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新闻 >

穷人思维与富人思维,两个陷阱,一个根源

时间:2020-04-08 15:03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我的上一篇文章,写了人的自我进化的话题,不管是想成事,还是想追求更好的生活,我们都必须做出思想上的改变。后台有个朋友留言,说文章中提到了为什

我的上一篇文章,写了人的自我进化的话题,不管是想成事,还是想追求更好的生活,我们都必须做出思想上的改变。

后台有个朋友留言,说文章中提到了为什么有些人的财富是另外一些的几万倍甚至是上亿倍,问我能不能谈谈富人思维和穷人思维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好,我们今天就聊聊这个话题吧。

《大学》里有两句话,其实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我想,很多人看到这一句的时候,可能已经开始骂人了,因为在我们很多人的认知中,无商不奸、无奸不商,他们的钱哪有好来的?可以说,这种现在是存在的,但是,如果你只是愤怒,只是想骂人,可能对你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如果你想做出改变,先试着把这种情绪放下,看看到底问题出在哪儿,看看真相到底是什么,再骂也不迟。

我们可以先说结论,富人和穷人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在创造新的财富,也就是做财富的增量,一个是消耗财富,也就是现有的财富存量。

就像我们从公司领工资,我们领的工资,就是别人已经创造出来的财富,是存量,而投资公司的老板,则是用财富的存量,组织了一群人,帮他去创造增量。有人可能会说,我即使是打工也是在创造新的财富啊,创造财富的是你的职务行为,虽然都是一个人,但是角色不同。

当然,老板里也有很多穷人,这里只用常见的一个场景来说明。抛开这个场景,我们从贫富的角度来说,拥有更多财富的人,更有创造力,因为如果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人都懂了,那自然它的价值就会降低,因为互相之间会产生激烈的竞争。而创造出新的方法,更高效的解决问题,才能够赚到效率差距中间的一部分,说到底,也就是你是不是提升了资源的使用效率,这个资源既包括资本、自然资源,更包含人的作用和价值。当然,很多人都想尝试,因为,如果一旦成功,自己就可以获得巨大的财富,但是,这个成功率是很有限的,也就是真正能够赚到这个差值部分的人,少之又少,这也就让他们之间财富的差距被指数级的放大。

穷人思维与富人思维,两个陷阱,一个根源

商人爬到顶端

我们具体来看一下,是如何造成贫富之间的思维差距的

第一个思维陷阱:公平陷阱

这个我前边的文章里专门谈过,这里只引用结论吧:

我们总是认为付出就会有回报,我们把这种关系理解为一种线性关系,就是说我付出了60分就要得到60分对应的回报,付出100分就要得到100分的回报,而实际生活中,我们想要得到的回报远远大于对应的付出,只有这样,自己才会觉得公平。

实际上,如果从这个角度而言,没有什么公平可言。如果你总是在追求那些马上就能兑现的所谓的即时的公平的回报,而你觉得那些不公平的人,也就是你觉得付出少而回报多的人,在此之前可能都经历了极长时间的“不公平”,因为他们懂得先付出后回报的道理。

说到底,并不是没有公平可言,只是你看待公平的时间维度是多少,只有100分的努力,得到的可能只有60分的回报,长期的120分的努力,得到的回报可能是200或者更多。

除了这个因素一位,其实,一旦我们陷入”公平陷阱“,最容易做的选择就是,给自己找一个靶子,然后拿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去比,然后越想觉得越不公平,总是抱怨”我什么都比他强,为什么他能成,我就不行?“然后,就是开始把责任归结到别人有个好爸爸,别人有继承来的巨额资本,如果这些理由都找不到,基本就会归结为,别人肯定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开始抱怨这个社会不公平。

第二个思维陷阱:凭本事吃饭

这种思维,应该是根深蒂固的,我们也觉得天经地义。但是,如果我们深究起来,所谓的凭本事吃饭,和我们上学的时候,很多人说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没有什么区别。上边我引用《大学》里的以身发财,说到底就是凭本事吃饭。以身发财最大的问题是,你很难具备应对风险的能力,大家可以去看一下我们随时都在公布的人均工资水平和人均消费水平,基本上算下来是没有多少剩余的,而且,我估计到年轻人身上,基本都是负数。那稍微有一点变故,其实,我们根本无法应对这样的突如其来的任何风险,我估计这次疫情,就会让很多资金链绷的特别紧的朋友吓出一身冷汗。很多人之所以,对公司一肚子意见,满腹的牢骚,就是不敢辞职,因为他一旦没有了工资收入,接下来很可能马上就面临极大的困境。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比吉特·巴纳吉和埃丝特·迪弗洛是一对夫妻,夫妻同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还是第一次,他们合著了一本书《贫穷的本质》,是2001年出版的。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有幸在这本书刚出版的时候就看过,他们在书里对贫穷的原因做过一个很多分析,其中有三条对我来说,印象深刻:

