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说简单一点,就是“纠错”,让那些做错事的人能够认识自己的错误,以便更有效率地做事。
但人都有惰性,好吃懒做,吃软怕硬等等,这些都是大多数人,或多或少存在的现象。
你要纠正他人的错误,你就要严厉地批评,甚至处罚那些做错事的人,这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做坏人——不怕得罪人。否则对方可能就不会把自己的“错误”放在心上。
这是非常现实和显然的道理。但是企业管理中敢于、善于做坏人的人很少,多数人愿意充做好人。
这就是我们管理上面临的最大困境:既想管理有效率,又不想得罪人。
1
中层不坏,累死三军
中层干部承上启下,如果他们不愿做坏人会产生很大的弊病,甚至会滋生成为企业管理中的“毒瘤”,其造成的危害是很难消除的。
有这样一个企业,每次检查都会有一大堆的问题,而且存在问题的类型大多相似,诸如记录、劳保穿戴、现场监护等方面的问题,什么时候查什么时候有。
有一个质量认证师曾经连续几次为这个企业进行咨询认证,发现许多数年前就指出来的“不符合”,尽管已经整改完毕,但类似的“不符合”依然存在。
当时这个咨询师用“割韭菜”来形容这个企业存在的问题——割了一茬,又一茬。
尽管企业老板也非常头痛,大会讲小会讲,要大胆管理、严格考核,要分析原因、抓住根源,等等,但却没有明显的效果,一切依然如故。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
主要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管理层,那些担任管理要职的中层干部不愿做坏人,尽管查出的问题有明确的处罚规定,但仅有很少的问题列入了处罚,多数问题只是在会上说一说,喊一喊就认为已经尽责了。
现实的问题是,当一个人犯了错,十有八九会受到处罚时,他就会避免犯错误;当一个人犯了错,十有八九不会受到处罚时,他就有可能会抱着侥幸的心理去试错。
当员工有这样的心理时,糟糕的局面就出现了。
是非分明却不能旗帜鲜明,这样的企业状况我是真实地感受过的:
做员工的既不敬畏“制度规定”,也不敬畏“领导干部”,这样的企业会管理好吗?
好孩子是管出来的,坏孩子是惯出来的。
你让一步,他就会进一步,你认为这是“爱”,他却认为是理所当然,是自己应当拥有的权利,如果你不“爱”了,他就认为你这是在为难他,不为他考虑。
多少做父母的为自己的孩子所累?有的说起来让人心酸,而一切的原因就在于父母自己。
这样的情况放在企业也是一样的,甚至会更甚。
孩子心中会有父母,他可能会考虑到父母的感受,但下属心中却不一定会有领导,他不会顾及上司中的面子,甚至会想方设法与你做对,找你的麻烦。
2
高层不狠,中层不坏
中层不坏,累死三军。但中层坏不坏,还要看高层狠不狠。
很多时候,不是中层不够坏,而是高层不够狠。你是不是能够狠得下心来去逼迫中层去做坏人。
美国原国务卿科林·鲍威尔谈到,自己选什么样的副手时说到,“我总是选那种比我狠、比我恶的人。遇到事情,我扮好人、唱红脸,他做恶人、唱白脸。”
他在任101空降师第2旅旅长时,索尼·塔克是他的主任参谋,每次有人让他不开心的时候,他都会告诉他一声。
过不了多久,就会从隔壁那边儿传来索尼·塔克的高声呵斥:“伙计,过来,你让我们上校不高兴了。他不高兴,我就难受;我一难受,你中饭就别吃了。”
另一位国务卿——理查德·尼克松,曾经这样解释自己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他的工作就是要保证其他人远离总统的两间办公室……” 办公厅主任要替总统做总统不喜欢的事情:当面对质、批评指责、纪律约束。
霍尔德曼要充当解雇职员和侮辱谩骂别人的角色――并且假如有人真的想见总统的话,就必须先来见他。
尼克松甚至毫不掩饰地说:“霍尔德曼承担的工作是白宫最为恶劣的工作。” “霍尔德曼就是我的擦屁股男孩”。
科林·鲍威尔和理查德·尼克松都是受人尊敬的领导人,但他们毫不掩饰自己就是通过让下属去做坏人,来达到自己管理的目的。
许多国内企业,特别是一些企业管理“松散乱”,大量的“低老坏”问题长期存在,这与各级干部不愿做坏人,特别是高层领导的“思想定位”有很大的关系。
实际上,国内许多著名的老板都不是手软的人,像任正非、董明珠等对自己的下属要求的都很严。
作为高层,你要想带领一个团队管好一个企业,你就要能够狠的下心来,一方面不要怕得罪你的中层干部。下面有了问题,不要追究基层员工的责任,而是要追究中层干部的责任。
你只要这样做了,中层就会揪住下面不放,就会理直气壮地扮演坏人的角色,一级抓一级就是这样形成的。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不愿得罪人的中层干部,特别当你需要他扮演坏人角色的时候,他却缩手缩脚,无动于衷,你不要容忍他,要能够狠下心来撤换他。
否则最后出来收拾乱局的必然是你,而不是你的下属。
意大利著名政治家尼科洛·马基雅弗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
虽然让人们既害怕你又喜欢你是种很理想的状况,但是当你必须两者选其一时,如果想获得和保持权力,那就应该选择让人们害怕你。
你只有经历过了,你才会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文章来源于:网络,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