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如果说美团的王兴去年初转发这句话的时候,还带着一点调侃的意味,那到了2020年的当下,或许没有人会再去质疑这个观点。在北半球渐入盛夏之际,人们却越发感觉到凛冬将至。
危机与变局来临,下一盘怎么打?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14个字,是总书记两会期间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对中国经济形势作出的最新表述。对此,“侠客岛”评论说:旧的平衡被打破,形成“危机”与“变局”;新的平衡在塑造,就是“新机”与“新局”。
今天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代。
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宝贵经验和成果,从世界观上来说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方法论上对外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开之初,国家一穷二白,摸着石头过河,用一个近些年网络上时兴的说法,其实主要是“摸着鹰酱过河”——40年来中国经济史无前例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在市场经济各个领域充分吸取美国的经验,参与到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化贸易体系格局之中。
然而在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的当下,人家不想带咱玩儿了。中美之间的经贸摩擦越发频繁,矛盾、甚至冲突愈演愈烈。虽然我们一直强调管控矛盾分歧,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外部环境可能将是“冷战思维下两个主要经济体的脱钩”,中国经济将不得不长期面对“去全球化”的外部环境。
内部而言,有学者认为,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们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进入了三大要素全面过剩的状态:产能过剩(产业资本过剩)、金融资本过剩、劳动力过剩。
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中,短缺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方式手段来解决,而过剩简直就像数学家眼中的“黎曼猜想”,是个天大的难题。对于市场来说,过剩将导致要素投入产出的效率越来越低,经济增长失速的同时积累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对于普通人而言,过剩意味着工作更难找、收入更难保。
所以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发展”、“就业”成了最高频的两个词。
凛冬已至,内外受困。新的局开了,怎么打?突破点在哪里?
全球化贸易年代,决定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可以用一个简化模型来表述:
经济总量G=[(M+A)^(1+C)]×(1+T),其中M是人口数量,A是人口增量,T是科技效率提升,C是人口的相互连接程度。
从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因素来看,人口、国际金融和贸易、科技,三者决定经济的发展。
人口的增长是线性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也就是全球化,正是二战后过去几十年令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然而如今这个因子的贡献已近停滞,甚至在短期内发挥负效应。
那么接下来的关键因素是,科技。
玩过战略模拟游戏的网友都知道,在一局游戏中,经历了初期的经济建设、外出开分矿,中期暴兵到了一定时候,竞争双方进入到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相持阶段,就必须点科技树。一次关键的升级,将决定接下来均势格局的演变,甚至成为决定最终胜败的转折点。
在知乎上有一个热门的问题:
光刻机和氢弹哪个更难搞?
光刻机,这个几年前大多数人都没听到过的名词,因为华为事件的持续发酵,瞬间成为一个热点,全民皆知。
今年3月,媒体争相报道中芯国际从荷兰阿斯麦(ASML)公司进口一台大型光刻机,并顺利通过深圳出口加工区场站两道闸口进入厂区。顺利进口一台设备并进入厂区成了热点新闻,光刻机是有多重要?
