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对话”是澎湃新闻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联合发起的特别实习项目,由一群身处武汉的学子采访各个领域的武汉居民,描写疫情下的武汉众生百态。在这场名为“新冠肺炎”的风暴中,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每一个武汉人的悲欢苦乐,都将成为这段历史无法抹去的底色。
高硕当时还发了一条朋友圈,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华中科技大学校友会组织校友们向武汉源源不断地运送口罩、防护衣和消毒水等抗疫物资,但大量的物资也带来了不小的难题——巨量的数据信息让大家的Excel无法承受了,严重拉低了抗疫物资的运送效率。
最终帮忙解决了这一难题的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一群在校大学生,他们组成的互联网创业团队“冰岩作坊”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为校友会开发了一套抗疫物资信息管理系统。
高硕是华科新闻学院传播系的一名大二学生,同时也是冰岩作坊的产品组组长。
系统开发得越早,校友会的效率就能越快得到提高。高硕他们所能做的就是迅速调动冰岩全部人力物力,保证这款系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上线。
2月5日,团队接到了校友会的任务;2月11日,系统模块中优先级最高的物资物流部分首先完成并立即投入使用;2月14日,系统全部上线……
“其实我们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就知道它的使用寿命很短。”高硕说,“但觉得特殊时期,能有一天的用处就非常值得去做,甚至大家希望它能快点被用不上。”
以下是高硕的口述:
终于可以做点什么了
2月5日晚上,我正在刷微博看疫情新闻。凌晨的时候,我们冰岩的主管突然在紧急讨论群里发了一条消息。消息的大概意思是校友会找到冰岩作坊想做一些信息化的东西,问大家有什么想了解和参与的。
我看到是有关抗击疫情这方面的事情,当时就很想参加了。因为在华科上大学,所以对武汉这座城市很有感情。疫情爆发后,我一直待在家里,刷着网上的各种疫情信息,除了忧虑记挂之外,感觉自己什么忙也帮不上,很有一种无力感。
拿到项目需求之后,我们觉得系统本身开发难度并不大,它只是一个信息沉淀的后台,不涉及工作流。而且类似的开发需求我们之前有做过,算是比较有经验的。这次的难点主要在于紧迫的时间要求,校友会希望越快越好。
终于可以做点什么了。
不仅是我,包括整个冰岩作坊团,大家早就处于那种想做点什么但一直都没机会的状态。所以得到消息后,大家确定我们的时间和技术都能够满足校友会的需求,就决定接下这项任务。
我负责梳理清楚需求
作为产品经理,我主要负责梳理用户的需求,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信息架构、功能设计以及页面布局设计,最后产出一份产品方案,然后推动项目组完成整个项目。考虑到时间紧迫,校友会希望能够尽快把系统开发出来,我们决定加快进度,前端后台同时开工,最后进行对接。因为需要细致了解摸透项目,搞清楚校友会的工作流程和需要录入的信息,我一直在频繁与校友会进行各项工作文档的对接。
校友会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让人觉得很靠谱很感动。物资采购及运输的各项工作极为繁琐,但为了能帮助武汉及时获得医疗物资,他们一直是在争分夺秒地做各项信息沟通。
校友会中许多负责海外物资采购的国外校友,他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做,但是仍旧在校友会志愿工作上倾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协调对接货源与医院需求,为采购更多医疗物资而不断奔走。即便是当地凌晨一两点给他们发消息,还是会得到内容详细、精神饱满的回复,效率高又热情。
参加系统开发之前,校友会捐赠医疗物资的文章就曾在我的朋友圈刷屏。北京校友会超级给力,联合其他校友会采购医疗物资,仅仅六天,从德国发往中国的多批医疗物资就陆续抵达武汉,并被分发至急需物资的一线医务人员手中。“这批包含25000套防护服,240000副口罩(FPP2等级218400副;FPP3+IIR等级21600副)和4000个护目镜的物资,发放至湖北16个城市的64家医院 117个科室。”
大家越战越勇
正式设计方案之前,我先去查阅了一些平台搭建类的资料。互联网业界就有77个产品经理做过和校友会一样的事情,他们把沉淀下来的一些信息管理的经验写成推文,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之后就开始想方案,如果卡壳的话就会和小马讨论,方便尽快打开思路。
