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获悉,3月3日,中芯国际在港交所公告称:公司就购买用于生产晶圆的阿斯麦产品与阿斯麦集团签订购买单,购买总价为12亿美元。
有消息人士告诉36氪,这批订单并非能用于生产先进制程的EUV光刻机,但购买的设备“能用于生产14nm工艺芯片”。由于这批订单包含的产品、机器型号,公司尚未公布,该人士称暂时无法判断这批订单是否存在溢价。
这一次采购也印证了此前传出的消息——有媒体报道称,美国设备供应商近期获批恢复了对中芯国际供应14nm及以上设备的供应许可,此前中芯国际申请但未通过的用于14nm晶圆外延生长的关键设备也获得了批准,但10nm及以下工艺制程相关产品尚未获得许可。
对于中芯国际来说,这一消息尽管差强人意,也算是利好。今日,中芯国际开盘逆市涨4.67%,随后股价有所回落,截至发稿,中芯国际在A股报59.76元,涨幅为1.86%。
去年下半年以来,新冠疫情影响半导体全球供应链合作,又叠加汽车、手机厂商智能化变革的双重因素,全球芯片出现供需失衡,汽车、消费电子不约而同抢单备货。受此影响,供应链上多次传出芯片代工涨价的消息。
中芯国际已量产的成熟工艺虽然还不适用于手机端等设备,但恰好能符合部分汽车芯片的需求。
此次与ASML的这批订单也能够帮助中芯国际扩充产能,在全球缺芯的情况下收割更多订单。
目前,中芯国际正在建设北京亦庄投资的中芯京城项目。具体到数据上,赵海军此前表示,中芯国际计划2021年成熟12英寸产线扩产1万片,成熟8英寸产线扩产不少于4.5万片。
此前,为了适应变化,中芯国际还做了很多自救措施,还调整了公司的发展重心。
中芯国际CEO赵海军不久前明确了公司目标,称在2021年将谨慎扩产先进制程技术工艺,同时会考虑加强第一代、第二代FinFET多元平台开发的部件,以扩展平台的可靠性和竞争力。
这种决定也参考了中芯国际目前的业务现状。根据其2020年四季财报显示,40/45nm和55/65nm工艺的占比接近50%,14/28nm工艺占比仅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