ASML官网表示:“它做的事情,就是给芯片制造商,提供在硅片上批量生产图案的能力。”而硅晶圆,是集成电路的基础。所以光刻机就是整个互联网信息产业高楼大厦下面基础的基础。
业界形容光刻机是“半导体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一台光刻机由上万个部件组成,有人形容称“这是一种集合了数学、光学、流体力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表面物理与化学、精密仪器、机械、自动化、软件、图像识别领域顶尖技术的产物。”
中国自己也能造光刻机,据业内称,上海微电子装备公司(SMEE)可以制造90nm制程的光刻机,相当于2004年奔腾四处理器的水平。但目前最尖端的EUV光刻机,只有ASML能造,独此一家,别无分店。而当前5G移动终端中的关键芯片,只有这种机器才能制造。
业内称,ASML的一台能制造7nm制程芯片的EUV光刻机,售价1亿美元。似乎也不很贵,也就前海的几套房。
然而受美国的阻挠,先进制程的EUV光刻机,中国公司买不到。作为当下遭受“卡脖子”待遇最严重的企业,“如果能用 10 亿美元直接买到一台EUV,相信华为肯定会毫不犹豫地下单。”有专家这样表示。而3月中芯国际进口这台光刻机也并不是EUV光刻机。
7nm和90nm之间,在以摩尔定律支配的芯片行业,是一个巨大的鸿沟。行业研究指出:
我国芯片自给率较低,核心芯片缺乏,高端技术长期被国外厂商控制,芯片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商品,严重威胁国家安全战略。
更有有识之士明言:
半导体行业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国家综合的经济、科技影响力,关系到国家命脉。
在其他很多高科技产业领域,也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中美对抗加剧,发达国家技术封锁的背景下,唯有自力更生,奋起直追。
我们已经在以“新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应用上暂时取得了一定的领先身位,接下来,保持优势的同时,将会是在5G、人工智能、新能源、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关键的“硬科技”领域,与发达国家展开正面的角逐。
政策发力找准契机 于变局中开新局
因此,国家层面的政策在不断发力,举国上下正形成科技攻坚与创新的共识,科技必须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取得一批重大成果。新兴产业持续壮大,传统产业加快升级。
要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发展民生科技。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革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畅通创新链,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科研环境。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
更具体来看,《政府工作报告》覆盖到了数字经济、电商、工业互联网、在线服务、互联网+、大数据、5G、智慧物流、智慧电网、智慧政务等相关的科技发展领域。
而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其中“新基建”,就是要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此前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
2019年全社会研发支出达2.17万亿元人民币,占 GDP比重为2.19%,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5%。
过去一年,科技工作在支撑高质量发展、改善民生福祉、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对于如何在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新华社评论员发表文章称:
变局孕育机遇,压力催生动力。唯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从危机和困难中捕捉机遇、创造机遇。这次疫情对我国发展造成了较大冲击和影响,但也带来了新契机——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在线消费、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加速成长,一批新业态新模式方兴未艾,国内市场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千难万难,只要改革创新就不难。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资本市场厉兵秣马 科创龙头齐聚中原
科技创新,以及科创成果的转化,除了政策,还需要人才、产业、资金等多方面推动。
就像上文所列举的光刻机为核心的芯片行业,是典型的尖端技术应用、高级人才领军、巨额资金投入、超长建设周期、极高市场风险的“硬核科技”行业。如此严苛的条件,决定了除了政策的战略定位外,还必须依靠强有力而高效的要素配给机制来做保障。
对此,资本市场早已厉兵秣马。
上市公司是中国经济主体中最为优质和占据核心地位的组成部分。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顶层设计中,对科技因素的支持,已成为战略性的考量。
去年7月,上交所科创板开市,标志着中国科技企业和资本市场进入加速换挡的新周期,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资本市场改革以科技创新为战略方向,据媒体报道,截至今年5月23日,科创板开市10个月,上市企业达105家,合计首发募资1225.22亿元,平均研发强度(研发投入营收占比)达12%,聚集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公司,其中很多是各行各业的细分龙头。科创板已成为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就在5月上旬,一则重磅消息令资本市场沸腾: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营收排名第五的中芯国际,即将回归A股!
