者是重庆市第八中学校(简称“重庆八中”)高中生程某。
7月16日,负责回应媒体的重庆八中现教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前述SCI论文发表的日期比程某参赛日期晚,前述SCI论文是基于程某的科研成果。
但澎湃新闻发现,前述SCI论文显示,程某未署名。
青创大赛网站程某课题相关图片对此,前述重庆八中工作人员回应称,这是由于程某是高中生。
前述重庆八中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表示,校方经过调查得出的结果是,程某同学“肯定没有”涉嫌抄袭,后续声明应以重庆市科协为准。
对此,16日,澎湃新闻多次致电重庆市科协宣传部,暂无人接听。澎湃新闻致电重庆市科协下属科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听明来意后,未予回应。
此前,15日,针对此事,重庆市科协一位负责该事件的宣传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他们已经注意到前述言论。该工作人员未透露更多信息。
澎湃新闻于16日致电西南大学宣传部,一位值班人员回复称,需跟上级报备,暂无法回应。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下简称“青创大赛”)官网展示,程某获奖的《甲状腺髓样癌特异性敏感标志物降钙素的ECL比率检测研究》科研项目,基于电致化学发光(ECL)比率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g-C3N4和ABEI作为阴极阳极发光体、S2O82-和溶解O2作为共反应试剂构建比率型ECL传感器,发现阴极阳极ECL信号强度的比值与降钙素浓度的对数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能用于甲状腺髓样癌的早期检测诊断。
该项目的指导老师为刘超、陈时洪、林培龙。
被指雷同的SCI论文2019年11月发布于学术期刊《MICROCHIMICA ACTA》第186卷第12期,文章标题是《A ratiometricelectro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for calcitonin by using N-(aminobutyl)-N-(ethylisoluminol) and graphite-like carbon nitride》。通讯作者为陈时洪等人。
澎湃新闻比对发现,前述获奖项目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公示材料中公开的数据图片,与前述SCI论文中的部分图片几乎完全相同。重庆八中前述工作人员表示,SCI论文是基于程某的前期研究完成的。
重庆八中前述工作人员还表示,程某在参与“雏鹰计划”的两年中,都在积极参加相关的课题研究。
重庆市青少年创新学院官网公布名单显示,程某是重庆市“雏鹰计划”第七期学员,其申报的课题名称为《铜离子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研究》,项目负责人是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陈时洪。
但程某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项目是《甲状腺髓样癌特异性敏感标志物降钙素的ECL比率检测研究》,与其在“雏鹰计划”中参与的项目明显不同。
对此,前述重庆八中工作人员认为,两个课题存在交叉。
陈时洪是涉事获奖项目公示材料中的指导老师之一,也是被指高度雷同SCI论文的署名作者。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官网显示,陈时洪,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公共化学系主任。
澎湃新闻暂未能联系到陈时洪进行置评。
何为“雏鹰计划”?
重庆市青少年创新学院官网称,“雏鹰计划”通过建立高等院校、普通高中、高新企业、社会科技机构等多方互动合作的机制,选拔高一年级学生成为学员,在高校实验基地和项目中学的共同指导下,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节假日时间,进入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参与专题课题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