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或谁都有被某个场景、某个细节触动的一瞬,尽管那极可能是零星的,如碎片似的散落在记忆的某个地方,却会让人在不经意间想起,并因此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暖。
记得那是前年枫叶婆娑起舞之际,我搭乘航班从西雅图前往北京,10多个小时后,于无限好的夕阳时分抵达。
我婉谢朋友来接机,因为我知道那是下班的高峰,堵车是不可避免的惯常。让人家的宝贵时间耗在蚂蚁似行进的路上,岂不是一种罪过?虽然朋友一再说没关系,可我却不好意思。
推着两件不大不小的行李,循着机场的指示牌,到了排着长队的出租车站。等吧,反正不会让人等到地老天荒。好像正是受“既来之、则安之”心态的指引,轮到我上出租车时,反倒觉得这么快!其实已被冷风吹了半个多小时。
从司机一口的京腔,知道他是地地道道的当地人。只是他不像一般京城出租司机那样动不动就侃侃而谈国事、天下事,他只论天气论路况论老百姓关心的油盐酱醋。他也不问我从哪里来,仅问我去哪里。“从哪里来”,延伸下去可是一道哲学问题哦。
当时,车里车外,光线昏暗,我与他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好像也是对一路走走停停的慢时光的一种消磨。而我最怕遇上这种一会儿启动,一会儿刹车的状况,晕车会不折不扣地把我围困。我暗自对自己私语:不舒服是胃用来提醒自己的,可别真忍不住啊。可我终究没能挡住胃里的翻江倒海,不得不向司机求助。我有气无力地问他:“可否在路边停一下,我快忍不住了。”
他回头望了我一眼,我从他刹那即逝的眼神里,读到了关切。他说:“你再忍忍,这条路车流不息,我从下一个路口出去,那边安全些。”我除了点头,好像已经没有力气回话了。那一两分钟光景,仿佛一个世纪那般漫长。
车终于停下来,我解开安全带,冲下去,蹲在路边,既难堪又难受。尤其令我感到抱歉的是,我没有足够的纸巾将污秽清除。无地自容加重着我的不适。
这个时候,司机的声音从我背后响起:“你好些了吗?我车里有牛奶,你要不要喝一瓶?”我摇摇头,问他:“你有矿泉水吗?”他说他杯里有茶水,说完返回车里,拿出水杯递给我。这来自陌生人的善意,这善意含着的温度,远远超过了茶水本身。
北京于我而言是陌生中带着一些熟悉,每年回国,无论是转机或者停留几日,我几乎都会来这里。乘过不少出租车,这是我第一次遇到如此温情的司机,想必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体会会更多。
我觉得这细微的举动并非偶然,越是细小或不经意发生的事,往往是人性使然,是未加修饰的素面朝天。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