而就在今天(6月1日),中芯国际上市申请已正式获受理,市场预计很快将登陆科创板。早在2004年3月,中芯国际分别在美国纽交所与港交所上市。而后在2019年5月,中芯国际宣布从纽交所主动退市。此次中芯国际拟申请科创板IPO,发行16.86亿股,披露融资规模为200亿元,其中募集资金40%投入上海国产14nm工艺的生产项目,将成为国内半导体“A+H”第一股。
图片来源:时报财经图库
早在2018年2月,深交所首次正式对外发布战略规划纲要中就提出,打造国际领先的创新资本形成中心。其后深交所表示,推进深化创业板改革,健全完善适合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的制度安排,增强创业板包容性,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上市支持力度。今年,创业板注册制的重磅改革蓄势待发。科技成长将成为A股市场长期主线。
今天是创业板指数运行十周年的日子。据天弘基金发布的《创业板指数蓝皮书》称:作为指标意义的100只创业板成分股,前两大权重行业医药卫生和信息技术均为新兴行业,占比近六成。创业板指数中战略新兴产业占83%,其中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占指数权重的60%,充分体现对中国前沿行业发展的刻画作用;高新技术企业占指数的85%。
另有分析指出,10年来,创业板指数的行业结构变化,映射出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向新经济形态的转变。目前,创业板指数样本中共有战略新兴产业86家,高新技术企业92家,平均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0.2%,是名副其实的科技型创新企业聚集地。
而去年港交所发布的3年战略规划则提出“立足中国、拥抱科技、连接全球”三大主题。通过联合内地科技龙头,开拓全新的业务领域。而近期随着中概股一波史无前例的回归潮,3.3万亿港币市值的一批科技龙头公司,也将继续在港股市场上大展宏图。
对此种种,专家表示:
以增量带动存量的A股市场各项制度创新变革,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助推方兴未艾的科创产业和新经济的高速发展,加速促进我国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核心、以资本市场为平台的国家创新战略性驱动的形成。
科创造富其势已成 行业翘楚财智人生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富裕阶层,一定程度上是经济发展成果的“风向标”,更是引导市场要素方向的“指挥棒”。
近日,《新财富》杂志公布的“500富人榜”,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科技创富的生动图景:
2010年,富人榜上还是“人人都是土财主”,今天,中国最突出的创富引擎已经转轨为TMT行业。500名中国最富有的人士中,已有高达96人产自TMT行业,占据了近1/5的版图,这一人数比地产富人高出了50%。
眼下,富人榜的主动力,在经历制造业-地产业-互联网的产业变迁后,也有望随之进入以“硬核科技”为引领的新的驱动领域。
后疫情时代,这也将是比无限量宽松政策更能从根本上逆转经济增速下滑的唯一利器。
科创板则成为了科创造富的“集中营”。新财富500富人榜报告认为:
在科创板这场财富盛宴中,不仅实控人、核心高管身家暴涨至百亿;“搭车”暴富的自然人股东身家过亿,实现财富自由;而且,由于激励强度史无前例,不少持股的普通员工都能收获千万身家。其背后的PE/VC投资机构,有些更在3年内实现了160倍的投资回报。科创板强劲造富效应的示范作用,可望促进科技企业的长期投资与发展。
科技创造财富,财富成就人生。可以预料,几千亿乃至万亿市值的本土新科技龙头,必将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出现。更多细分领域中的新技术行业翘楚,也会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而这其中的关键科技人才,一定能够通过实现更多的科技创新贡献,创造经济与社会价值,收获令人瞩目的荣誉与财富。
结 语
相较而言,中国在高科技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在互联网及部分应用领域,整体上尤其是基础科学以及尖端领域的科技成果应用,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以数十年来计算的。追赶科技发展的脚步,远未停歇。
全民共举,科创兴国,其势已成。我们这一代人充分享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我们的下一代也必将以科技创新来为国家站稳世界经济重要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历史进程中,需要每一个人的智慧,勇气,也同样需要担当和彼此的信赖。
最近有一篇题为《14亿人的战争:中国人用了30年望见计算力的珠峰》的文章很火,在此也引用篇末的文段作为结尾:
科技不仅能制造原子弹,也可以煮出茶叶蛋。科技并不仅仅能计算弹道轨迹,也可以计算外卖的最佳路径。科技让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也能在岁月里获得快乐、安宁、勇气和尊严。
科技是枪,也是玫瑰。有时人们持枪远征,荒废了玫瑰园;有时人们沉迷园艺,家园却被铁蹄踏平。
而在那些伟大的故事里,人们手握钢枪,身后鲜花盛开。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