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交了几万块的保费,退保时却被保险公司告知只能返还几千元,这时有人告诉你,可以帮你拿回全部保费。相信不少人会因此心动吧。
“我想退保了,最近有好几个人给我说,我买的保险不合适,建议我退了买新的。快帮我拿下主意。”好友小禾(化名)在微信上发来这样一段语音。
最近小禾在几年前买的某公司一款万能险,马上就要续交保费了。有多个自称保险代理人的人找到她,说这款产品越到后面越不合算,劝她退保。她于是犹豫了,今年的保费还要不要继续交,要不要退保买新的?
根据相关规定,如果在投保的犹豫期过后再退保,都会产生一定的损失,能拿回来的钱通常都比当初交的保费要少得多。
得知交了几万保费,才能退回来几千,小禾发出一声“太不合算了”的长叹,打消了退保的念头,心不甘情不愿地交上了这期的保费。
事实上,像小禾这样的潜在退保消费者,已成为一些机构的商机所在。
“为您及时止损,全额退保”,如果在淘宝、闲鱼上逛一逛,会发现有各种打着这类宣传的商家。在一些交易活跃的店铺,评论栏里好评如潮,买家表达着拿到退保款后的感激之情。
然而,这门红火的生意,近日却被监管部门发出“黄牌”警示,提醒保险消费者要警惕“代理退保”的风险隐患。
在此前的2月的2019年年报发布会上,中国平安高层则公开吐槽,平安的退保率同比微增,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专门针对该公司的退保黑产业。
代理退保并非新事物,去年多地银保监局发布过相关的风险提示。而这一次上升到银保监会层面,让这一现象进入到更广泛的公众关注视野。
“这种通过‘钓鱼维权’开展的代理退保,已经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对正常的保险市场形成了冲击,损害了保险公司的利益,更损害了投保人的利益。”威诺律师事务所金融专业律师杨兆全表示。
虽然一些保险消费者通过代理退保拿回了保费,但其中的风险不可忽视。银保监会提示,“代理退保”行为隐藏着失去正常保险保障、资金受损或受骗以及个人信息泄露等三大风险。
据业内人士透露,保险业“全额退保”维权模式,“首创”于北京中高盛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滨。近来他因状告银保监会,要求11.58万亿元巨额惩罚性国家赔偿而引起关注。李滨本人亦曾对媒体表示,这种由他自创的民事+行政同步维权的“立体式”维权方式,后来被人滥用导致失控,形成市场乱象。
如果保险消费者确实因为销售误导以及个人财务状况等原因产生退保,那么如何正当维权?维权路上如何“避坑”? 低成本、高收益、高需求的退保“黑产”能否根治?
“全额退保”:馅饼还是陷阱
作为一个比较有风险意识的人,几年前乐婷(化名)就给自己和老公买了一份重疾险。随着新产品的不断推出,一些轻疾也被纳入保障范围。这么一对比,乐婷感觉自己的这份保险很不划算,于是升起了退保的念头。
打了保险公司客服电话,乐婷得知如果退保,只能按保单的现金价值(Cash Value)来退。现金价值指已交保费扣除保险公司管理费、佣金、风险保费以及剩余保费所产生的利息等项目后,退还给投保人的钱。退保便是体现保单价值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按照《保险法》规定,保险消费者在犹豫期(一般为投保后10天-15天)可以全额退保,但过了犹豫期、已交满2年以上保费的,退保时退还保单的现金价值。
通常来说,保险产品前期的现金价值很少,随着缴费期限而增加。但一些万能险最初两年的现金价值可能为0,还有一些产品的现金价值随着缴费时间的增长而逐年降低,或先增后降。
这也意味着,如果中途退保,消费者能拿回来的钱远远小于所交的保费。
交了几万块保费却只能拿回几千,对于这样的结果,乐婷自然不能接受。听从一个熟人的指点,乐婷打算在淘宝寻找退保维权公司代办退保。
一搜“退保”,便出现一串打着“全额退保”醒目大字的店家,都声称提供专业团队、专业服务,可以对任意地区和任意险种进行退保。有的还列上了可以退保的保险公司名单。
乐婷随手点开一家交易量居前的卖家。客服发过来一个微信号,要求乐婷在微信上聊,理由是在淘宝上“很多关键词发不了”。
(图片来自受访者的淘宝截屏)警惕性很高的乐婷马上放弃了这家,点开另一家交易活跃的店家,咨询如何才能退掉几年前买的万能险,客服表示要先帮她看一下保单情况的评估结果。“如果好取证,就可以全额退保。”
据介绍,该卖家提供退保咨询、保险止损和司法维权等服务,声称帮助那些想退保又面临高额损失困境的消费者,通过合法途径,维护其合法权益。
