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新闻 >

8099亿港元市值的美团,没有“诗和远方”

时间:2020-05-27 15:41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
文 | 郭芙的妹妹 来源 | 螳螂财经(ID:TanglangFin) 在最受疫情打击的行业中,旅游业、餐饮业、娱乐业一定“榜上有名”。

文 | 郭芙的妹妹

来源 | 螳螂财经(ID:TanglangFin)

在最受疫情打击的行业中,旅游业、餐饮业、娱乐业一定“榜上有名”。

相较于只能等待的旅游、娱乐等行业,在很多商户心中,应该还存在餐饮还能通过外卖进行“转危为机”的想法。

但危难之下,作为外卖行业的巨头之一,美团却因涨佣金被骂上热搜,并且遭到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的集体抵制。

当然,美团被骂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商家对美团“吸血”的指控从来就没有断过,只是,商家可能也不曾想到,本该休戚与共的关键时刻,美团竟还会盯着已经“没草吃”的羊继续薅羊毛。

这样的行为,怎能不被骂?

但细究下来,对美团来说,自身想要降低疫情黑天鹅的影响,除了不降佣,甚至涨佣,也别无他法了。

所以,疫情之后,商家与用户的双下跌,也是美团必然要承受的结果。

流量模式与运营方式,注定了美团的失守

“以前美团就很过分,从来不为我们小商家考虑,很多时候我做一单外卖生意,刨除所有成本后,自己反而要贴一两块钱。想着单纯把美团当作一个宣传的渠道算了,也就忍下去了。但一场疫情,大家都颗粒无收,美团还是那么高的佣金,那我们怎么活?”长沙某家快餐店老板的抱怨,应该是很多小商户的心声。

这也反映了,疫情只是偶然发生的催化剂,若没有疫情,美团的模式、运营方式以及商业价值观,都决定了如今失守的局面。

首先,疫情按下的数字升级“快进键”之下,美团以流量为导向的传统运营模式已失效。

美团的模式,是以信息+配送服务能力掌握C端用户,来获取B端的“流量收税”权。

商业社会,不管是贩卖产品还是贩卖流量,都无可厚非。

只是,美团的这种模式已经让商家怨声载道。

甚至在疫情将美团的流量按下了刹车键后,不能给商家流量却继续收着高昂佣金,终于让原本就与商家存在矛盾的美团,被骂上微博热搜,并遭到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抵制。

餐饮企业与外卖平台一直相互依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种道理谁都明白,只是美团依然选了流量模式,承担被商家抵制的后果,也是必然。

其次,当数字化发展成行业必然时,美团依然选择扩充流量边界。

手握流量又靠流量赚钱,对于美团来说,时刻关注的都是怎样扩大流量池。

这也不难理解从共享单车到充电宝,美团都要入局。

毕竟,对于美团来说,还算是高频的共享单车和充电宝来,都是一门扩大公域流量池的生意。

与此同时,阿里也在以支付宝开放平台扩大公域流量。

但不一样的是,在扩大公域流量的同时,阿里更是以“数智中台”、支付宝小程序以及客如云等软硬件一体的方式,为商家提供了线下私域流量运营的有效解决方案。

因此,在饿了么与支付宝数字生活开放平台的合力已入佳境后,日均1亿的流量对比美团外卖+点评+单车+酒旅总共6500万的流量,美团的公域流量优势就黯然失色。

也就是说,当背靠阿里经济体的饿了么已经有了平台公域能力+小程序私域能力+数智中台能力的完整数字化赋能能力时,美团还依然只有公域流量,对比之下,商家选择饿了么是不用思考的必然。

最后,“零和博弈”游戏里,美团“赢”得市值,失去人心。

从美团选择流量模式开始,就注定了与商家是一场“零和博弈”的游戏。

“只要我有100块的进账,美团都要分走10块,根本不会管我还能不能活下去,所以我也不想再给美团打工了。”快餐店的老板表示,要离开美团,准备自己建微信群自己送餐。

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的12个月内,美团的年度活跃商家数目为610万,较去年同期增长5%,但环比2019年Q4季度的620万,足足少了10万家的活跃商家。

并且,在美团最新一季的财报里,Q1季度营收为167.53亿元,不仅同比减少12.6%,环比更是下降超过40%。其中,外卖业务收入由2019年Q4季度的157亿元,跌至95亿元,环比下降四成左右;交易用户数4.486亿,同比有所增长,环比2019年Q4的4.505亿,下滑了190万。

