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N发布《还做呼吸机吗?美敦力把设计规格、软件代码全部开源了!》后,收到不少网友的下载需求留言,可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呼吸机的关注度持续升温。
受行业自身体量和疫情影响,面对全球急剧增长的需求,一时间,呼吸机供不应求。急缺呼吸机的国家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
“中国呼吸机”接到多国政府订单
截至3月31日,我国批准上市的呼吸机共有126个品种,其中,按照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的95个,按照第二类医疗器械管理的31个。据市场人士介绍,有创呼吸机市场以进口品牌为主,国产有创呼吸机起步较晚,但是近些年来发展比较迅猛,能够占到发展中国家呼吸机市场份额的30%—40%。无创呼吸机市场与有创相比,生产工艺及要求相对较低,所以国产品牌几乎可以与国外品牌分庭抗礼,占到全国市场40%(含家用)。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呼吸机企业共有1,002家。2020年2月1日-4月2日,我国共新增12家呼吸机企业,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100%。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的呼吸机企业最多,有582家,占比超58%,其次为河北省和江苏省。从企业注册资本来看,既有注册资本高达3600万美元的大型企业,也有注册资本仅为1万元的小型企业。
根据天眼查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国内拥有呼吸机注册证的企业有36家,其中有24家企业的经营范围含“进出口”,占比近70%。另据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创呼吸机生产企业共有21家,其中8家的主要产品取得了欧盟强制性CE认证。
数据显示,有诸多上市公司在从事呼吸机业务,其中规模较大的有鱼跃医疗、航天长峰、中鼎股份、复星医药、迈瑞医疗、深科技等。
国产呼吸机巨头迈瑞医疗表示,海外的呼吸机需求纷至沓来,“需求多到没法接”,现有订单已排至6月。去年同期,迈瑞一个月只能生产五六百台呼吸机,目前迈瑞呼吸机的产能已经提高到同期的五倍,并且还在想法设法继续提升。
鱼跃医疗公开表示,公司产能已经满负荷生产,订单排到了5月中旬。谊安医疗接收到来自意大利、英国、俄罗斯、塞尔维亚、乌克兰、蒙古等35个国家和地区的呼吸机紧急采购项目。
但值得一提的是,不断增长的需求,纷至沓来的订单,对国产呼吸机厂商来说,也是一场战斗。
4月8日下午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表示,受到全球化的核心零部件供应不足的制约,我国有创呼吸机的周产能约2200台,产能不足全球五分之一,即使在关键零部件保障供应的情况下,想完全满足全球疫情防控需要,也是不太现实的。
那么,我国呼吸机生产到底有哪些难点和痛点?
我国呼吸机核心零部件仍靠进口
一台呼吸机相当于一个精密的气体输送工控系统,有上千个零部件。其中大部分已实现国产,但我国在核心零部件方面与国际水平尚有明显差距。
由于医用呼吸机对精密性要求高,任何一个零部件出问题,整个机器可能就无法正常运转,当前国产呼吸机在压缩机、芯片、传感器、电磁阀、氧气源等核心零部件上仍严重依赖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国际供应商。
例如,鱼跃医疗的芯片来自德国等国家,谊安医疗呼吸机的涡轮均为瑞士进口,普博科技呼吸机的传感器来自英美,安保科技至少30%的呼吸机原材料依赖进口。
呼吸机零部件拆解图(来源:venteclife)
1、压缩机
压缩机是帮助患者通气的关键部件,无创呼吸机多使用涡轮式呼吸机,有创呼吸机多使用空气压缩机。
当前,多家呼吸机生产商选择的压缩机供应商有美国托马斯(Thomas)、美国格南登福(Gardner Denver)、瑞士Micronel、德国EBM和台湾地区台达等。
2、芯片与传感器
芯片和传感器在呼吸设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可用于帮助控制压力、气流、温度和湿度,以及提供平滑的电机控制输出。芯片是整个电路系统的“心脏”,负责根据采集的传感器数据,实时调整风机,保证产生合适的正向气压。