对于如何收费,该店家表示,前期不收费(有一些则收10%的押金),退成功之后收取30%的佣金。客户收到退保款项后,再把佣金转给店家。客服还很周到地提醒,如果出过险,得到过理赔,不可以全额退保。
如何委托淘宝卖家帮自己办理全额退保呢?客服表示,需要买家提供保单的基本资料和身份证等个人证件材料,然后与之签订代理维权服务协议。
一想到要把身份证、银行卡号、手机、家庭地址等核心个人信息交给陌生人,而这些信息一旦交出去自己完全不可控,颇有隐私保护意识的乐婷还是犹豫了。
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正是银保监会在风险提示中所列的三大风险之一。据了解,这些从事代理退保的组织或个人,还会将消费者个人信息资料恶意使用在信用卡套现、小额贷款等业务。如果有的消费者想终止“代理退保”协议,还会被这些组织或个人利用这些个人信息用极端手段骚扰消费者,迫使其再次投诉。
此外,对于保险消费者来说,可能会从因销售误导买错保险的“坑”里,落入到另一个 “坑”里。
根据银保监会的风险提示,一些代理退保组织在为消费者办理了退保后,会诱导消费者“退旧投新”,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或其他公司保险产品来赚取佣金。更有甚者,还有一些不法团伙诱导消费者参与非法集资。
即使幸运地没有遇到这些骗局,也确实获得全额退保,但消费者还将面临失去保险保障,处在失保“裸奔”的风险之中。
“如果确实想要退保,最好是先投保一款新产品,然后等过了90天等待期之后,再退保旧产品比较好,这样可以新旧保险无缝衔接,就不会出现失保空档期。”一位保险经纪公司人士表示。
该人士同时提醒,消费者在退保的时候还是要想清楚,新产品一定比旧产品更划算、更便宜、保障更合理吗?
乐婷对比了一下,如果以自己目前的年龄再投保一款新产品,每年缴的保费比当初买的那款要高出不少,毕竟保费与年龄成正比。而且人到中年,已有了甲状腺结节之类的小毛病,体检单上也有几项+号,这也将成为她投保时的减分项甚至会被拒保。经过一番比较,乐婷还是打消了退保的念头,表示“沉没成本太大。”
一位保险公司客服部门人士表示,如果消费者退保不甘心,加保又没钱,其实可以选择“保单转换”,转换成同一家公司的另一款产品。或者进行“减额交清”,即少保障期限或降低保额。“投保需理性,退保更要谨慎。”该人士表示。
销售误导的因,种下退保的果
不过,生意兴隆的退保“黑产”显示,义无反顾地选择退保的保险消费者大有人在。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是在被忽悠之下,稀里糊涂地买了保险。日后想吃后悔药,办法就是选择退保。
“现在有些投保人糊里糊涂地被骗退保,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对投保利益等内容不明白,认识不轻。糊里糊涂退保,源于糊里糊涂投保。”杨兆全表示。
不过,对于代理退保的组织或个人来说,退保并不是糊里糊涂,而是有满满的套路。
“保险不骗人,但是人骗人。当初套路别人,也会被别人套路。”一位保险业人士表示。
上述保险业人士透露,很多保险代理人在销售保单时,会用误导、诱导、夸大保障收益、送礼、返佣甚至垫资等方面让保险消费者签下保单,有的甚至代办投保手续或代签保单。种种销售误导行为,也是当前保险纠纷和投诉的一大主因。
一位寿险公司人士表示,一些保险产品的条款表述很复杂,尤其是健康险产品,代理人在销售产品时对于售前须知、特别约定、除外责任等未对消费者明确告知,也为日后纠纷埋下种子。
银保监会公布的2019年保险消费投诉情况显示,人身险的销售纠纷,占人身保险公司投诉总量的48.05%,主要反映夸大保险责任或收益、未充分告知解约损失和满期给付年限、承诺不确定利益的收益保证等。
充分利用监管部门对于保险公司销售误导的监管措施,正是很多代理退保中介能够为消费者争取到全额退保的“奥秘”。
《财经》记者浏览淘宝和闲鱼发现,这些代理退保中介强调,对销售误导维权,可以全额退保。
(图片来自闲鱼)杨兆全指出,这些代理退保中介利用保险销售、保险监管上的漏洞进行退保实则是一种“钓鱼维权”。
据了解,代理退保中介在接单时,都会详细向消费者了解,当初购买保险产品时,保险代理人是否对其做了一些承诺,是否有夸大保险责任或者保险产品收益的情况,有无承诺返佣等等。如果确认存在这些销售误导行为,甚至有一些代理退保中介还会刻意引导消费者编造保险代理人销售误导的情节,然后投诉程序开始启动。
一位处理过多起退保纠纷的人士透露,很多保险公司确实在销售误导等方面存在一堆瑕疵,只要在退保申请书里把这些事实列明,再打银保监会的12378消保热线投诉,一投一个准,保险公司基本上就会乖乖就范。
向监管部门投诉成为顺利退保的“利器”,一个原因在于投诉率是保险公司的重要考核指标。重视消费者投诉,亦是监管部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举措。
