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是李记者吗?我看到您的稿子说有口罩厂需要买熔喷布,我这里有货,能帮忙问问对方吗?”
只因为此前的一篇稿件中提到湖南某口罩企业主说“最缺的就是熔喷布,根本买不到,现在是只要有货,不管什么价钱,我都要”,《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最近接到不少这样的咨询电话。(详见4月11日《民营口罩工厂主:从年年亏损到行情火爆但五味杂陈》)
此前,随着国内、国际上的口罩需求量不断加大,作为口罩最重要的原料,熔喷布的价格如火箭般上涨。
3月1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江苏省张家港骏马无纺布有限公司销售熔喷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疫情发生前,当事人的熔喷布售价为每吨1.8万元至2万元,但从2月起,价格每日都在上涨,2月底已上涨至每吨25万元至30万元,3月2日之后涨至每吨40万元。
4月中旬,《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接触的熔喷布卖家曾在3天内将报价从每吨40万元上涨至每吨60万元。
广东佛山一名在疫情期间“转行”做口罩的企业主称,4月份,熔喷布最高炒到100万元每吨。
不过,一切都变化太快。不到一个月,熔喷布市场急转直下。是什么让一货难求的熔喷布市场大变脸?
口罩产能迅速扩大而原材料供应不足是前期熔喷布价格暴涨的直接原因。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4月4日,我国经营范围包含口罩且在业续存的企业共计6.9万家,其中,有1.9万家企业是在1月25日疫情暴发后新增。
从服装转行生产口罩的某企业 摄影:《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李永华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4月30日,包括普通口罩、医用N95口罩在内,全国口罩日产量达到4.5亿只。而在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口罩年总产才超过50亿只。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国内疫情控制之后,国内口罩市场需求减少,口罩价格也逐渐回落。湖南某民营口罩企业主说,口罩现在虽然还不错,但不像二三月份那么火了,一些临时上马的口罩企业可能还没来得及生产就碰到卖不出的问题。
与此同时,一些巨头大量供货直接碾压市场。
5月9日,中石化发布消息,当天18时18分,随着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仪征化纤”)第12条年产500吨熔喷布生产线投产成功,疫情期间中石化紧急部署的两期16条熔喷布生产线全面建成,再加上合资企业7吨产能,中石化的熔喷布日产能达到37吨,合计年产能逾1.35万吨。
日产37吨是什么概念?有口罩企业主介绍,在无损耗的情况下,一吨熔喷布大约能生产25g一次性口罩105万只,或者KN95口罩60万只,亦或医用N95口罩40万只。
从服装转行生产口罩的某企业内的熔喷布 摄影:《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李永华
监管层也在加紧清除行业乱象。上述佛山企业主说,“现在品质差的熔喷布已卖不出去,一方面是因为市场监管更严格,另一方面是国内口罩的需求也没有原来大了。”
早在3月10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正联合公安部依法查处扰乱熔喷布市场价格秩序的违法行为,斩断哄抬熔喷布价格的违法链条。
4月29日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药监局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显示,国家7部门将联合对口罩等物资原料重点监管,开展专项整治。
4月初,广州的王先生到欧洲扫货熔喷布,卖给国内口罩厂,生意火爆。不曾想,到4月下旬,政策收紧,已经接了的订单都没法交货,不少熔喷布砸在手中卖不掉。
同样在4月,在有“熔喷布之乡”称号的江苏省扬中市,相关部门对当地熔喷布行业实施“休克疗法”——停业整顿。此后,该地区市面上一些质量一般的熔喷布成为“烫手山芋”,面临有价无市、无人接手的状况。而通过山寨熔喷布机生产出低劣熔喷布的小厂、小作坊,准备变卖设备“离场”。
海外口罩需求大,但同样遇到不少难题。
如近日广泛讨论的比亚迪“黑天鹅”事件。5月7日,美国加州州长加文·纽森称,加州此前向中国比亚迪公司订购了价值约10亿美元的口罩,其中已有数千万个外科口罩运达,但原定于当周运达的数百万个N95口罩,因联邦认证问题被延误。为此,比亚迪需退还加州购买口罩合同所支付的4.95亿美元预付款的一半,即2.4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7.5亿元)。
据了解,此前FDA已撤销中国60多家公司出口美国的资格,原因是经过CDC检测后发现,部分厂家出口的N95口罩过滤性能并未达到95%,部分口罩的过滤效果甚至低于50%。
5月11日,比亚迪对外解释,目前加州口罩订单的情况是延期交付而非取消,且对订单中的一次性医用口罩交付没有影响。
国内也在加大口罩市场整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