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商业评论
便利店近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阿里的天猫小店、京东的京东便利店,风头正盛的苏宁小店扬言要开2万家了。互联网巨头的搅局,让传统便利店系都措手不及。本土的美宜佳、天福加快步伐,711、罗森的日系坐不住,也在下沉。
今天,就来聊聊便利店之变。
便利店的春天
根据商务部零售业典型调查统计,前三季度便利店业态销售额同比增长6.3%,继续位居主要零售业态首位。商务部对55家跨区域便利店企业的调查统计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新开门店1.2万家,较2018年底增长21%。
目前,一线城市上海、广州、深圳的便利店市场发展已趋于成熟。从统计结果来看,2017-2018年便利店增长率高成长的市场,大部分依然是中东部地区的二线城市为主。
从CFAA发布的《2019年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来看,大多数便利店企业对于2019年的市场预期要高于去年。
同时有组值得注意的数据,2018年开展线上订单业务的门店占比72.5%;开展送货到家业务的门店占比60.5%;开展线上引流业务的门店占比68.0%。线上+线下要成为新的引领模式。
当下,除了老牌的品牌连锁店,现在的零售环境已经变天了,以苏宁、天猫、京东为首,天虹、大润发、永辉等都开始布局线下小店,加上之前很多的本土品牌(美宜佳、百里臣、便利蜂、可的等)和外资便利店品牌(711、全家、罗森等),整个行业像是在孕育一场大运动。
TOP100榜单显示:中石化易捷(27259家)、中国石油昆仑好客(19700家)、美宜佳(15559家)分别位列榜单前三甲。外资品牌中,全家计划到2024年在我国实现开设一万家门店;7-Eleven则表示每年的开店速度希望能达到30-40家门店,向二三线城市慢慢渗透。
数据图表来源:CCFA中国连锁经营协会
巨头“抢食”,资本“加码”
巨头的抢食,阿里的天猫小店、京东的京东便利店都还在发力。
当然,风头正盛的苏宁小店扬言要开2万家了。
苏宁小店发展速度非常快。
2017年进入便利店领域,而截至2018年年底,苏宁小店数量是4508个,2019年仍在加速奔跑,目前苏宁小店已经实现了全国6000店的突破,累计服务超过1.2亿社区用户。
苏宁小店推出的是“线下便利店+APP”的O2O模式,极速配送,用苏宁小店APP下单8分钟就送到了,承诺3公里内半小时送达。
再看资本市场。
数据显示,从2016年至今,便利店行业总计融资事件发生次数达超200件。
2018-2019年,每一天、见福、today、邻几等便利店获得投资,便利蜂,好邻居等都获得资本加码。
由于资本加码,便利店品牌开始跑马圈地。但也有因资金断裂而惨败的。
当然,也有很多便利店惨遭滑铁卢,甚至倒闭。邻家便利店一夜之间关闭了168家店铺;北京131便利店5个月烧光4000万元,创始人被刑拘;北京规模最大的全时便利店被迫“卖身”等。
所以,市场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不是随便的小玩家可以入场。
便利店“变了”
我们从2件事来看便利店的场景和业态的变化。
今年9月,中石化易捷正式发布全新品牌「易捷咖啡」,还首创92#、95#和98#咖啡。要知道,中石化坐拥3万家加油站,2.7万家便利店,拥有近亿级的会员群体。
加油站消费场景的已经全面“觉醒”。在新零售的驱动,将为加油站消费场景带来新可能和契机。
国外成熟市场加油站利润有50%以上来自非油品业务(美国的加油站平均64%的利润收入来自加油站的便利店),在一些发达国家,加油站便利店咖啡几乎成为一种标配。而且加油站爆发的场景消费还远不止于此,比如快餐店,甚至还有旅馆等。
还有就是便利店+卖菜,或许也会成为一个新风口。
此前,苏宁小店3.0模型店开业。其中的一个大亮点,就是“苏宁菜场”。SKU方面,苏宁菜场增至近300个,同时还有干调类、鲜花、快捷菜等品类。
便利店正在尝试“便利店 +”模式的差异化新业态。比如711+社区2.9、罗森+IP、便利蜂+共享经济等。
零售商业评论认为,从目前的趋势来看,2019年便利店的赛道也是注入了一剂兴奋剂。接下来的3-5年,我们预判会出现3股风。1、电商巨头的加速抢攻。阿里、苏宁、京东仍然会加大这个领域的力度。2、连锁型便利店是主力军。虽然这两年,无人便利店的风也吹了许久,但目前来看,仍然适合做补充渠道。而且受限于技术和市场教育因素,无人便利店的路还很长。3、“便利店+”要成为爆发口。多场景多业态成为重要的增量因素。比如便利店+鲜食、便利店+菜场、便利店+生活服务等,还有就是以便利店为网点的及时配送将成为新零售助推器。未来可期。
新零售权威媒体—零售商业评论。微信关注公号:零售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