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世界,小自由
图片来源:电影《偷狗的完美方法》
图片来源:电影《爸妈不在家》
2
双减之后,内卷能停止吗?
图片来源:电视剧《小舍得》
图片来源:电影《奇迹》
3
双减之后
校内真能满足需求吗?
图片来源:电影《奇迹》
更何况,校内的基调也还是一再强调减负减负再减负。
怎么减?减作业,减课辅,减学习时间,减学习强度,减考试难度?
然后呢?就像今年长沙中考一样,610 分得总分,582 分才能上四大。
中考的政策导向是减负和优质均衡,但中考的结果导向却不是,高考更不是。
目前所有的校内减负,课后托管,只是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大多数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大家看看教师圈的一片哀鸣就知道个中原由。
老师是人,不是超人。这一点,政策制定者不能太苛求,家长也不能太乐观。
与其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减负政策上,还不如先减减对孩子、对学校的期望值。
图片来源:电影《青春派》
4
双减之后
家庭会更加轻松吗?
双减政策背后,教培将告别资本,回归教育本质。
关于公立学校和课外培训之间的新定位急需重新定义,在社会公共性与市场性之间的新平衡也亟待被重新建立。
通俗地说,补习机构消减并不等于补习这件事消减,更不等于校外辅导和家庭教育的消减。
在教育这件事上,不是一句把童年还给孩子就可以解决一切的。
好的教育,永远是一件费心费力的事情,它无关时代、无关贫富、无关政策。
相反,校内不断减负,校外教培逐步退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反而是更加凸显了。
图片来源:电视剧《小舍得》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胡平平说:
“国际上和我们都做过学生分数的监测,影响它的因素第一个是学生本人和家庭,我们把它们统称为个体差异,占到 60% 到 65% 的份额,这是左右分数最大的因素;
第二个是区域生态和氛围以及区域给教育提供的支持,影响占 20% 到 25% 左右,区域氛围对比如上海的一个县跟贵州山区的一个县肯定是不一样的;
第三个是学校,影响只占 10% 到 15% 。”
这还仅仅只是涉及分数上的差异,其他方面如性格、情商、品性、心理健康等等,无疑受家庭的影响更大。
双减政策对家长的价值,重点并不是减负,而是重新思考如何抓孩子的教育,适时调整教育途径和方法。
图片来源:电视剧《小舍得》
无论教育改革如何风起云涌,变幻莫测,对家长而言,始终只有一条路——选择眼前自己能够得到的最优化的路。
如果家长有能力成为孩子教育之路上的重要基石,又有何不可呢?又何乐不为呢?
不是天牛的命,不能单纯靠自己的普娃,有父母一路陪伴,一路鼓劲加油,扶一程,送上马,难道不香吗?
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