此时,美团的市值是多少?截止2020年5月26日,美团总市值超过8099亿港元。

在活跃商家数与交易用户的环比双双下跌的情况下,美团这样的市值,实在讽刺。

赢得市值,失去人心。不知道美团是不是依然觉得这笔帐很划算。

疫情催化,行业变天

尽管美团种种弊端已经暴露在外,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美团多年累计的流量红利也依然存在,毕竟,不管是商家还是消费者,在“路径依赖”下无可避免存在一定的惯性。

但在疫情的催化之下,行业迟早要变天。

“以前,如果我们家不做优惠或者优惠少了,美团就会把流量给我们的竞争对手。所以,有时候哪怕是亏钱,也要硬着头皮把折扣做起来。但疫情之后,美团的佣金还是那么多,流量却没以前多了。上个月(4月份)我一百多平的店子,营业额平均一天还不到三千,还要给美团抽成。这样下去,我没死在疫情里的店子,可能要死在美团的吸血之中。”

这家“苍蝇馆子”的老板遭遇,可能是在本该共生共存的艰难疫情时刻,美团对商家的普遍做法。

如果商家寒了心,“用脚投票”只是早晚。

尤其是,还有同行的衬托。

最艰难的时刻,面对广东省餐饮协会的指责,美团一直为自己叫屈,声称八成以上外卖商户佣金比例在10%-20%,外卖每单利润不到2毛钱。而饿了么已经一波又一波为商家降佣。

这些,大众都看在了眼里。

根据易观发布的《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年度分析2020》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本地生活服务行业整体交易量明显下跌,但疫情中后期开始,饿了么的活跃商家、活跃用户的恢复速度明显领先于其他平台。

并且,对于新品类、新场景、新品牌的商家来说,在上线外卖的时候,心里有了倾斜的天平,这也是为什么万豪酒店、迪卡侬等品牌首选饿了么。

更何况,数字化已是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行业发展方向与竞争关键,美团即无心,也无力。

数字化的关键点在于,以技术的力量赋能商家实现公域+私域流量一体化的运营方式。

对于美团来说,为商家建立私域流量,是做不到也不敢做的事。

美团从来都是做横向的业务扩张,在布局了多年的美团云停止服务后,美团已经没有了任何深入到纵向产业链的业务。即便是看似稍微重资产一点的运力布局,据多家媒体报道,美团的骑手相当一部分都是与第三方劳务公司合作的。

这样的美团,又怎么有能力为商家做数字化赋能实现本地生活行业的数字升级呢?

美团不能。并且不敢。

做流量交易的美团,必须要把流量时刻攒在自己手里,才能“携流量以令商家”,如果一旦商家有了私域流量,美团就该自身难保了。

最重要的是,美团做平台,是一门只顾眼前利益的生意。

美团的商业模型,以信息撮合,赚取佣金或者广告营销的钱。

并且,无论是从现有餐饮业务,还是酒旅、生鲜、出行、充电宝、闪送等版图,美团的核心战略始终是围绕流量进行收缩抑或扩张。

这也就决定了,美团的内核就是做流量分发生意,可以控制商家的眼前流量,以“收流量税”的方式实现自身变现,却无法为其赋能规划长远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商家对美团“吸血”的指控一直不断。

回望饿了么,如今,在阿里本地生活服务麾下,以支付宝为开放平台,到家业务饿了么、到店业务口碑、本地即时配送蜂鸟以及一系列数字化工具,已经将B端与C端市场全覆盖,以期更长期的增量,与商家坚守共赢。

马云曾经说过:“过去,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现在,责任心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过去与现在之间,只是多了责任两个字,但是企业的社会使命就被凸显。

在疫情期间,饿了么承担了企业责任,为商家抗事,为疫情买单,这一份刻在阿里价值观里的责任心,是美团望尘莫及的。

而在这天壤之别的价值观下,饿了么和美团的很多做法也走向“双生共赢”与“零和博弈”的两端。

两个平台,两种价值观,对比之下,高下立判。

如今,当时代已经吹响了数字化的号角,行业迎来变天,美团的失守,早已有答案。

此内容为【螳螂财经】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螳螂财经(微信ID:TanglangFin):

•泛财经新媒体。

•微信十万+曝文《“维密秀”被谁杀死了?》等的创作者;

•重点关注:新商业(含直播、短视频等大文娱)、新营销、新消费(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区块链等领域。

责任编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