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陆军去世的噩耗传出后,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中华全国总工会、江苏省总工会、南京中医药大学、南通大学、南通市委宣传部、市卫健委、市直各医疗单位及社会各界纷纷送来花圈、挽联或前来吊唁,表达无尽的追悼和哀思。新华社记者朱旭东第一时间写下悼念文章《王院长,您慢走》。
王院长,您慢走(有删减)
今天下午,听到你(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老院长王陆军)去世的消息,一点没感到惊讶。因为,每个人都会死去,而七八年前,你已经因患鼻癌而跟死神握手。那时候,我就担心这一天。
你从上海华山医院出院后,我见过你两面,尽管你不再那么神采奕奕,活着已是最好的结果。此后,我没敢频繁惦记你,因为癌症病人的“生活如常”,就是最好的祝福。我担心有一天,如果有朋友提到你,必然不会是好消息。就像今天,朋友突然发来微信,“王陆军去世了。”
我没有惊讶。但我一定要来看你。不仅因为你是我的朋友,更因为你生前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14年前,在你主持三院工作并坚持10多年不收红包后,因为职业使然,我好奇地采访了你。
“患者苦红包久矣!”我的采访是认真的、严肃的。当然,南通市纠风办单独授予三院“无红包医院”的牌子,也是认真的、严肃的。但我依然要进行一次次采访、展开一次次质疑。
通过我的努力,我认定三院确实不收红包,并因此写了内部文章,向高层领导汇报三院的事迹。
但在准备进行公开报道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坎坷,因为质疑你们的,将会是每一个人,所以,严谨的总社编辑,不得不慎之又慎。个中反复,经历了三个多月。
此前,我已做了大量采访,一次次反证,三院确实不收红包。这种反证,绝对不是靠采访对象的赌咒发誓,也不是住院病人的随机采访。我问院方要了跨度一年的所有3000多出院病人的联系方式,从中随机抽取100人进行电话回访。这100个电话,我选择在单位机房打。机房24小时有人值班,不管别人怎么想,我希望我的努力有见证人。
电话一个接一个。打通的,多说没送红包;即使送了,医院也会想方设法退还;实在无法退还,就把钱打到病人的住院账户上,病人出院时,放在医疗费中结清。有的电话无人接听。不管通与不通,100个电话必须打完。
后来,总社终于派出“杀手级”调研记者,我们再赴南通,再次刨根问底。
后来的稿子,通篇以质疑的口吻,将原来平铺直叙的事实,一一质问出来。《当“无红包医院”成为“另类”》,获得了数百家媒体的采用,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尽管你当初也承认,三院不收红包就是一个“噱头”,如果没有这个“噱头”,身为传染病医院的三院,很难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但是,你的确做成了“无红包医院”。你知道吗?“无红包”,是很多人的乌托邦。
南通的先贤张謇说过,“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我相信,你做成了一二有用事业。
我想喝杯小酒,隔空为你送行。朋友相送,不需客套:今日三杯酒,后日三鞠躬。
慢走,王院长。
新华社记者 朱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