CPU方面,主要供应商包括:美国的英特尔(Intel)、德州仪器(TI)、德尔格(Drager)、微芯半导体(Microchip)、赛普拉斯(Cypress)、亚德诺半导体(ADI)、飞思卡尔(Freescale);荷兰的恩智浦(NXP);瑞士的意法半导体(ST);德国的英飞凌(Infineon);日本的瑞萨电子、SMC;中国的安陆科技。
3月31日,英特尔成都接到由总部分配来的一笔紧急订单,2.5万颗BDW系列CPU,全部用于呼吸机。截至4月9日,英特尔成都已累计为呼吸机生产2万颗CPU。另外我们还从网上看到了全球呼吸机龙头德尔格的呼吸机CPU主板的销售信息。
MCU/MPU方面,知名电子元器件分销商贸泽电子在其官网上,为不同的呼吸机方案推荐了1400多颗来自不同供应商的MCU/MPU型号,供应商包括美国德州仪器、美国微芯、荷兰恩智浦、日本瑞萨电子、德国英飞凌、瑞士意法半导体、美国赛普拉斯、美国亚德诺半导体等。
FPGA方面,据英特尔公司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王锐介绍,很多呼吸机均搭载了英特尔的FPGA加速器。
国产FPGA厂商安路科技亦提出了一种正压呼吸机的系统控制方案,推荐用其集成了FPGA、ADC和Flash的SoC芯片作为主控。
安路科技设计的正压呼吸机方案
传感器方面供应商包括:美国的霍尼韦尔Honeywell、泰科TE、飞思卡尔Freescale;日本的SMC;荷兰的恩智浦(NXP);瑞士的意法半导体(ST);中国的汉威科技子公司炜盛传感。
其中,美国霍尼韦尔(Honeywell)是核心供应商之一。它提供的传感器产品包括压力传感器、气流传感器、热敏电阻传感组件、温度探测器、湿度传感器、霍尔效应磁传感器集成电路等。
霍尼韦尔在中国的21家传感器工厂在2月中下旬已经全面复工。
霍尼韦尔传感器在呼吸机中的应用
日本SMC公司是世界三大气动元件生产商之一,它提供的压力传感器等器件颇受呼吸机生产商的认可。
飞思卡尔、恩智浦和意法半导体不仅提供MCU/MPU,也提供有多种类型的传感器,以供开发先进的呼吸机。汉威科技子公司炜盛传感主要为呼吸机提供微流量传感器。
3、电磁阀
电磁阀是呼吸机氧气源的开关阀门,作用同样举足轻重。其工作原理和继电器有些相似,但性能要求通常高于一般机械设备。
这一配件的代表厂商有美国MAC、意大利康茂胜(Camozzi)等,他们在自动化、流体力学等领域深耕多年,牢牢把控着相关供应渠道。
技术难度大
看似简单的呼吸机,其实技术含量相当高。有创呼吸机属于最高级别的三类医疗器械,想临时进入这一市场几乎不可能,因为技术门槛高,认证周期长。
据业内人士介绍,现代医用呼吸机早已不是简单向病患肺部通氧气的压力罐,它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指标,通过肺动力学参数随时调整氧气的供应量,并依靠伺服反馈控制系统,利用优化算法保持供氧频率与患者呼吸同步。
这套复杂系统对稳定性的要求也很高,无论是压力驱动系统、患者回路、过滤器还是阀门,任何零部件发生故障,呼吸机都可能失灵,进而危及患者生命。
为应对断电等突发情况,呼吸机还需要独立的备用动力源。仓促进入这个行业的企业不但需要时间来改造生产线等“硬件”,而且还需要掌握核心算法等维系患者生命的“软件”,后者恐怕更不是短时间就能摸索出来的。
因此,目前转产呼吸机的车企,基本上是“1帮1”的模式,即一家车企和一家医疗器械厂家联合生产,前者负责器件替代、生产组装,后者负责专业技术支持。
这种“1帮1”的模式本应该很高效,但实际上,由于有创与无创呼吸机是两个不同的应用领域,两者也不会形成竞争关系,所以全球大大小小的呼吸机品牌有二十多家,但不同细分市场里的玩家其实都很有限。
这也是为何疫情中呼吸机需求大增,但企业供应却很难跟上的原因之一,也是“1帮1”的模式暂时效果不太明显的原因之一。
疫情能否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
全球疫情暴发后,生产呼吸机元器件的供应商,也面临全球需求的井喷。这对上游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供应链和生产周期都带来挑战。
如果这些进口器件都能实现国产替代,是否可以避免出现目前产量受限的情况?
据了解,面对境外厂家可能面临的国际物流减少、工厂因疫情停产等不确定因素,国内呼吸机厂商近期已在寻找国产替代厂家。
南京一家生产呼吸机的医疗设备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也尝试使用替代物料,但呼吸机对设备长期使用的可靠性、安全性有严格要求,所以只有解决源头供应商的物料配给,才能保质保量的提升产能。”