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远同梦――华侨华人与新中国特展”现场 |
2006年,马来西亚归侨、世界冠军江嘉良使用的签名乒乓球和球拍 |
陈嘉庚、司徒美棠等侨领参加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照片,钱学森等人写给留美学者的回国倡议书,广州华侨新村第一期规划设计图纸,英国归侨、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的工作笔记……10月30日,“行远同梦――华侨华人与新中国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270余件/套珍贵展品系统回顾了华侨华人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展现了华侨华人与祖(籍)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温情故事。
美国华侨制作的五星红旗
此次展览由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与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承办,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协办,绝大部分展品来自华侨华人及其亲属捐赠,其中至少70件文物为首次对外展出。
展览以时间为轴,串起家国情怀、心系中华、赤子丹心、共创辉煌、砥砺同行五个单元,讲述了不同历史时期华侨华人的爱国故事。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他们抛家舍业,冲破重重阻碍,毅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后,他们率先回中国投资兴业,促进中国经济腾飞;进入新时代,他们紧抓发展机遇、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发挥自身优势,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件件鲜活珍贵的历史文物,充分反映了华侨华人与祖(籍)国母亲休戚与共、荣辱一体,实证祖(籍)国好、人民好、华侨华人好的历史命运。”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说。
展厅里,一面长2.46米、宽1.5米的五星红旗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纽约华侨衣馆联合会为庆祝新中国成立而制作的五星红旗。”讲解员介绍说。1949年10月,远在纽约的华侨衣馆联合会通过香港《华商报》得知新中国国旗的尺寸,委托美国一家老牌制衣公司以高级毛料缝制了五星红旗,悬挂在纽约唐人街衣联会临时会所的旗杆上。这面五星红旗表达了美国华侨对新中国成立的欣喜与自豪。
归侨运动员获得的国际金牌
“我当年就是坐这样的轮船回国的。”在一张印尼华侨学生乘坐“芝万宜”号回国的巨幅照片前,86岁的王文教激动地与照片合影留念。
王文教是享誉世界的羽毛球运动员、教练员,曾担任国家羽毛球队总教练,今年9月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展厅墙上挂着的一张《印尼华侨球队公约》,上面就有王文教的签名,他归国的故事正是由此开始。
1953年,印尼华侨组织体育观摩团回国参加在天津举行的全国篮球、排球、网球和羽毛球运动会。为了加强团员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观摩团领队方定埙亲自制定了《印尼华侨球队公约》,并经每一名队员签字认可。由于办理回国手续遇到困难,观摩团错过了在天津市举行的运动会,改为在各大城市分别举行友谊比赛。“每场比赛我都赢,都是大比分,但我一点也不高兴。这说明当时国内羽毛球运动水平比较低。想来想去,我决定回来。”1954年,王文教和搭档陈福寿从印尼回国,满怀热情投身于新中国羽毛球事业。
在《印尼华侨球队公约》旁边,有一套击剑运动的比赛服和一块金牌,这是印尼归侨陶金汉参加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男子击剑比赛夺冠的见证。“新中国成立后我就很想回来,1953年我和姐姐回到祖国,那时我18岁。在武汉读了3年高中后,我考入北京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前身),毕业后留校任教,也与运动员一起参加比赛。”陶金汉对记者说。
1966年11月,首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在柬埔寨举行,陶金汉代表中国击剑队参赛。“这是中国击剑运动员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我获得了男子花式剑(即现在的男子佩剑)冠军、轻剑(即花剑)第三名和重剑第五名。”回忆起站在国际领奖台上为祖国赢得荣誉,陶金汉备感自豪。“如果没有祖国对我们的栽培和关照,就不会有我们后来取得的成绩。”
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到1968年,超过7万名华侨学生回国升学。为了安置他们,在北京、广东、福建等地设立了多家华侨补习学校。展览中呈现了华侨学校学生的校徽、奖状、毕业证书、同学录等。“你看!大家仰头眺望着祖国,我们回国了。那种激情、兴奋,非我所能描述……”印尼华侨学生陈秀兰1951年追忆回国情景的手稿,读来让人格外动容。
青藏高原铁路科研的储物箱
“除了那些著名的爱国侨领、功勋人物,还有许许多多归侨侨眷默默奋斗在祖国的平凡岗位上,他们的故事在展览中也有所呈现。”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研究员陈永升说。
一只小巧的银色手表躺在展柜里,诉说着它的主人不惧艰险的回归之路。1950年底,泰国华侨许玲不顾父母反对,乘轮船回中国。由于没有身份证明,她和十几个同样双重国籍的人一起在底仓里躲了20多个小时,直到轮船出境了才出来。在船上,许玲响应抗美援朝的号召,捐出了自己的首饰和一对瑞士产米陀牌女式姐妹表中的一块,另一块一直保存至今。回国后,她如愿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抗美援朝战场。
展厅里有一双棕色长筒雨靴,是新加坡归侨郑加1970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时穿过的。不远处的中心展柜里有一个斑驳简陋的木质储物箱,是郑加1976年参加青藏高原铁路科研时使用的。从东北黑土地到西北高原,哪里需要他,他就去哪里挥洒汗水。
展览的最后,一面L形的照片墙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里展示的是广大华侨华人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在国内参与公益事业,还有海外侨胞回国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的场景。”讲解员说。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1月29日。展览内容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网站上同步展示。
(责编:李枫、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