今年3月起施行的《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处理管理办法》规定,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健全消费投诉处理考核评价制度,将消费投诉以及处理工作情况纳入各级机构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在各级机构高管、机构负责人和相关部门人员的薪酬分配、职务晋升等方面设定合理考核权重。
在闲鱼和淘宝上,一些卖家贴出的保险消费者投诉处理确认单上,显示了向某地银保监局反映业务员销售问题,经由保险公司与消费者协商,退回了保单解约金。
在投诉确认单上往往还有一行文字:消费者需要承诺不对外宣传相关投诉处理的内容,否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投诉考核,成了悬在保险公司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杨兆全认为,保险公司在销售保险产品时,要将信息充分告知投保人,做到信息透明化,“投保利益是什么、有哪些风险、每年度如何续费,退保手续如何办理,退保有什么损失等等,都要充分向投保人告知。”
退保黑产的出现,是从第三方来倒逼保险公司和保险销售人员严格规范销售行为。
退保维权为何黑化
退保原本是投保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为何会衍生出黑产业?
据一位资深保险业人士介绍,保险业首个开展“全额退保”维权,便是近来因向银保监会要求11.58万亿元惩罚性国家赔偿而引发争议的北京中高盛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滨。2010年李滨代理的一例江苏泰州退保案,经过民事诉讼和行政投诉两条路径,投保人最终获得全额退保并获得赔偿。
李滨曾对媒体表示,很多普通保险消费者无法弄明白保险条款,在与保险公司发生理赔纠纷时,需要专业的律师为其代理诉讼或解疑答惑,通过诉讼和非诉讼方式维护保险其合法利益。
一位监管部门人士表示,为保险消费者提供正当的退保咨询,是一项有利于消费者维权的法律服务。最初的一些保险索赔公司,也是保险业内人士和法律人士组成的专业团队。
“《消费者保护法》修订后,纳入了金融消费的内容,有些地方对金融欺诈行为支持三倍赔偿,这些在客观上为退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上述金融监管部门人士表示。
据了解,《消费者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即所谓的“退一赔三”。
那么,原来是正当的退保维权,为何会黑化成为地下产业?
按李滨对媒体的说法,这种由他自创的“民事+行政”同步维权的“立体式”维权方式,后来被人加以公司化运作,因滥用和逐利导致失控,形成市场乱象。
一些保险业人士认为,有需求便有市场。亦有一些消费者突遇变故等钱用,但通过正式渠道退保只能获得微薄的现金价值,求告无门,只好求助于代理退保中介。当然也有一些保险消费者是“无利不起早”,通过代理退保中介不仅拿回全额保费,还有利息,有的还能实现二次退保,即使扣掉付给中介的30%的佣金,还有得赚,何乐而不为?
“不退保就投诉”,在代理退保中介的“指点”下,消费者会直接投诉到监管部门。很多保险公司为了免受行政处罚,往往选择花钱求安,退保了事。
杨兆全认为,监管机构对投诉率的规定不科学,对于保险公司的投诉情况,没有区分投诉的原因。一些保险公司为了降低投诉率,往往息事宁人,在客观上助长了恶意投诉现象,让恶意投诉者更加有利可图,客观上导致了恶意投诉现象的蔓延。因此有必要完善考核方式,改革一些不科学的监管要求。
亦有一些保险业人士指出,保险公司因为自身绩效考核机制的问题,也是退保“黑产”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据了解,保险业务员入门先给自己和亲友买一圈保险,即所谓的“自保件”“人情件”,以达成考核业绩,一年后再退保,已是业内的公开秘密。而一些基层机构的高管为了完成当期业绩,也会指示员工先买后退保。
“清除退保黑色产业琏,需要监管部门、保险公司、业务员、消费者合力而行,否则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位保险业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