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疫情打乱的教学节奏逐渐恢复,不少省市部分学段已经陆续开学,高三年级率先复课。
然而,复读生们急了。学校是开学了,培训机构却不得开展任何线下培训活动,在补习学校上课的复读生们无法及时复课。
与此同时,复读现象本身具有争议。“高三打基础,高四985”,越来越多的复读生与应届生一起,挤入高考赛道。所以,该复课吗?
复课
当前疫情防控效果明显,但还不是歇口气的时候,对疫情还需保持足够警惕。
防控疫情的同时复学复课,各地普遍“错峰开学”,需中高考的高三、初三年级先行复学。
4月7日,黑龙江、吉林、河南等9省份高三学生同天开学,全国迎来一波高三开学小高峰。此前,已有11省区市高三年级陆续开学。目前,北京、湖北开学时间仍待定。
不过培训机构还在观望。早在2月14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就发布了《关于严禁任何校外培训机构近期以任何形式开展线下培训的紧急预警》。
日前,不少西安群众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咨询高考补习机构复课的问题。“都是高三,希望公平对待”,复读生家庭担心影响学习进度。
陕西省教育厅此前发布通知称,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学前,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开展线下培训活动。
按照“错峰开学”要求,高三年级率先复课,非毕业年级在后,幼儿园要视情况而定,高校由于生源跨省流动开学时间更为谨慎,那么培训机构的复课时间更是遥遥无期,复读生可等不及。
不止陕西,北京、杭州、安徽等地也要求培训机构暂不允许开展线下教学。根据4月2日安徽省教育厅印发的通知,培训机构复课还有“机构基本防控条件不具备不组织线下培训”等“四不”要求。
由于培训机构人员流动性比公立学校高,而且教学点分布比较散,防疫要求就显得更为严格。
升学规划专家梁挺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禁止培训机构复课的担心,主要在于培训机构未能完全按照疫情防控措施下复课的要求,只要存在隐患和风险,复课就难以实现。
差别
对高三考生来说,冲刺阶段还是习惯在学校和同学集体学习,不止是氛围,还有效率。
最近福州、南宁、抚州高三复课,梨视频采访的几名高三考生,纷纷表达了复课的欣喜。
“马上就要高考了还在家里,比较焦虑。”
“虽说网课比较自在,但对我们高三学生来说还是有局限性的。回学校复课,觉得自己又有救了,可以真正地冲一把了。”
一般的知识学习在线教育可以替代,不过在学习深度上很难跟课堂教学相比,如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就很难学得那么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此前跟中国新闻周刊指出。
对毕业考来说一般的知识学习足够了,但对甄选人才的选拔考就远远不够。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而非合格性考试,学习的深度决定竞争的程度。
眼下各地高三相继复课,留给考生冲刺的时间不多了。虽然日前教育部发布公告,高考延期一个月,但冲刺时间满打满算不足100天。
培训机构不复课,这让家长焦头烂额。有群众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称,自己是一名高三复读学生的家长,孩子在西安方正补习学校复读。他们接到学校通知不开学,听到消息犹如当头一棒。
“请西安市不要把复读生和高三生区别待遇,也给复读的孩子们和高三生一样等同待遇,一视同仁开学复课。”有提议声称。
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日前西安市教育局答复称, 已对全市高考补习机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摸底,建议明确中高考补习机构开学时间。
争议
不过,复读现象本身是存在争议的。
对复读生来说,高考已“失败”一回,再不能把时间耽搁在无法复课上。更何况,对采用“3+1+2”新高考的江苏、湖北、河北等八省份考生来说,今年是文理分科最后一届,复读机会不多了。
而对应届生来说,不仅要与同学竞争,还要比拼复读生。更何况,随着高考录取率的提高,落榜复读生大幅减少,高分复读生开始增多,如今连复读学校都开始有了招生要求。
去年高考期间,一则“四川省前1万名有6300个复读生”的传闻,掀起网络上对复读生的集体声讨。梁挺福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高分复读热是因为想就读好大学依然很难。
如此应该积极为复读生复课么?梁挺福跟中国新闻周刊指出,复读机构不管是为了学生的前途考虑还是未来口碑着想,首先都要积极主动跟行政主管部门联系,提出诉求以及明确争取保障复读生的复课权利,且提供明晰的可执行疫情防控实施方案,这时候学生健康比提分还重要。
其次,及时跟家长和学生沟通做好继续在家停课不停学的准备,可以借助在线教育平台跟随复读学校老师学习。据他了解,有些复读机构就邀请一些公立学校名师作客讲座给学生授课,想方设法尽可能照顾到学生们。
无论如何,选择复读是学生的权利,教育管理部门是有必要考虑他们的诉求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
他建议应把“错峰开学”的精细化管理推而广之,用在培训机构的复工、复学之中。对于培训机构实行封闭式管理的高复班,可率先进行复学,这也可为培训机构的全面复学复课探探路。
任何抉择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复读也不例外,复读不一定等于提高分,也有可能成绩更差。
梁挺福表示,甘蔗没有两头甜,既然选择了就坦然面对,复读机构、家长和学生以及教育主管部门之间要积极沟通协调,调动社会资源,调整心态,积极备课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