小马是冰岩上上届产品组的组长,现在大四,正在实习。当时接到项目时,因为之前只做过一些h5和社团网页之类的小项目,我对自己有点缺少信心。
我跟小马说:“我想参与,但是我很菜,担心会做不好。”小马安慰我说没关系,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他,我才有底气接下这份工作。冰岩差不多都是这样,老带新,学到的东西都是靠这种一届带一届出来的。这次项目里,小马就教了我很多项目管理要注意的问题和跟项目组进行沟通的技巧。
整个方案主要是四个模块,物资物流、货源信息、医院需求和财务。医院信息部分比较简单,完整呈现录入的信息就可以了。货源信息和物资物流就比较麻烦,这两部分涉及到的主体信息和流转环节很多也很复杂。财务优先级最低,就被放到了最后再做。做方案时简直想到头秃,我当时还发了一条朋友圈,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会觉得如果自己当初学习更认真一些是不是就能做得更好一点。
和校友会过方案一般是通过微信线上会议,沟通比较方便。校友会也给出了意见,比如因为信息过多,希望能够增加页面搜索功能,以及因为口罩型号繁多,想要一个型号下拉列表,有常用默认的选项可以选择等等。这都是一些小改动,基本方案就算是定下来了。
之后就是画原型图和写prd(产品需求文档),我和小马一起画了差不多一夜和一个上午。原型图和prd是给设计和开发看的。开发需要知道,用户点哪里,会出现什么反应,甚至弹窗大小、出现的几秒都要精确。时间真的太紧了,我现在还记得和小马一起画原型图那天晚上,一直画到凌晨四点多,实在是画不下去了,感觉自己都快要画吐了。第二天我本来打算八点起来画,给自己定了个闹钟,结果那天早上六七点就自然醒了。有事情做的时候自己往往也就睡不着了。
接下来的主要工作就交给设计、前端和后台了,我主要负责修订设计图和催开发盯进度。设计小姐姐效率奇高,我们7号两点给的原型图和prd,她三点多就出设计图了。主要是前端和后台一直在忙,需要不停地敲代码。前端的同学住的小区因为疫情原因晚上11点就会断电,他晚上会一直改到断电为止,第二天早上来电后接着赶进度。后台的同学就一直熬通宵。整个沟通过程中系统会不断完善,随时增加新的需求,所以前端和后台往往一睡醒就会发现有一堆新的文档在等着自己。但他们就像在战场上的战士一样,越战越勇。
大家虽然天南地北,但我们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大家同心协力,每个人的目标都是为了尽快把系统开发出来。
感觉亢奋又踏实
时间紧任务重,那几天一直在赶进度,工作量大导致作息混乱,每天可能也就睡上大概四个小时。而且有时候睡觉也不是因为困,实在是干不动了,睡一会儿缓缓精神起来接着干。我家人也特别支持我做这个事,我说我要开线上会议了,我爸就会把电视关了。父母那时候都是尽可能给我创造好的环境,不会进来打扰我工作。
基本上我每天都是穿着睡衣在床上工作,也没有怎么正常吃饭,感觉饿了就随便吃点零食,因为疫情原因,太久没出门采购了,零食还是过年之前屯的那些。为了节省时间,每天只是简单地洗漱一下,很快地冲一下澡。那几天一直都没有洗头,因为如果洗头的话还要花很久吹干。
工作虽然很忙很累,但精神状态还是很好的,感觉很亢奋也很踏实。不只是我,项目组其他人也都是这样。
之前疫情爆发后经常看新闻,每天都是一直在听各种坏消息,朋友圈的气氛也特别地压抑,心情一直都不是很好。那几天相当于暂时屏蔽了外界,朋友圈根本顾不上刷,社交媒体也没空看,每天就是讨论和工作,一下子感觉心安了很多。
2月11日,系统模块中优先级最高的物资物流部分首先完成并立即投入使用。其它模块也在之后的几天陆陆续续地上线了。2月14日,系统全部上线。
我感觉如释重负,好像才突然意识到身体的疲惫,闷头就睡,直接从晚上十点睡到了第二天下午两点。
日常作息回到了正轨,重新捡起了因为系统开发而中断的雅思考试准备,生活又恢复了以往平静的节奏。但我知道,心情不同了。
系统并不完美,它的使用寿命可能也并不长,但这都不重要。我的工作对于整个抗疫事业来说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我认可自己的努力与付出,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用了我学到的知识,做了我力所能及的事。
目前虽然因为疫情原因宅在家里上网课,但是我相信春暖花开,一切向好,疫情终会结束,武汉解封就是最好的证明。
现在我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华科能够尽快开学,期待能够早日回到武汉,和武汉的同学朋友们一起相约吃火锅吃夜宵。
(指导老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师 周婷婷;澎湃新闻记者 崔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