1、穷人缺乏有效的避险工具

2、穷人不做远期规划

3、穷人充满执拗与偏见

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最后这一条,执拗与偏见。很多人容易钻入自己设计好的牛角尖,只会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在不断的自我强化过程中,他坚信自己是对的,从来学不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不懂得从多个维度反复的审视问题。

比生活的贫困更可怕的是精神的贫瘠,而精神的贫瘠,基本上也都与执拗与偏见有关。

穷人思维与富人思维,两个陷阱,一个根源

凭本事吃饭,作为一种被绝大多数人接受的认知,是从哪里来的呢?

一个是我们的经验,我们最初的谋生,一般都是从给别人打工,赚取工资开始的,而逐步地,随着我们能力的增长、职位的提升,工资水平也会进一步提升,这就很容易造成我们的路径依赖,就是更坚定的认为,我们收入的增长,财富的增长,都是来自于我们的具体的能力的提升。当我们不再怀疑,或者说即使是怀疑,但是又无法复原其中的逻辑的时候,我们很可能就会把我们和别人之间的差距归结为某种神秘的力量,关系、背景等等,而如果我们因此就开始愤怒的时候,这种追问也就不会再持续下去了。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的教育,不是具体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具体教育的方式,而是工业时代的教育思维。

工业时代,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是培养合格的工业企业需求的劳动者,那这些劳动者都需要具备哪些特征呢?具备具体的工作技能,也就是大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各种工种的技能,那为了获得这些技能,就要具备基础的科学知识,这个阶段,可以理解为科学的通识教育,到了大学阶段或者是专业的技术工种的培养阶段,是具体的操作环节的培养,更注重的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经验的传递和熟练。如果,从这个角度,我们再来反观我们的教育体系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看清楚,这种教育的目的或者是缺陷,因为,它要培养的是合格的工人,是生产线上的一个个具体环节的具体工种,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一台精密仪器上的一个个具体的零件,在讲《管子》的时候,我一直在强调,工业社会的管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现代管理,其背后的流水线,是把人作为工具的属性发挥到极致。那为什么我们说,进入到信息社会和万物互联的时代,这种逻辑不适用了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信息社会,更重要的是发挥人作为人的作用,而不是更注重他发挥工具的作用。


穷人思维与富人思维,两个陷阱,一个根源


我们所说的想象力就是刚才说到的人的作用中的一部分,也就是要真正的做到以人为本,而具体的生产环节更多的则是靠人工智能,靠机器去自动的运行,有了智能制造,人作为生产线上的工具属性,基本已经没有用了,而且,机器相对于人而言,没有情绪,只要合理养护,也不会因为疲劳出现工艺水平的下降、次品率提升等问题。那人的作用应该如何发挥呢?人的作用会更多的发挥在创意、设计、优化智能制造等方面,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工业时代的特征都会消失,而是比重会大幅度的下降。

孔老夫子说“君子不器”,就是让我们不要被具体的技能给束缚住了,当然,这个前提是你先要成器,才有资格谈君子不器。成器,本身包含了要成为这个器所具备的思维模式、具体操作技能,但是,到了一定阶段,我们最需要打破的就是这个思维模式,简单点说,我们掌握的思维模式、具体的技能只是实现某一个目标的无数种模式中的一种。

孟老夫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管子》里说:是故知善,人君也;身善,人役也。

对于这样的表述,我们通常直接都会从道德的角度去理解,我也一直强调,不要用道德是非观念来代替了对事情真相的考察和判断。

善,除了道德意义上的善恶之善的意思之外,还有完善、完满之意。当然,这里管子所说的偏重于善恶之善,只是对于一个老板而言,知善,指的更多的是知人善任,能够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身善,就是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够解完成具体的流程和解决现实的问题,因为我们要从和我们差不多的人之中跳出来,能力、本事,自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穷人思维与富人思维,两个陷阱,一个根源

看到这儿,很多人会说,那你不就是说让我去创业吗?不是,创造新的财富和新的价值,不是只有创业这一条路可走,信息时代,个体崛起,创造财富增量,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可选。具体的方式,我后边会接着写一些相关的文章,这一篇有点太长了。


其实,不管你之后用什么去创造新的财富,从拥有创造力开始,创造力来源于想象力,当然还需要大胆想象、小心求证,不过,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能够先跳出公平陷阱和凭本事吃饭这两个思维陷阱,我们才真正有可能去寻找如何创造新的财富和新的价值。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